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边缘:十部电影,十个破碎之家
《空心人》是T S 艾略特在1925年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他描写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然而诗中的种种意象,总是让我想到某些影片中家人之间的状态——互相倚靠却回避交谈,会麻痹也会怀着脆弱之心战栗,在动作和行动之间、在情感和反应之间、在渴望和痉挛之间、在本质和下降之间游离……下面十部电影,正如诗中“涨水的河畔”,带你走向“家”这个“最终的相遇之地”。1.《八月:奥色治郡》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09/1000
导演:约翰·威尔斯
编剧:崔西·莱茨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伊万·麦克格雷格 / 克里斯·库珀/ 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上映日期:2013-12-27(美国)
片长:121分钟
该片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因此场景变化相当简单,刺激和反应在有限的空间内愈发有力而精准地回旋,情绪被无限放大,人物关系张力十足。电影由父亲比弗利引用T S 艾略特诗集中的一句话“人生,如此漫长”开场,既暗藏了他厌世准备自杀的心情,也隐喻了这一家人,上从女主人维奥利特,下到小孙女珍,三代女人面对失控的家庭,背叛的感情,偏离正轨的婚姻与无法沟通的亲情,那种除了通过口舌争端、互戳伤疤来发泄怨气之外,无力挣脱的宿命感和无从厘清的惶然。
很多电影都偏爱阴郁惨淡的背景,借由冷冽营造孤寂、冷僻的气氛,导演约翰 威尔斯却选择将场景拉到炙热的俄克拉荷马州,让故事的主人公们在超过四十度的环境中赤裸相对,逐渐迈向爆发的边缘,正如片名同名诗中的意象,“阴郁的梓树上披挂着凝重的埃尘,夏蝉坚持重复着锐利的噪音,暑气厚重地沉积……”
2.《只是世界尽头》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0/1000
导演:泽维尔·多兰
编剧:泽维尔·多兰 / 吉恩-吕克·拉加尔斯
主演:加斯帕德·尤利尔 / 纳塔莉·贝伊 / 蕾雅·赛杜 / 文森特·卡索 / 玛丽昂·歌迪亚
上映日期:2016-05-19(戛纳电影节) / 2016-09-21(法国)
片长:97分钟
离家十二年的路易,因罹患绝症生命将走到尽头,他决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告诉早已疏离的家人这件事情。但当他推开家门,面对的是陌生的妹妹、脾气暴躁的哥哥、唠叨游离的母亲以及素未谋面的大嫂。
全片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皆使用超大的人物特写镜头,再搭配上游移不定的对焦画面,时而失焦、时而又聚焦,不仅观影起来视觉压迫感十足,也使观众多少产生些排斥及不适应,但是文本与表演足够惊艳。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家人之间的吵闹。男主离开家十几年,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不是靠信件与明信片就可以维持的,他已经丧失了与家人亲近、倾诉的能力。对他来说,家庭像一个黑洞,一个泥潭,陷入其中便无法自拔。即使互相爱着对方,也无法阻止突然爆发的争端,而这些,是他无心和无力面对的一切。对于男主的家人来说,男主所在的地方,不是纽约,不是同性恋社区,而是他们互相都无法抵达的世界尽头。
影片的最后,一只误入房间的小鸟,撞上时钟,在屋里频频碰壁,最后跌落在房间的门口、路易的脚下,路易低头看看它,又看看后门外远处的家人,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默默转身离开。而他,正在经历着这小鸟的命运,在家庭的壁垒里试图寻找落脚的地方,却遍体鳞伤。 3.《我杀了我妈妈》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1/1000
