羊君 发表于 2018-1-22 19:39:56

板车拉走的岁月

    文\福建石油何银基

    过去,走到乡村的马路上,看到最多的是自行车,其次是板车,偶尔有一辆汽车开来,呼隆隆地卷起一阵烟尘,把自行车和板车笼罩在烟尘里,然后绝尘而去。

    那时候,板车是乡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板车的结构很简单,两根粗壮的纵木构成板车的主要骨架,在纵木的上面铺着木板就成为车身,车身的两边各有一道护栏;纵木下面横着一根铁轴,左右各安着一个轮子(早期是外圈钉着胶皮的木轮子,后期是充气的轮胎);纵木沿着车身向前延伸,超出车身的部分被削得稍圆稍细,以便双手把控,这就是车把;在车身前端系一条扁条形的粗绳索,可以套在拉车人肩上,牵引着板车前行;在车身后端的上方,左右各垂直立着一根木棍,一方面便于用绳索固定车上的货物,一方面让在车后推车的有着力之处;车身后底部下面安一根硬木,在下坡时车把往上一提,这根硬木就触到地面,起到刹车减速的作用。就是这简单的板车,承载着旧时乡村繁重的运输使命。它可以承载几百斤、千把斤的重量,在乡间转运许多货物都靠它。

    其实,在我们家乡,板车并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运输工具。记得生产队有一辆板车,大多数时间也是闲在那里。因为那时候我们村庄离公路还有好几里的路程,而田间道路又窄又崎岖不平,板车无路可走,还是肩挑更可靠。再说,农户之间乃至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没有多少货物需要用到板车来转运的。在集市买卖货物,多是用篮子提的,用担子挑的就不多了。所以,在一般农户眼里,板车算是大型运输工具了。有人为了让自己的谋生多一种手段,以拉板车作为自己的副业,也很难承揽到充足的货源。倒是有些用载重自行车搞运输的,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毕竟自行车比板车跑得快,而且既可以载人又可以载货。

    马路上的板车,多是拉石头、砖头等建筑材料的。拉板车的是重体力活,他们往往是赤膊着上身,肩上斜背着拉绳,弓着腰、低着头向前迈进。遇到上坡的时候,不进则退,得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前面拉的脸都快要接近地面,后面推的不是用手,而是用肩膀顶着木棍向前推。他们发出有节奏的吭哧吭哧的呼声,走着蛇形的路线,一步一把汗地向前推进,可以看到汗珠砸在地上溅起的尘土。到了坡顶,他们往往会稍事休息,擦一擦浑身的汗水,调整一下呼吸再前行。下坡就轻松得多了,不用拉也不用推,把控好方向和速度就行。在前面拉的把车把往上一提,车底下那根硬木就摩擦着地面发出沙沙的响声,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有的不让板车减速,板车就飞奔而下,推着拉车人腾空起来,两脚轻轻点地只是为着把控方向,如腾云驾雾一般,推车的只好跟着一路小跑。有的拉车的干脆坐到车上,用脚像船桨一样划拉着地面,以不让板车跑偏。不过,那需要过硬的驾车技巧,否则容易出事故。

    我真正与板车打交道的,是在部队当兵的时候。过去部队和机关或多或少都有生产的任务,那时候在机关就算我年轻,拉板车这种重体力活自然就落到我头上,三四公里的路程,一天几个来回,腰酸背痛在所难免。虽然不是长年累月的活计,却让我体验到那种耕牛拓荒般的艰辛。进入省会城市之后,就没有再接触过板车了,只不时看到送煤工拉着蜂窝煤挨家挨户送煤,汗水在他们满是煤灰的脸上冲刷出一道道沟渠都顾不得擦,但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沉稳。后来燃气逐步普及,拉板车的就很少见了。

    板车承载着人们的艰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板车拉走了乡村的贫困,拉走了城市的拮据,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都说物是人非,其实,许多物也一样,在不经意间也就悄悄隐没了。但它总会以低调的光晕,熏染着过往岁月的情愫。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18-1-23 09:13:05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问你好老师,周二快乐

羊君 发表于 2018-1-23 20:26:39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尹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板车拉走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