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原稿件的说明 之所以将“领导心里有“我”吗?员工心里有杆称!”作为本期的擂台赛母本,是觉得这篇稿件是从深度采访上做的文章。同时,本期又没有其他会员老师报名参加比赛,管理员就只好点名上了这篇。这篇稿子之所以没有上报,与本期版面全部用员工的内心独白稿系列有关,与首期主题选择了员工的诉求内容有关。而这篇稿件,是从企业的一些做法中来写的,如果再做的话可以当一些经验、办法的介绍来投稿。那就还有机会。
原稿存在的问题是:员工评价:实质胜于形式
这里关于受伤员工的姓名没有,高昂的手术费的具体数额或是大约数额都没有介绍。却把领导的名字写得清清楚楚,有为领导歌功颂德之嫌。后面的议论也变成了七嘴八舌,同样没有写任何一个员工的名字。也许作者是为了保护员工没敢写出来?小标是“工评价:实质胜于形式”,笔者的论议也应该由此而起,围绕此中心来组织语言,而笔者在最后用了句“水汽车间员工的话是否能让做表面文章的领导好好反思一下:员工希望走进领导心里,领导要怎样才能走进员工心里?”这一导向,是否有些偏离“领导,你的心中是否有我”?
2、关于参与活动的老师修改的稿件
许多老师开始不太敢动手修这篇稿件,个中原因老师们自己心里应该是比较清楚的。经过一再鼓励,有老师动手修改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有较大的提高。很好!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同时也谢谢本篇稿件的作者。
朱玉琳老师,王新平老师,张菲莉老师,吴云老师均参加了此次活动。朱玉琳老师只是给了修改意见,没有动手修改,其他三位老师都做了认真修改。
王新平老师修稿的认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期期参与让人感动。王老师关于小标的修改,以及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修改我个人认为,处理得相对较好。
吴云老师修改后的开篇,我个人认为,有些远,力量也有些不足。
张菲莉老师对稿子的修改不大,在此不多做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