导演:泽维尔·多兰
编剧:泽维尔·多兰
主演:泽维尔·多兰 / 安娜·多尔瓦尔 / 弗朗索瓦·阿诺德 / 苏珊娜·克莱蒙 / 帕翠西卡·图拉斯内
上映日期:2009-09-15(加拿大)
片长:96分钟
《我杀了我妈妈》之于我犹如一幅鲜艳大胆的画作,作品透露着直率、坦承,甚至带点直面戏剧的残酷气质,哈维尔·多兰的生猛,不仅体现在他对镜头节奏、构图画面的掌控以及高水准的艺术审美上,也发挥在他化身片中主角与母亲近乎歇斯底里又万分真确的对手戏中,那些宛若刀锋般犀利的对骂字眼,毫无故做母慈子孝的伪善企图,片中母亲在攻防之间还会不时搬出成人的优势地位加以反制,这也让各自的无力感显得更加真切。
当于贝尔被母亲送往寄宿学校时,老师送了本书给他,那是缪塞的著作,她说:“读一下218页的诗,最后一节。”218页,最后一节的诗作这么写着。“我的母亲,我向你坦承虚伪世界的暗礁;撞开我那叶脆弱的扁舟。我愿以所有幸福来换取母亲的温柔。”
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参加金马影展时,谈及他电影中常见的家庭疏离时说道:“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有选择的权利,唯独‘血缘’完全没有。”正因为这个无法切断也不容否认的牵连,让人们难免爱恨交织;甚至很多时候,恨即来自不得不爱。
4.《玻璃城堡》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2/1000
导演:德斯汀·克里顿
编剧:德斯汀·克里顿 / 安德鲁·兰纳姆 / 珍妮特·沃尔斯
主演:布丽·拉尔森 / 伍迪·哈里森 / 娜奥米·沃茨 / 艾拉·安德森 / 钱德勒·海德
上映日期:2017-08-11(美国)
片长: 127分钟
故事开始于主角在纽约街头与父母的不期而遇。就在父母的邋遢模样与身着华服的自己形成强烈对比时,尴尬、羞愧、愤怒,是我们能从她表情中读出的讯息。随着主角珍妮特的回忆,我们能看到这个家庭曾经的模样:孩子仰慕着无所不知的父亲,支持他所有遥不可及的愿望,像小兽一样全然信任着亲兽,靠着仿佛遗传来的自由眼光认识世界。母亲则是始终如一的,像个少女活在自己的浪漫中,遑论“教”,连“养”的功能都难以提供。
当孩子们大到能够发现“自己照顾自己”并非世界一般运作的方式时,他们也高到足以看得见,曾经被视为无所不能的父亲,其实只是个残破不堪的屋顶,倾斜着勉强立着,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父亲无疑是聪明的、曾经充满光芒的,但这里是现实,不动手就不会有城堡,更没有玻璃造的旋转楼梯。
电影的结尾并没有刻意的宽恕或奇迹,就只是理解和接纳的气氛在父女间静静流动,而这或许就是父亲一生以来所寻求的——拆毁有时,建筑有时。 5.《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4/1000
导演:中岛哲也
编剧:中岛哲也 / 山田宗树
主演: 中谷美纪 / 瑛太 / 香川照之 / 市川实日子 / 伊势谷友介
上映日期:2006-05-27(日本)
片长:130分钟
松子的一生是取悦他人的一生。
从小到大,她生活在体弱多病的妹妹久美的阴影里。松子是孝顺的女儿,可是父亲总是为了妹妹而忧愁。如何让父亲开怀成了年幼的松子最强烈的渴望。她学了一个总能让父亲欢笑的鬼脸,以便可以时时见到父亲的欢颜。甚至遵循了父亲的愿望,当了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
在此之前,松子的人生是为了取悦她总在忧愁的父亲;而之后,她的人生是为了取悦那些她不顾一切而爱上的男人。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晚年的松子近乎绝望地在墙上写下这几个字,重现了太宰治笔下叶藏的颓丧与无望。《人间失格》的悲剧描写,是大庭叶藏不断怀抱对世人的恐惧,逃避着周遭的事物。但松子则相反,她总是能以“病人似的忍耐,康复者似的自信”一次次试图挑战世人。
