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 发表于 2010-9-3 07:47:09

文字稿到现在还没有人修改,要大胆一些。这个稿子如果您不能从结构或是内容上大修,可以在字、词、句子上进行小修。认真查看一下试试?

朱玉琳 发表于 2010-9-3 09:37:27

图片新闻:
(1)标题不好,重点应放在凡人风采上,建议改为《王承刚因创新成“红人”》或类似题目
(2)导语应言简意赅,抓住平凡岗位出创新,成“红人”这么个特点

    重庆能源集体同华煤矿掘进一队甲头一班班长王承刚因自创““直眼加斜眼掏槽”掘进新技术,而成为全矿的技术红人。该项技术省工省力、单进进尺高,既减轻了工人作业压力,又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全新的掘进理念、布眼方式 和打眼角度让班组员工很受启发。不少掘进队都邀请王承刚到施工现场传授此项新技术。图为9月1日,王承刚在施工现场为掘进三队甲头一班员工传授技术经验。

朱玉琳 发表于 2010-9-3 09:49:19

好好看了下文字稿,通篇没有什么大的改动,无非是一些词语的细节方面,这篇应该是出于连利英老师之手吧,很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写法

朱玉琳 发表于 2010-9-3 09:56:08

“心里真正装有员工的领导,会赢得员工的充分信任和忠诚,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这句话很牵强,而且“忠诚”一词不是很合适吧。
“阳光机制重于温情细节,这是理性员工给智慧领导的建议。”总感觉写智慧领导有一种潜在浮夸的成分,如果这个领导不“智慧”呢?

连利英 发表于 2010-9-3 10:57:55

感谢朱朱妹妹的提醒,有些语句确实需要细琢磨,也请其他老师参与修改哦。

浅秋 发表于 2010-9-3 11:07:04

嗯,确实是连老师擅长的写法,“高温保护:不能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写法与此文的写法很相似。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班组员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在不断提高”,这句看看是不是有点儿小问题?“生活”本身就应该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部分吧?

“建立阳光机制,才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这里的“才”应该是“才能”或是“才会”?

cuipeili 发表于 2010-9-3 13:39:42

各位老师好,我试着学习改一下摄影稿,文字稿改不成,水平有限。谢谢!

                      王承刚成了“香饽饽”
      9月1日,本该在家休息的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掘进一队甲头一班班长王承刚(前),又一次应邀为其他班组员工当起了老师。他自创的一项新技术——“直眼加斜眼掏槽”具有“省工省力、单进进尺高”的特点,这下子职工们干活可省力了!好方法一下子风靡全矿,这不,在施工现场,“新的掘进理念、新的布眼方式、新的打眼角度”让班组员工听入了神。

wxpzp 发表于 2010-9-3 17:20:26

本着完善来改,至于是不是能够改到点上,就不知道了,请大家指教!
1、开头导语段,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感觉不是太顺畅,人的需求变化是因经济和文化水平提升而变化,不是受马斯洛理论而变化。马斯洛只是解释变化的步骤,人是从先需要吃饭,后需要看电影变化着来的。为了避免歧义和误解,删掉。
2、“员工评价:实质胜于形式”此段。采访过程表述有些繁琐,“笔者得知化工厂”,“笔者来到这个车间采访”“采访间隙,笔者提出”,感觉采访过程描写上不够流畅,故顺了一下。还有最后的提问,因为导语中已经发出问题,这段是在给答案,所以删掉。
3、文中一些词语表达不够完美,比如“计划通过厂工会向全厂员工发出捐款倡议”,把“计划通过”改成“积极争取”,这样更符合日常下级希望上级办事的态度。还有,我对一些观点词语进行了模糊处理,如“让领导把每个员工装在心里,嘘寒问暖,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改成“让领导把每个员工的头疼脑热、喜怒哀乐都时时装在心里,去挨个嘘寒问暖,既不现实也不科学,”。等等,不在列举。

