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期“文心雕龙”擂台赛总结
1003期摄影擂台赛总结1003期擂主空缺:因参加修改的老师均没有发现原稿存在的缺陷,盲目修改,所以本期擂台赛不设擂主
本期摄影擂台赛采用向良忠老师的原稿作为修改稿,共有6人参加,其中朱玉琳老师修改质量较高。下面为本期摄影擂台赛总结。
原稿:
王承刚:创新工艺现场授技
近段时间,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掘进一队甲头一班班长王承刚,自创具有“省工省力、单进进尺高”的特点的“直眼加斜眼掏槽”掘进新技术风靡全矿,其他掘进队纷纷邀请他到施工现场为班组员工传授这项新技术。9月1日,王承刚(前)不得不放弃休息,到现场为掘进三队甲头一班员工传授起了这项技术。新的掘进理念、新的布眼方式、新的打眼角度让班组员工听入了神。
一、此稿不足:
1、标题没有突出主体新闻元素,没有特色。本期主体新闻元素为凡人和风采,此稿标题强调了凡人,忽略了风采。创新工艺是什么工艺?结果怎样,标题都没有交待。
2、文字说明喧宾夺主,新闻时间非新闻事件。新闻事件的重心选择有误,新闻事件应是王承刚创新掘进工艺,不是现场授技。所以要着重围绕王承刚创新工艺说事,描写他创新的原因、经过、结果。
3、语言不精炼、不准确。一是句子太长,二是用词不恰当,容易引起歧义,如“王承刚不得不放弃休息”。
4、修改难点:缺少新闻要素,王承刚创新的新技术风靡全矿的时间仅用近段时间带过;创新工艺的原因和过程没有具体说明。
二、版主修改稿
我根据向良忠老师修改稿中提供的要素,对原稿进行修改,感觉仍没有清晰地交待创新工艺成功的时间和创新过程。
王承刚创新掘进工艺成明星
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掘进一队甲头一班班长王承刚自创的“直眼加斜眼掏槽”掘进新工艺,最近在同华煤矿全面推广。以前,这个矿采用的是单一的直眼或斜眼掏槽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王承刚尝试将直眼掏槽和斜眼掏槽工艺有机融合后,不仅省工省力,还将单进进尺从原来的1.5米提高到1.8米。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在全矿引起轰动,王承刚也成了明星,各掘进队竞相请他传授技术。9月1日,王承刚应邀为掘进三队员工现场传技。
三、会员修改稿点评:
王新平老师:
1、标题含糊其辞。改动后的标题为“王承刚:创新工艺受青睐”,虽有改动,但没有交待王承刚创新的是何种工艺?受青睐到何种程度?
2、新闻事件选择有误,王老师干脆围绕受青睐描写,既没有交待此项创新的原因和过程,也没有突出创新的效果,试问这样一项没头没尾的创新如何受到同行青睐?
张莉菲老师:
1、标题偏离主题、含混不清,不是新闻标题。既没有突出人,也没有显示风采。“王承刚的绝活展示”这个标题的主语是王承刚的绝活,不是王承刚;什么绝活?绝到什么程度?如何展示?展示结果是什么?都没有说明。
2、同样是新闻事件选择有误,只说各掘进队如何排队邀请王承刚传绝活,不说原因,不说结果。缺了以上的描写,仅仅渲染传授技术,这不是新闻。
向良忠老师:
1、标题仍不能让读者清清楚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王承刚:创新工艺受热捧”,他创新的是何种工艺、受到何种程度的热捧,标题没有交待;
2、缺少创新的原因和过程。
朱玉琳老师:
1、标题与其他老师有同样不足,王承刚因创新成“红人”,因何创新、创新效果如何,没有交待清楚;
2、缺少创新原因和过程。
崔培利老师:
1、标题含糊,王承刚成了“香饽饽”,因何原因成了香饽饽,标题应该有交待;
2、新闻事件选择有误,重心放在当老师,而不是创新技术;
3、由头不鲜明,“王承刚又一次应邀当老师”,不交待原因,就没有新闻价值。
吴云老师:
1、标题定位有误,没有突出“风采”这一新闻元素。“王承刚让大伙听入了神”表达含糊不清,读者不能通过标题明白发生了什么。
2、既没有选择对新闻事件,文字说明的写法也不是现场特写。
1003期“文心雕龙”擂台赛文字稿总结
1、对于原稿件的说明 之所以将“领导心里有“我”吗?员工心里有杆称!”作为本期的擂台赛母本,是觉得这篇稿件是从深度采访上做的文章。同时,本期又没有其他会员老师报名参加比赛,管理员就只好点名上了这篇。这篇稿子之所以没有上报,与本期版面全部用员工的内心独白稿系列有关,与首期主题选择了员工的诉求内容有关。而这篇稿件,是从企业的一些做法中来写的,如果再做的话可以当一些经验、办法的介绍来投稿。那就还有机会。原稿存在的问题是:员工评价:实质胜于形式
这里关于受伤员工的姓名没有,高昂的手术费的具体数额或是大约数额都没有介绍。却把领导的名字写得清清楚楚,有为领导歌功颂德之嫌。后面的议论也变成了七嘴八舌,同样没有写任何一个员工的名字。也许作者是为了保护员工没敢写出来?小标是“工评价:实质胜于形式”,笔者的论议也应该由此而起,围绕此中心来组织语言,而笔者在最后用了句“水汽车间员工的话是否能让做表面文章的领导好好反思一下:员工希望走进领导心里,领导要怎样才能走进员工心里?”这一导向,是否有些偏离“领导,你的心中是否有我”?
2、关于参与活动的老师修改的稿件
许多老师开始不太敢动手修这篇稿件,个中原因老师们自己心里应该是比较清楚的。经过一再鼓励,有老师动手修改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有较大的提高。很好!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同时也谢谢本篇稿件的作者。
朱玉琳老师,王新平老师,张菲莉老师,吴云老师均参加了此次活动。朱玉琳老师只是给了修改意见,没有动手修改,其他三位老师都做了认真修改。
王新平老师修稿的认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期期参与让人感动。王老师关于小标的修改,以及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修改我个人认为,处理得相对较好。
吴云老师修改后的开篇,我个人认为,有些远,力量也有些不足。
张菲莉老师对稿子的修改不大,在此不多做评价。 哈哈哈,又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真好!谢谢老师们!
回 楼主(zwyykgyl) 的帖子
谢谢连老师的精彩点评!!回 1楼(浅秋) 的帖子
曲姐,您是我学习的榜样!!努力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