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即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工匠们齐聚重庆,开展深入交流
昨日,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热潮涌动,来自我市的劳模工匠带着各自领域的硬核成果与满心热忱齐聚重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工匠大师深入交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天津港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新成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来到大会天津展厅,就急忙寻找自己的“机器人徒弟”。“就想早点和它们‘碰头’,好向大家汇报天津港的新变化!”他轻抚机器人外壳,兴奋地介绍,这“新徒弟”——ART水平运输机器人能自主避障、转弯、充电,已成为智慧港口建设的核心力量。更令人振奋的是,天津港已将无人驾驶技术从陆地拓展至海面,全国首艘自主半航智能拖轮今年投用,“要通过新质生产力,把港口建得更智慧、更绿色!”成卫东信心满满地说。
另一边,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崔蕴站在航天技术展区前,语气难掩激动:“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参加工匠大会了,但每次见这些大国重器,都像见证工业创新的‘成长日记’!”崔蕴抬眼扫过,展厅内人头攒动、成果满布的壮观场面,眼中闪过亮光,感触地说:“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一届比一届有新意、有分量。太震撼了!”
“大国工匠来了!”随着展区工作人员的热情喊话,大国工匠、天津市劳动模范、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OV大国工匠工作室领衔人韩超和他的两件国产化深海核心装备,一下吸引了大批探馆记者驻足采访。记者们围绕技术细节、应用场景等问题踊跃提问,韩超一一给出耐心解答。作为水下机器人领域专家,能有幸参加本届大会,韩超内心满是激动与期待。他表示,此次大会不仅是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跨行业交流的宝贵契机。他期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工匠大师深入交流,为深海装备研发注入新思路。
天津展厅内灯光璀璨,劳模工匠的身影与大国重器交相辉映。他们带着天津工业的创新成果而来,也将在这场盛会中,传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国智造注入更多天津力量。
本报记者孙祎 高竹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