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妈糊载乡情
文/永康石油 胡巧莉第一次听到妈糊两个字,完全没有把它跟眼前的这碗“羹”联系在一起。面前这碗结着一层豆皮的妈糊,看着像极了刚出锅的鸡蛋羹,上面有一勺子的黄豆,正确的食用方式是把妈糊和黄豆搅拌均匀,微微的咸味贯穿在整碗妈糊之中,入口之后糊状的口感略微有些绵软,类似豆腐脑的口感,却又不完全像。些许的咸味在咬碎黄豆之后散漫开,从未吃过妈糊的我,竟被这种奇妙的食物所吸引。
兵哥告诉我,若有什么食物能让他“魂牵梦萦”,那一定非妈糊莫属。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一碗妈糊只在他的家乡才有,出了鹿邑,便尝不到如此滋味了。一碗上好的妈糊,喝完之后瓷碗的内壁必然是干干净净的,其色白似乳汁,口感细腻无渣,滑润如脂,香甜爽口,常佐以咸面黄豆。
妈糊的制作过程很是讲究,豆子要洗净泡透,泡过了做出来的妈糊寡淡无味,泡少了研磨出来的豆末粗细不均。黄豆磨碎后的豆汁,要经过滤布的过滤,除去其中的杂质,这样做出来的妈糊口感才会更为细腻。多次过滤之后,大豆浆中的营养成分被提炼出来,再借助高温的作用,使得豆浆中的能力充分释放出来。小米是制作妈糊的另一种重要食材,淘洗后的小米不能有糠皮,以保证妈糊的口感不会发苦。把泡好的小米、黄豆分别用石磨磨浆,再进行数次沉淀过滤,直到出来的浆汁干净澄澈。用留下来的小米浆沉淀过后的粘稠部分搅拌均匀,待锅内的豆浆烧开至80度,迅速将小米浆倒入锅中。80度的黄豆浆与小米浆相遇,食物的性质迅速发生变化,大火煮沸,妈糊就将成型。
一碗热乎乎的妈糊,一勺咸面黄豆,是当地人早餐的标配。黄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宽中,益气的功效,小米能降血压,防止消化不良,把这两者两相结合进行加工,就成为了这一碗营养又养胃的妈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初到平原地区的我而言,当地略带咸味的饮用水喝得并不习惯,我想这碗妈糊与当地的水质必然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眼前的妈糊很快见底,唯有舌尖遗留的滋味还在唇齿间弥漫着…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回帖支持!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