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里的设备就像自家的老伙计,得天天上心照料着!”在生态修复公司酸水产线,操作工蒋海波一边记录设备参数,一边道出一线工人对设备的深厚情感。作为生产的“神经末梢”,班组正成为设备管理的坚实前哨。 谁在管?全员承包显担当。公司构建“管理层—部门—班组—岗位”四级责任链,推行“人人有承包区”机制,将设备管理责任压实到人。班前会查问题、班中巡检抓细节、班后总结补短板,已成为各班组的“三部曲”。每月召开设备专题会,集中会诊“老大难”,分级推进整改。今年以来,设备故障停机率下降8%,维修响应速度提升10%,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怎么管?智慧升级提质效。面对设备“老龄化”挑战,班组主动求变。酸水产线班组率先掌握升级后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升协同效率;点检员庾晓华推动关键区域加装智能监控,实现视频实时覆盖、异常快速响应。班组自发开设“技术小课堂”,提升全员点检能力,推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如何长效?标准引领促规范。每台设备均建立动态“履历表”,涵盖维修记录、备件消耗、技术参数及资产台账,由班组轮值更新。班组还深度参与修订点检、操作、维护、检修“四大标准”,运用PDCA循环持续优化管理流程。 “设备管理,班组永远是主力。”公司设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预防性维修体系,进一步激发班组“有心人”的责任感与创新力。从细节改进,向本质安全迈进,一线班组正以实干筑牢设备安全防线,让生产的“齿轮”转得更稳、更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