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同事构成侵权?提醒:职场上有些话不能乱说,一不小心就违法!
案例一在微信群“八卦”同事
虽内容属实但也构成侵权
事件回顾
张女士见同事刘某数次堕胎,就在一个刘某不在的微信群里进行“八卦”。虽然她未指名道姓,但可以从她透露的信息中推测到是刘某。由于她不知道刘某的男友也在该微信群中,导致刘某与其男友发生剧烈争吵乃至打架并最终分手,刘某身心受到严重打击。
针对此事件,张女士“八卦”的内容属实,也没有致害的恶意,但这是否构成侵权?
法律分析
张女士的行为已经侵犯刘某的隐私权。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其中的私密信息包括个人生理信息、身体隐私、财产隐私、家庭隐私、通讯秘密、谈话隐私、个人经历隐私及其他有关个人生活的隐私等等。
刘某曾数次堕胎无疑是“个人经历隐私”,其因而享有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张女士就刘某不愿他人知道的隐私,未经刘某明确同意也未经法定程序就以“八卦”的方式公开,虽然内容属实,但该行为与上述规定第(五)项情形相吻合。
虽然张女士不希望刘某受到损害,但因她的“八卦”,已经导致刘某与男友发生剧烈争吵、打架、分手,并造成刘某身心受到严重打击。这意味着张女士对刘某的损害是具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二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一男子言语骚扰女同事致其抑郁
被判赔近10万元
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事件回顾
日前,上海杨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上海首例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案。
■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
原告王莉与被告徐强在人事行政部门共事,徐强几乎每天向王莉发送骚扰信息,内容极其淫秽、低俗,甚至提及“强奸”“自杀”等字眼。有时,徐强还会在深夜给她打电话。
■2020年3月
王莉寻求所在公司帮助,在公司的要求下,徐强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再也不与王莉联系,决不影响她的生活。
■2020年5月中旬的某晚
徐强又拨打了王莉电话。王莉看到了拨打记录后立即要求所在公司处理。应公司要求,徐强再次写下保证书。
面对徐强的反复骚扰,王莉感到活着很累,心情抑郁、精神恍惚,不得不休病在家。在家人的支持下,王莉寻求医生帮助,并报了警。
2020年6月上旬,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被告徐强多次以发送骚扰短信、拨打骚扰电话方式,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违法行为,决定给予徐强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200元。
2020年底,王莉聘请律师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徐强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律师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9.8万余元,并书面赔礼道歉。
(详细内容滑动查看↑)
法官说法
近年来,职场性骚扰这一字眼愈发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女性往往因各种因素选择隐忍。为此,不少受害女性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痛苦。
今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次将人格权独列一编,并将禁止性骚扰明确规定在人格编中,明确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并确立了单位的防止、制止义务。
本案对性骚扰行为作民事追责,为遭受性骚扰的女性支起“保护伞”,给性骚扰者念起“紧箍咒”。
如果遇到职场性骚扰,法官郑马威提示:
第一时间要积极寻求帮助,包括家人、朋友、公司同事、领导的帮助,以防止损害后果扩大。此外,要学会保存证据,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职工朋友们,若您在工作中,合法权益受损,可以进入“江苏工会”APP,点击“法律服务”在线求助。
提交情况说明后,在“个人中心-我的办件”中即可查看回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