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2 11:57:31
|
查看全部
7.《一念无明》

导演:黄进
编剧:黄进 / 陈楚珩
主演:曾志伟 / 余文乐 / 方皓玟 / 金燕玲 / 陈学文
上映日期:2017-04-07(中国大陆) / 2016-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7-03-30(香港)
片长:101分钟
有关电影的名字《一念无明》,编剧陈楚珩解读:“一念,指念头,一念生万念,说的不只是一个念头,而是不断堆叠的思想;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没有智慧的意思。人不能看清实相,在生命中不断互相伤害,同时折磨自己,乃是出于自身的无知和执著。”而电影,也正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
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是坏人,他们是夫妻、母子、情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他们彼此相爱,但不能彼此理解。人与人互相指责,妻子指责丈夫不能顶天立地,丈夫埋怨妻子过度强势,儿子埋怨母亲要求过多,母亲埋怨儿子不理解自己的孤独,男友埋怨女友不理解“孝道”的意义,女友埋怨男友不懂得经营彼此的未来……正是这一个个的“不理解”,编织成了一个疯狂的世界。
导演黄进与观众分享说:“我是你的世界,你也是我的世界,电影里面有很多关系,父子、情侣、母子也好,我不相信他们不爱对方、不需要对方,但是他们一直在互相伤害,他们看不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或者我们爱对方的时候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方式相处,即是无明。”
8.《东京物语》

导演:小津安二郎
编剧:野田高梧 / 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众 / 原节子 / 杉村春子 / 东山千荣子 / 山村聪
上映日期:1953-11-03(日本)
片长:136分钟
镜头一开始是孤船、急驶的火车、成长中的孩童、丧夫的邻居,再来才是即将探望在东京生活的孩子们的主角老夫妇。收拾行李中主角的对话,显现出旧时代性别与家庭关系的互动方式,老奶奶问:“空气枕头呢?”老爷爷说:“昨天给妳了。”来回几次都找不着,最后发现它在健忘的老爷爷的包袱里。邻居探头说“真好要去找孩子呢”。短短的几幕,铺陈了时间流变、亲情与伴侣关系的命题。
接着空间从乡间挪移到城市,画面却看不见过多的繁华,唯一的代表是东京塔,但发展与富裕的象征在镜头远处,那么渺小。倒是排放巨大黑烟的烟囱,在夫妇拜访不同子女时穿插出现,佐以一帧二媳摆放的战死儿子的照片,历史和孩子性格的转变,就极其自然地被串连。小津透过这样的安排,把人立体化,小奸小恶的缘由,都有了去处。不是乡愿,而是人情。
夫妇俩因为儿女忙碌疏于招待流落街头,俩人站在铁路旁时,老奶奶忽然有感而发说:“东京这么大,一不小心,就会走散了呢。”这句对白,既是现下的写照,也是时代的象征。一开始来到东京,她那么兴高采烈,来了之后,方知道旧的都将被搁置;二媳妇纪子坚持的友善对待,益发让她愧对起来。人性的拉扯,彰显无遗。
最后的安排,老奶奶过世。镜头重新呈现:奔丧的子女、急驶的火车以及孤船。不同的是,老爷爷赠与纪子亡妻的怀表。纪子在火车上拿出怀表,打开,双手怀握着表于胸前,滴答滴答声中,画面置换成孤船。老爷爷独坐,邻居出现:“一个人生活真孤单呢。”老爷爷自嘲,笑着说应该对老伴更好的。生离死别,哪一次不是这么深刻,但总有办法以彼此都习以为常的话语互相提携,走回日常。
小津安二郎的镜头,总是摆得很低,不卑不亢、不狂不躁,静静的、庄严的、谦卑的观照着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