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缝纫机里的暖

发表于 昨天 16: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缝纫机里的暖(图2幅)
◎卫红霞
母亲搬到城里17年,房子换过两处,家电添了又换,唯独那台缝纫机还稳稳立在卧室角落。2014年那次搬家,弟弟嫌这老物件占地方,提议送给收废品的,母亲却用旧毯子把它裹了三层,说:“这机子跟了我几十年,留着吧。”那语气里的执拗,藏着旁人读不懂的情意
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起与缝纫机相关的80元委屈。上世纪70年代末,缝纫机、自行车都是凭票供应的稀罕物。邻居家托亲戚买来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踩起来“哒哒”作响,母亲站在院墙外用羡慕的眼神瞅半天。在煤矿上班的父亲看透了她的心思,闷声说:“等攒够钱,咱也买一台。”
转年开春,要强的母亲便铆足了劲挣钱。白天在生产队挣工分,夜里在灯下纳鞋底,父亲的工资被她用蓝布手绢层层裹好,藏在樟木箱底。1980年麦收后,父亲托矿上熟人弄到一张缝纫机票,和母亲揣着钱拉着架子车,把那台飞人牌缝纫机迎回了家。机子摆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母亲用红绒布盖了又盖,擦得锃亮的机架能照见人影儿,连面板的木纹都透着光。
农闲时,母亲的缝纫机总在“哒哒”欢唱。她把各色碎布拼成花瓣、五角星,做成书包、枕头套;我们磨破的裤脚经她一缝补,针脚比新买的还要齐整。最盼过年时,母亲去供销社扯块花布,连夜踩着缝纫机赶新衣。我和弟弟、妹妹趴在桌边,听着欢快的转动声,看着母亲专注的神情心里像揣了块麦芽糖,甜滋滋的全是对新衣服的盼头。
我总好奇那神奇的针头。看母亲把两片布对整齐,放在机头针下面,右手转动转盘,脚下踩动踏板,缝纫机顿时就哒哒哒地跑起来,针脚细密得像排好队的小蚂蚁,特别想感受一下。一次,趁母亲下地干活,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偷偷踩了回踏板。缝纫机却像故意跟我作对,布料往后缩,线还缠成了疙瘩。母亲回来没骂我,搬个小板凳坐我旁边,手把手教我穿线、调压脚。母亲说:“得慢慢来,不能急。脚要均匀用力,不然会‘倒轮’,针就断了。”后来,我能用它缝沙包,虽然缝线弯弯曲曲的,但是弟弟、妹妹却像得了宝贝一样,天天把它装在书包里。​
1988年,我们搬去矿区楼房,缝纫机也跟着进了新家。1990年我中专毕业时,社会上正兴服装裁剪培训。在母亲鼓励下,我报了班,花5.2元买块粉红色的确良,按老师教的方法裁剪好,第一次用缝纫机给自己做了件衬衣。领口缝得皱皱巴巴,母亲却开心地套在身上比划着说:“我闺女真能干,比买的还好看。” 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她鬓角,我忽然发现她眼角的细纹里,全是温柔的笑意。
后来,日子渐渐宽裕,商场里的衣服款式越来越多,母亲知道自己的手艺跟不上我们对美的追求,便很少做新衣了。但孙辈们的棉衣,依旧是母亲踩着机子做的,棉花铺得匀匀的,针脚走得密密的,衣服平平整整的。我们把穿旧的衣服拿回去,母亲挑选纯棉的拆洗干净,做成一摞摞大小不一的鞋垫,针脚密密实实,平整有序。每次回家,母亲总要让我带回来几双,并喜滋滋地说:“这个吸汗,穿着养脚。”看着她戴着老花镜,踩踏板的动作慢了许多,膝盖还随着节奏轻轻晃动我背过身,眼眶湿了一片。
去年冬天回家,见母亲又在擦缝纫机。机架爬了锈,面板掉了块漆,踏板踩下去“咯吱”响。她往机轴滴了点机油,慢慢转着,忽然说:“你爸当年拉机子回来的路上,说以后要给我换台电动的。可他都走26年了。”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机子上的红布虽褪了色,依旧盖得整整齐齐。
原来缝纫机里藏着的,从来不在于物件的新旧,而是母亲省吃俭用的执拗,是灯下纳鞋底的辛劳,是赶制新衣时的期盼,是教我踩踏板的耐心,更是那些被密密针脚缝起来的,细碎又温暖的亲情时光。这些温暖,像缝纫机身的光泽,或许会慢慢淡去,却早已刻进了时光的纹路里成了心底最柔软的念想,轻轻一碰,就漫出满眶的暖。


图1:作者母亲缝制小孩棉衣.png
图2:作者母亲.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