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电解岗位上的“发明家” ——刘互良
“你别看他话不多,学历不高,可他却是我们辰州矿业公司的小小发明家。” “勤于实践”这在只有初中文化的刘互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82 年 10 月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参与各项技术创新,大改小革活动,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项,获得公司“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7 个奖项目在运用于生产中已累计创造价值 200 多万元。2004 年他被评为怀化市劳动模范,2008 年 4 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为省劳动模范,2010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刘互良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酸雾大、气味浓、环境差的电解岗位上,为了干好这行,他每年都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专业书籍,并且虚心向同行的老师傅、冶炼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请教。365 行,行行出状元。勇于拼搏的刘互良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众多的成绩:他把浓硫酸改用稀硝酸浸入阳极泥,月节约硝酸费用 9千余元,年节约费用 10 多万元;他将铅阳极泥处理方式改变了,使用铜阳极泥处理工序减少,周期缩短,对锑电解工序质量也有大的改善,年创效益可达 20 万元左右;他改进铅电解工艺,大大降低了阴极铅的含金量,不但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金直 ( 回 ) 收率,年创经济效益 50 万元以上……公司同事告诉记者,刘互良的发明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而“身背”这么多发明和荣誉的刘互良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他总是和大伙打成一片。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在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位本土“发明家”的庐山真面目,一米七几的身高,皮肤黝黑,一双结满老茧的双手见证了他的工作难度和强度。见到记者的到来,憨厚的刘互良含羞地说:“我是干技术活的,说不出啥大道理,这都是本职工作。”说完,他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来源:怀化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