(红色是重点修改过的地方)
领导心里有“我”吗?员工心里有杆称!
    曾经,保证工资几乎是班组员工对领导的唯一要求;现在,班组员工在关注工资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渴望被领导关心、关注、关爱,今天,更大声喊出“领导,你心里是否有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主要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使然。班组职工喊出“领导,你心里是否有我?”说明班组员工对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有了新的变化,渴望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近日,兰花集团化工厂的班组员工们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对领导如何做才是心里有员工?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员工放在心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员工评价:内容胜过形式
    8月31日,得知化工厂水汽车间的领导正在组织车间员工给一名酒醉后摔伤的员工捐款,并积极争取厂工会向全厂员工发出捐款倡议,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原来,被摔伤的员工入院后需要支付高额手术费,因不属于工伤保险范围,经济上发生了困难。为了让他顺利手术,车间主任张建伟和支部书记申广文找熟人托关系,四处筹款,已经忙了好几天。
    借着车间员工排队捐款的机会,笔者就“领导,你心里是否有我?”的话题进行了采访,车间员工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领导心里有没有咱,那得看行动,像我们车间的领导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头疼脑热,谁家有事,他们都实心实意地帮着忙乎,这是心里真有咱,跟着他们干踏实。”
   “哪个人没长眼,有些领导把关心员工当任务,买点东西,说几句客套话,虚晃一枪就走,你说那叫心里有工人吗?”
   “走形式那套,没人喜欢!”
    水汽车间员工简单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内容大于形式!领导心里是否装有员工,关键是真切的行动。同样心里真正装有员工的领导,也会赢得员工的充分信任和忠诚,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员工感触:阳光机制是领导装有员工的根本所在    领导怎样做才是心里有员工?对这个问题,环保科技术员赵昱平有自己的看法:困难中的温馨的关怀固然重要,但阳光的机制更能惠及广大员工。
    赵昱平是通过竞聘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赵昱平原来是尿素车间岗位操作工,工龄只有两年。如果按以前论学历凭资历的人才选拔方式,她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希望很“渺茫”。去年,化工厂出台了新的技术员竞聘考核机制,打破了学历、工龄等条条框框的限制,赵昱平才通过竞聘走上了技术员岗位。
    她说:“让领导把每个员工的头疼脑热、喜怒哀乐都时时装在心里,去挨个嘘寒问暖,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建立一套阳光健康的机制,人人都可以享受、都可以得到帮助,这岂不是人人都在领导心里。”
    对此,造气车间操作工霍军强也非常赞同,他讲了这样一件事:8月25日,有位身体肥胖的员工登高作业,厂长苗中义发现他行动不敏捷,出于安全考虑,劝阻他登高。随后又规定有身体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等健康状况的人,禁止登高。这样就把一件只针对个人的事,变成了对这一类人群的关心。所以,制定出阳光健康的机制,才是把员工装在心里的最好办法。
    阳光机制是领导装有员工的根本所在,也是让温馨更加深入人心的保证,这是理性员工对领导如何做才是心里有员工的智慧理解。建立阳光机制,可以把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

笔者思考:同心打造“动车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动车组问世后,这句话就变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这就是动车组文化。 动车组文化同样可以运用于企业。领导与员工,只有彼此心相通,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力,使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zlf7706 发表于 2010-9-3 17:32:03

连老师,您的稿我看了已不下十遍,学了很多东西,好的我不说了,现在只是“大胆”说一点我的感觉,请不要介意。

1、感觉连老师比较喜欢用“更”“也”等字,能不能尽量少用?
2、打括号的部分,能不能不要?比如“按以前论学历资历的(人才)选拔方式?
3、这就是个人理解角度不一样了,只是跟连老师探讨哈,我感觉这期主题“领导,你心里是否有我?”是员工的一种期望,是一种需求,是一种呼声;而连老师的标题有点“硬”是站在职工的角度,以强势的态度去衡量领导。

水平不够,希望与连老师多沟通,好向您学习!

