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jm002 发表于 2019-9-27 22:34:13

火车之梦

火车之梦
    小时候因为老家没有铁路,以为“铁路就是铁板铺的路,火车就是喷着火在铁板上跑的车”。直到1979年,到一所铁路部属学校上学,才第一次见到铁路,更没想到是日后我竟会在一个造火车的铁路工厂,干了近40年。

1979年,我考上了远在湖南的一所铁路学校,从乡下乘车到无锡,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去上海的火车票。这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好不容易挤上车,硬座车厢里,是一个充满种种声音、各种气息的小世界,有人侃侃而谈,有人叽叽喳喳,各种方言、各种音调飘入耳畔,让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的自己觉得新鲜无比。

因为购买的是联票,要当天走,在上海中转签证是没有座位的。因为无座,上车后只好一个个地询问有位置的乘客,他们在哪里下车,然后在他们身边耐心等待,而在等待的时间内,只好要么站着,要么用一张废纸垫着坐在地上,一起坚守长达20多个小时的旅途。

后来的日子,有好多次是乘坐这样的线路、这样的列车。从学校毕业,如愿以偿来到了曾经被乡下乡亲认为是火车龙头厂的戚墅堰机车厂,当时的工厂已经开始修理内燃机车,但生产能力不大。记得刚到厂时,一年也只能修理几台内燃机车。后来开始研制生产以280柴油机为主体的新型内燃机车,到了中国铁路提速时,工厂的机车开始大显身手了。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开始第一次大提速。随后,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到2009年4月1日共实现七次铁路大提速。而我工作的戚墅堰机车厂生产的机车承担了六次,全国主要干线火车从80、100、120公里运行时速逐步提高到时速200多公里。

再后来,祖国大地上,随着一条条高铁线路相继开通运营。机车也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不仅速度得到了提升,列车内部的设施也上了新的台阶,高靠背座椅的车厢,整洁明亮,车厢里免费WiFi,手机充电,宽敞舒适、干净卫生、服务过硬,尤其是车辆座椅上设立了二维码,还能手机点外卖。这与自己40年前第一次乘火车时在脑海里定格的画面——汹涌的人潮、慌乱的脚步,拉着大包小包、拖儿带女追赶火车的身影,以及那拥挤、简陋的车厢,没有盖的铝制饭盒,是多么大相径庭!

自己从小对于火车的梦想,终于随着中国铁路发展也梦想成真。作为一个企业新闻工作者,从中见证了国家、企业与铁路的发展,一些反映铁路以及铁路机车的新闻与随笔,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还先后获得《工人日报》五连冠优秀通讯员和全省优秀企业报编辑、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称号。可以说,火车之梦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虚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充满奋斗情怀。尤其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具有120多年历史的企业,也已经开始研制内燃系列的复兴号机车,这更让企业有了更新更好的发展空间,更让百姓为日益繁荣富强发展的企业和伟大祖国而自豪。

如今每到夜晚,在住宅附近的火车头体育场漫步,看到一旁沪宁线上的高铁动车、快车飞速行驶,再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遥远的汽笛和哐当哐当声,这曾经令人无比亲切的声音成了难能可贵的记忆,它记录了时代列车呼啸前进的音符,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一道无限美丽的风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车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