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1:06

1.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系统及时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扑救。属于重大危险源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的()。
A.正常运行阶段
B.事故临界状态
C.事故初始阶段
D.事故发展阶段

1.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系统及时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扑救。属于重大危险源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的()。
A.正常运行阶段
B.事故临界状态
C.事故初始阶段
D.事故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事故初始阶段。如果上述预防措施全部失效,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及周边空间起火,为及时控制火势,应与消防措施结合,可从两个方面采取补救措施:①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系统及时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扑救;②自动启动应急控制系统,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
考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考点来源:第二章 第六节 重大危险源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1:51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及使人烦躁、讨厌、不需要的声音,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均可称之为噪声。引起噪声的声源很多,就工业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噪声来讲,主要种类不包括()。
A.液体撞击性噪声
B.空气动力性噪声
C.机械性噪声
D.电磁性噪声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及使人烦躁、讨厌、不需要的声音,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均可称之为噪声。引起噪声的声源很多,就工业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噪声来讲,主要有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三种。
考点:噪声;考点来源:第二章 第十节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4:01

.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结构应当在紧急事件发生前就已建立,预先对指挥结构达成一致意见,将有助于保证应急各方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更好地履行职责。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模块化结构由()组成。
A.指挥、行动、策划、后勤
B.指挥、行动、策划、资金/行政
C.指挥、行动、策划、人力、资金/行政
D.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考点: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4:42

用来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的统计图是(    )。
A.统计地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百分条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依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用来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宜选用散点图。
考点:统计图表的编制(统计图);考点来源:第八章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5:34

1.生产物料、产品和剩余物料的堆放、布置和间隔距离,都不应妨碍人员工作和造成危害。下列关物资堆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
B. 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2.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1.5倍
C. 各类物资的堆放应安全牢固,做到按类存放,重不压轻,大不压小
D. 当直接存放在地面上时,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4m,且高与底边长之比不应大于3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堆放物品的场地要用黄色或白色划出明显的界限或架设围栏,堆放物品的场所应悬挂标牌,写明放置物品的名称和要求。A选项正确;合理地做好毛坯、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工艺装备的投产批次和数量,限量存储。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高处作业区堆放生产物料和工具,应严格控制数量。B选项错误;各类物资的堆放应安全牢固,做到按类存放,重不压轻,大不压小,使货堆保持最大的稳定性。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支撑、楔顶、垫稳、归类摆放,不得混码、互相挤压、悬空摆放,防止滚落、侧倒、塌垛。不得挤压电气线路和其他管线,不得阻塞通道。C选项正确;成垛堆放生产物料、产品和剩余物料应堆垛稳固。当直接存放在地面上时,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4m,且高与底边长之比不应大于3,垛的基础要牢固,不得产生下沉、歪斜或倾塌,垛之间的距离应便于搬移或机械化装卸作业。D选项正确。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6:42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最基本的性能指标。绝缘电阻是兆欧级的电阻,要求在较高的电压下进行测量。现场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下列关于选用兆欧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额定电压500V以下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500V以下的兆欧表
B.测量10kV及10kV以上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2500V的兆欧表
C.测量500V以上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500V或1000V的兆欧表
D.测量新的和大修后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较低电压的兆欧表

☟ ☟ ☟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测量额定电压500V以下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500V或1000V的兆欧表;测量500V以上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1000V或2500V的兆欧表;测量10kV及10kV以上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新的和大修后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较高电压的兆欧表;测量运行中的线路或设备应采用较低电压的兆欧表。
考点:兆欧表的选用;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五节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7:13

锅炉受热面中过热器的使用温度最高,致使过热蒸汽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相应造成过热器超温的因素也很多。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过热器损坏的是()。
A.受热偏差或流量偏差使个别过热器管子超温
B.被烟气中的飞灰严重磨损
C.吹灰不当,损坏管壁
D.负荷增加和压力降低过快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过热器损坏的原因
(1)锅炉满水、汽水共腾或汽水分离效果差而造成过热器内进水结垢,导致过热爆管。
(2)受热偏差或流量偏差使个别过热器管子超温而爆管。
(3)启动、停炉时对过热器保护不善而导致过热爆管。
(4)工况变动(负荷变化、给水温度变化、燃料变化等)使过热蒸汽温度上升,造成金属超温爆管。
(5)材质缺陷或材质错用(如在需要用合金钢的过热器上错用了碳素钢)。
(6)制造或安装时的质量问题,特别是焊接缺陷。
(7)管内异物堵塞。
(8)被烟气中的飞灰严重磨损。
(9)吹灰不当,损坏管壁等。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4 11:28:02

4.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下列关于通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
B.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
C.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D.冶炼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应使用全面通风


4.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下列关于通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
B.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
C.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D.冶炼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应使用全面通风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9 20:26:51

.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公安机关负责( )的安全监督管理。

A.民用爆炸物品生产

B.民用爆炸物品销售

C.民用爆炸物品购买

D.民用爆炸物品运输

E.民用爆炸物品爆破

参考答案:CDE

答案解析:第四条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的安全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负责民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用爆炸物品流向。

安全生产监督、铁路、交通、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做好民用爆炸物品的有关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查处非法生产、销售、购买、储存、运输、邮寄、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行为。

考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及其职责;考点来源:第六章 第七节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7-19 20:27:14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

A.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B.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实施交通管制

C.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

D.依法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命令

E.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第十八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

(一)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救治受伤人员,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实施交通管制;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避免或者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四)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

(五)依法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命令;

(六)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组织安抚遇险人员和遇险遇难人员亲属;

(七)依法发布有关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指挥应急救援。

考点:人民政府应急措施;考点来源:第六章 第九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安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