6.《黑天鹅》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5/1000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安德雷斯·海因斯 / 马克·海曼 / 约翰·J·麦克劳克林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米拉·库尼斯 / 文森特·卡索 / 芭芭拉·赫希 / 薇诺娜·瑞德
上映日期:2010-09-01(威尼斯电影节) / 2010-12-17(美国)
片长:108分钟 / 103分钟(威尼斯电影节)
电影讲述了芭蕾舞者妮娜如何在与同事莉莉亦敌亦友的竞争中,所呈现的心理转折变化,以及在母亲、舞团总监不同“以爱为名”的长期压迫下,如何借由演出黑天鹅这个角色,摆脱了自我从小被塑造的乖巧形象的故事。她在从白天鹅到黑天鹅的角色蜕变过程中,也像凤凰涅槃般,重生出内在真实的自我,找到了生活另一种可能的处境。
在妮娜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缺席的,尽管她早已过了幼儿期,母亲仍时常为她更衣,检查她的身体,这并不是伊底帕斯情结的复甦,而是滞留。母女关系爱与恨的矛盾情感,变成炎症,反应在妮娜身上愈发严重的疹子。导演巧妙地在电影里揉进了人格与精神分析的元素,让舞者在压力下身心灵的转变借由想像与现实交错发生,混淆也考验着观众的观影逻辑与思绪。在两小时的剧情转折中,观众与角色一同经历感受着同样的失落、紧张、亢奋等刺激,也同样在虚实扑朔的世界中找寻出口。 7.《一念无明》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7/1000
导演:黄进
编剧:黄进 / 陈楚珩
主演:曾志伟 / 余文乐 / 方皓玟 / 金燕玲 / 陈学文
上映日期:2017-04-07(中国大陆) / 2016-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7-03-30(香港)
片长:101分钟
有关电影的名字《一念无明》,编剧陈楚珩解读:“一念,指念头,一念生万念,说的不只是一个念头,而是不断堆叠的思想;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没有智慧的意思。人不能看清实相,在生命中不断互相伤害,同时折磨自己,乃是出于自身的无知和执著。”而电影,也正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
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是坏人,他们是夫妻、母子、情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他们彼此相爱,但不能彼此理解。人与人互相指责,妻子指责丈夫不能顶天立地,丈夫埋怨妻子过度强势,儿子埋怨母亲要求过多,母亲埋怨儿子不理解自己的孤独,男友埋怨女友不理解“孝道”的意义,女友埋怨男友不懂得经营彼此的未来……正是这一个个的“不理解”,编织成了一个疯狂的世界。
导演黄进与观众分享说:“我是你的世界,你也是我的世界,电影里面有很多关系,父子、情侣、母子也好,我不相信他们不爱对方、不需要对方,但是他们一直在互相伤害,他们看不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或者我们爱对方的时候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方式相处,即是无明。”
8.《东京物语》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8/1000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 / 原节子 / 杉村春子 / 东山千荣子 / 山村聪
上映日期:1953-11-03(日本)
片长:136分钟
镜头一开始是孤船、急驶的火车、成长中的孩童、丧夫的邻居,再来才是即将探望在东京生活的孩子们的主角老夫妇。收拾行李中主角的对话,显现出旧时代性别与家庭关系的互动方式,老奶奶问:“空气枕头呢?”老爷爷说:“昨天给妳了。”来回几次都找不着,最后发现它在健忘的老爷爷的包袱里。邻居探头说“真好要去找孩子呢”。短短的几幕,铺陈了时间流变、亲情与伴侣关系的命题。
