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仁利:“土法师傅”一身节能绝活
■一个只用了几百元钱的“土办法”,每年为公司节约50万元■跟老婆学烧火竟悟出一套锅炉操作新法,每年为公司节约6万元
■人物简介
曲仁利,1954年生,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锅炉维修班班长。1985年进公司后,先后干过司炉工、浴池管理员、锅炉维修工。1996年获“烟台市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获“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7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2004年被评为“烟台市优秀人才”;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曲仁利今年52岁,是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维修班班长,平时干活,曲仁利能吃苦是出了名的,但是更让他出名的却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非常实用的“土办法”。这让工友们很佩服,也给公司省了很多的钱。
记者在总公司的热力车间见到曲仁利时,他正在和工友检修运转了一个供暖季的设备。在车间的一个旧的热交换器前,工友王殿斌告诉记者,曲师傅想出的这个“土办法”,每年能给公司节省50万元。他说,去年公司供热首站用电厂的蒸汽通过这台换热器换热后,要将70多摄氏度的高温水冷却,然后回流给电厂,高温水的热能白白浪费了。曲师傅反反复复地琢磨,想出一个“土办法”。他对一台闲置的供热设备进行了改造,利用高温水中的热能,将交换器中的软化水加热后补充到供热系统中,每天可加热软化水1300多立方米。这样一来,高温水冷却了,软化水提高20摄氏度以上,而这个“土办法”只用了几百元钱。
曲仁利可不是第一次琢磨这样的“土办法”。1985年,他在锅炉房铲煤司炉时,就开始研究怎么样加更少的煤,烧出更旺的火,他甚至回家请教会烧火的老婆,蹲在家里的大锅前看着她拉风箱。终于,他悟出一套“勤加煤、快压火”的锅炉操作方法,在使用同样多煤的情况下,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这只有六个字的“土办法”,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6万元。
曲仁利告诉记者,刚进厂的时候,看见那些仪表、齿轮,头都大了。他是从最基本的常识开始学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当好一名新时代的工人,光靠吃苦耐劳不够,还必须学会创新,跟上时代步伐,这样才算称职。”曲仁利的一些“土办法”看似无心,实则有心,他啃了不少书本,但更善于学以致用。锅炉上的炉排主动轮,是带动运煤链条的齿轮,运行时间长了,就容易磨损打滑,更换一个,就需要2000多元钱。老曲借来大学里的机械书籍,一通猛啃,看不懂的就对照着齿轮来琢磨,实践方面的优势竟然让他悟出了一个方法,能不能在磨损面上通过焊补、打磨做一下处理?经过反复试验,老曲啃大学书本得出的这个“土办法”,缩短了一半的检修时间和费用,得到公司推广。
烟台开发区热力总公司周作才副书记告诉记者,曲仁利的这些“土办法”,越来越高级。小到公司里的一个螺钉,大到每小时流量3000多立方米的大泵,甚至供热站内的自动控制系统,这些“土办法”都派上了技术革新的用场。如今,在曲师傅的带动下,一批年轻的工人也加入到钻研业务的行列,每年公司举行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年轻工人的“土办法”也越来越多了。
来源:中国换热器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