文心雕龙擂台赛”1003期文字稿

领导心里有“我”吗?员工心里有杆称!题目难度太高,不知道怎么改
    曾经,保证工资几乎是班组员工对领导的唯一要求;现在,他们在关注工资的同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员工渴望被领导关心、关注、关爱,他们大声地喊出了“领导,你心里是否有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分析,这个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班组员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在不断提高。近日,兰花集团化工厂的班组员工们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对领导心里怎样装下员工?领导怎样更好地把员工放在心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员工期望:实质胜于形式

    8月31日,笔者得知化工厂水汽车间的领导正在组织车间员工给一名酒醉后摔伤的员工捐款,并准备通过厂工会向全厂员工发出捐款倡议。
笔者来到这个车间采访,得知被摔伤的员工入院后需要支付高额手术费,因不属于医保范围,经济上发生了困难。为了让他顺利手术,车间主任张建伟和支部书记申广文找熟人托关系,四处筹款,已经忙了好几天。
采访间隙,笔者一提出这个话题,(正在)捐款的车间员工们便七嘴八舌:
“领导心里有没有咱,那得看行动,像我们车间的领导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头疼脑热,谁家有事,他们都实心实意地帮着忙乎,这是心里真有咱,跟着他们干踏实。”
“哪个人没长眼,有些领导把关心员工当任务,买点东西,说几句客套话,虚晃一枪就走,你说那叫心里有工人吗?”
“走形式那套,没人喜欢!”
    实质胜于形式!心里真正装有员工的领导,会赢得员工的充分信任和忠诚,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时代,水汽车间员工的话是否能让做表面文章的领导好好反思一下:员工希望走进领导心里,领导要怎样才能走进员工心里?

员工感触:阳光机制重于温情细节

    领导怎样做才是心里有员工?对这个问题,环保科技术员赵昱平有自己的看法:温馨的关怀固然重要,但阳光的机制更能惠及广大员工。
    赵昱平是通过竞聘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这位尿素车间岗位操作工,工龄只有两年。如果按以前论学历凭资历的(人才)选拔方式,她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希望很“渺茫”。去年,化工厂出台了新的技术员竞聘考核机制,打破了学历、工龄等条条框框的限制,赵昱平才通过竞聘走上了技术员岗位。
    她说:“让领导把每个员工装在心里,嘘寒问暖,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建立一套阳光健康的机制,人人都可以享受,这岂不是人人都在领导心里。”
    对此,造气车间操作工霍军强也非常赞同,他讲了这样一件事:8月25日,有位身体肥胖的员工登高作业,厂长苗中义发现他行动不敏捷,出于安全考虑,劝阻他登高。随后又规定有身体肥胖、眼睛近视、心理素质不好等现象的人,禁止登高。这样就把一件只针对个人的事,变成了对这一类人群的关心。所以,制定出阳光健康的机制,才是把员工装在心里的最好办法。
阳光机制重于温情细节,这是理性员工给智慧领导的建议。建立阳光机制,才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

笔者思考:同心打造“动车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动车组问世后,这句话就变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这就是动车组文化。
    动车组文化同样可以运用于企业。领导与员工,彼此心相通,才能共同发力,使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人是企业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员工积极性,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导只有不断提升素质,用真心和智慧关心、关爱员工,才能走进员工心里,随之带来的是员工更加热爱企业,主动挖掘内在价值,成为企业组织的动力基因,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电建小兵 发表于 2010-9-3 21:10:45

回 楼主(zwyykgyl) 的帖子

各位老师,我不会写,凭感觉写的,请老师们多指导。
                                 王承刚让大伙听入了神
9月1日,, 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掘进一队甲头一班班长王承刚来到掘进三队甲头一班,为班组员工传授起自创的“直眼加斜眼掏槽”的掘进新技术。高效而又省时省力的新技术以布眼方式、打眼角度的全新掘进理念使现场地的员工们听入了神。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文心雕龙擂台赛”10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