接着空间从乡间挪移到城市,画面却看不见过多的繁华,唯一的代表是东京塔,但发展与富裕的象征在镜头远处,那么渺小。倒是排放巨大黑烟的烟囱,在夫妇拜访不同子女时穿插出现,佐以一帧二媳摆放的战死儿子的照片,历史和孩子性格的转变,就极其自然地被串连。小津透过这样的安排,把人立体化,小奸小恶的缘由,都有了去处。不是乡愿,而是人情。
夫妇俩因为儿女忙碌疏于招待流落街头,俩人站在铁路旁时,老奶奶忽然有感而发说:“东京这么大,一不小心,就会走散了呢。”这句对白,既是现下的写照,也是时代的象征。一开始来到东京,她那么兴高采烈,来了之后,方知道旧的都将被搁置;二媳妇纪子坚持的友善对待,益发让她愧对起来。人性的拉扯,彰显无遗。
最后的安排,老奶奶过世。镜头重新呈现:奔丧的子女、急驶的火车以及孤船。不同的是,老爷爷赠与纪子亡妻的怀表。纪子在火车上拿出怀表,打开,双手怀握着表于胸前,滴答滴答声中,画面置换成孤船。老爷爷独坐,邻居出现:“一个人生活真孤单呢。”老爷爷自嘲,笑着说应该对老伴更好的。生离死别,哪一次不是这么深刻,但总有办法以彼此都习以为常的话语互相提携,走回日常。
小津安二郎的镜头,总是摆得很低,不卑不亢、不狂不躁,静静的、庄严的、谦卑的观照着众生。 9.《破碎之家》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19/1000
导演:菲力斯·范·古宁根
编剧:菲力斯·范·古宁根 / 卡尔·乔斯
主演:薇儿拉·贝坦丝 / 约翰·海尔登贝格 / 妮尔·凯特莱塞 / 基尔特·范·朗拜博格 / 尼尔·德·卡斯德
上映日期:2012-10-10(比利时)
片长:111分钟
该片讲述了主人公爱丽丝在与迪迪尔一见钟情后,生下了女儿梅贝尔。不料梅贝尔却患上不治之症,他们的生活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这些看似相当公式化的通俗剧剧情,却因角色的身份设定与导演非线性叙事的交错剪接,而让原本已经相当戏剧化的悲喜交织,更多了一层跳脱凡俗格局的悲凉色彩。
全身刺青的爱丽丝,随着每一段爱情在身上留下印记,又在每一段爱情结束后,不惜忍受着痛楚磨去刺青换上其他图案,宣示着她在情路上的大起大落与敢爱敢恨,更让每一段爱情的开始都染上一抹终将预见终点的悲情。
当她和迪迪尔孕育了新的生命,生活彻然翻改,事事为新,爱情的质地一下子坚硬起来。女儿梅贝尔罹癌去世后,两个人的生活顿时无以为继,在哀伤与痛苦中饱受着折磨。电影运用不断跳跃时空的交叉剪接,对照着伊莉丝和迪狄耶热恋的样子、育儿的琐事,还有梅贝尔去世前后每一次的乐团演出,狂喜与狂悲交错、一首首歌曲不断地与男女主角的人生互相呼应,既丰沛又绝然。
10.《美国丽人》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101032720/1000
导演:萨姆·门德斯
编剧:艾伦·鲍尔
主演:凯文·史派西 / 安妮特·贝宁 / 索拉·伯奇 / 韦斯·本特利 / 米娜·苏瓦丽
上映日期:1999-09-08(洛杉矶首映) / 1999-10-01(美国)
片长:122分钟
表面上看似正常的家庭,实则波涛汹涌,每个人都不堪生活的索然无味,各自揣怀着各异的梦与开始各行其事,只因释放替一成不变生活找岔子的冲动。这部电影精准捕捉亲子间的疏离、夫妻间的隔阂、同侪间不如表面单纯的友情、不可告人的秘密、人内心需要温暖与寄托的本能渴盼。
飘舞着玫瑰花瓣的绮丽幻想,却被禁锢在名为现实的牢狱之中,于是在自由的召唤之下,成为生活的逃狱者,没有心力驻足欣赏或回溯一路走来的风景,但却忽视了心若不自由,哪里都是牢狱。一句赤裸裸的“我们的婚姻只是幌子,目的是为了表示我们很正常,其实根本就不是”,撕裂所有自认处于“正常”安逸地带的保护网。而一句女儿珍脱口而出的:“不可能因为你今天心情变糟,我们感情就变好”,也硬生生戳破“家,是避风港”的一厢情愿。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绝望的卡在某个生命的关口,以为山穷水尽。这时候,但愿我们能有一刻清明。
图片电影截图
编辑 | Tri
阅读,让一切有所不同
欢 迎 关 注
楚尘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