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4 19:27:52
|
查看全部
言语的力量
医生总是低估了他们言语的力量,所以专家建议,将来的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病人对话、交流,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医生应该真正在医患互动的细节上下功夫。那些对医生来说很好理解的医学术语,却可能让病人误解,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应,大大降低疾病治愈的可能性。
美国心脏病医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伯纳德·劳恩在著作《痊愈的遗失艺术》中叙述了年轻的他做医生助手时经历的一件事。当时的主任医师情绪很糟,匆匆探视病人后,在病床边对其他医生说,这位女病人患的是典型的TS。TS在医学术语中是三尖瓣狭窄的意思,实际上大部分都不会带来很大的身体损害,绝对不算致命的疾病。女病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探视之后,她对劳恩说:“看来一切都结束了,TS肯定意味着晚期。”尽管劳恩马上向她解释这个缩写的含义,并告诉她不需要担心,但她的状况还是迅速恶化。她呼吸困难,肺中的液体越积越多,数小时后,她便死于肺积水。
在医院里,每天都会出现医生不加考虑说出的话语,有的可能出自好意,最后却带来致命的后果。心慌意乱的病人会细细斟酌医生说的每一个字。如果医生在给孕妇做超声波的时候嘟囔了句“婴儿的头有点大”,本来满怀希望的父母可能立马就会想到脑积水或严重的残疾。“这种药可能会起作用”或“我们试试这种药”之类的话都足以使病人陷入深深的不安。形象描述出来的专业术语(如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前说“现在我们把您切成一些薄片”)或报告好消息时采用负面的表达方式(如“肿瘤扩散的结果为负”)也会给无法很快理解其意的病人带来担忧。有些安慰也丝毫不起作用,只会引起病人不必要的不安,比如“您不需要害怕”“您感到疼就告诉我”或“现在会流一点血”。
就是那些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医生,也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尽可能全面地告知病人手术和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副作用,是他们的义务,但是实际上厚厚的手术同意书和风险说明书会让病人不安,而不是让他们安心。因此专家建议,医生应该只告知病人重要且频繁出现的风险因素,而不是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微乎其微的反应。少数病人很早就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不受负面思想的干扰,他们扔掉手术风险说明书,在面对长达几页的手术同意书时,他们只是问:“告诉我要在哪里签字,其他的我根本不想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