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曹莉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现上述目标,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培育与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产业工人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经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发展通道狭窄、技能人才缺乏梯队建设、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班组作为企业的前沿阵地,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层组织单元。班组建设能够在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培养企业技能人才梯队、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班组建设项目的实施对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起着关键作用。 打造产业工人优秀班组建设的形式与方法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而一个优秀的班组,必然需要优秀的产业工人才能为企业注入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 优秀的产业工人如何在企业中快速成长,找到归属感、价值感,班组是其最基本、最“亲”的“家”,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共有227 个班组,打造产业工人优秀班组至关重要。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党建引领”激活班组创新创效。一是坚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党员干部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的理论武装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铸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进一步引领广大产业工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二是建立班组常态化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式。坚持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自学、赴外培训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机制,全年共编印《班组学习》53期发放至公司各班组学习;公司工会为各分工会订阅《班组天地》期刊,期刊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创新、学习培训等信息,为班组常态化班前会学习提供素材。同步,线上开设专题学习主题,让班组学习形式更加高效和多元化。 坚持文化育人厚植思想根基。班组有力量,最能集中体现“咱们工人有力量”。抓产业队伍建设改革,要从班组文化建设抓起,而且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不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就要用先进文化培育职工,用正确舆论引导职工,用高尚精神塑造职工,用优秀作品鼓舞职工,用真诚服务赢得职工。可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活动等多种多样的主题文体活动,引导产业工人争当有理想、守信念的最美奋斗者。 聚焦主业,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组织产业工人围绕公司管理主题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些来自基层职工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聚沙成塔,对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改进发挥了良好作用,并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勇于创新的热情,推动公司年度目标实现,培养和造就了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坚持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创新创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发挥典型班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职工岗位建功。依托劳模、大师工作室等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公司在集智创新、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劳模、大师工作室服务生产和传帮带的作用。 实施产业工人班组建设工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方面。公司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载体,组织产业工人在岗位上锤炼技能,聚焦“练兵”,但忽略了公司中心工作所真正需要的是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这就需要优秀的产业工人利用班组通过社会服务、技能帮扶、“师徒帮教”等活动,向职工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产业工人的创造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更要指导带动职工进行技术攻关,更好地服务企业。公司连续十三年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但存在竞赛立项不全面,立项目标和公司生产重点项目联系不紧密,和常规工作存在重复立项的情况。发现问题后,公司注重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升级、优化竞赛模式。全面拓展技能竞赛项目,技能比赛项目涵盖生产中的各工种、各环节。同时升级竞赛形式,从实操至“理论+实践”形式,理论试题由单一专业知识测试,丰富至企业文化、质量质检、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等全方位知识测评,推动职工知识储备与生产实践实现高度契合,上千名职工在公司技能比赛的舞台上得到锻炼。同步根据生产经营安排,将主题劳动竞赛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工段、班组及个人,对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指标的班组和个人进行标准化激励,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全年经营目标的完成。 另一方面,公司大力依托“劳模工作室”、工匠学院平台,为产业工人技能提供自己的“师资”和“孵化实验室”。目前,公司已经创新市级模范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省级工匠学院1个,产业工人和劳模们签订“师带徒”协议。在工作室里,劳模们带领产业工人针对公司重点项目、重要设备维修技术提升等开展专项教研,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这些优秀平台的创建,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开启了“加速度”。 产业工人赋能成长方面。目前公司存在高层次产业工人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力不够,高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和集团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推进海外博士落地,内部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联合组建工作团队。开展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聘任工作,组织实施职称评审及技能等级认定,以此提升高层次人才的薪资待遇水平。多措并举将高层次人才不仅“引进来”还要“留下来”。 另一方面,公司利用技工学校、公司培训中心等平台,开展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工种培训,每年培训不低于30次。确保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能够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 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工人班组建设已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从技术赋能、技能提升和文化融合三个维度,探讨了班组建设的实践路径,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只有将先进技术工具与“人本化”管理相结合,才能激发班组的创新活力,实现生产效率与工人价值的同步提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班组建设将向更柔性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企业需进一步关注技术伦理与工人主体性的平衡,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代化班组生态体系,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