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互动平台“企业事评”话题有奖征集第四期评选结果公布
【话题】“首席工人”制能留住高技能人才吗?评选结果公布如下:第一名(奖金100元):空缺
第二名(奖金50元):由“首席工人”问题引发的思考 文/郭磊
第三名(奖金30元):“留人以利”更要“留人以情”文/汪红光
第四名(奖金20元):“首席工人”制奏效更需名惠实也至文/崔冰
第五名(奖金10元):制度留人暖人心文/ 杨建
以上获奖者还将得到“企业事评勋章”一枚,有效期为一个月。
请获奖作者告知汇款方式,站内短信联系。 关于本期第一名空缺的说明
综观这期所有辩文,一个关键性问题似乎都没说到,这就是首席工人与其它首席的不同类问题。
确立首席工人,首先要看其属性和针对的人群。工人这个群体,可以说在中国除了农民之外的第二大群体。在这么多工人里设首席,真不知道这是鼓励还是招牌。这样的首席即便设了,也是招牌,肯定名不副实。因为首席工人分很多种类,岗位也多,而工人各岗位各工种的技术含量、水平等都不一样,没有统一要求,这个首席如何衡量?拿什么标准确定他就高于所有工人称得上首席?
首席法官,可以拿法官一个标准去选推;首席记者,也是拿一个统计的衡量记者的标准去推选;首席播音,也是可以用这个工种的一个标准来选出,而首席工人呢?是用钳工标准还是车工标准,是数控还是修理?工人行当种类太多,分工太细,能有一个人的本事可以囊括所有工人涉及的所有工种吗?能在这个领域里堪称老大吗?如果不能,那么,首席就是招牌、是幌子,是名不副实。
另外,尽管现在倡导工人当复合型人才,让工人一专多能,但是,隔行如隔山,一个顶级的钳工,他能比一个顶级的车工更熟悉车工吗?所以说“首席工人”的推选标准很难制定,缺少了游戏规则的游戏,能玩吗?
因此,与其说设首席工人,不如说在一个企业里设“首席钳工”、“首席车工”、“首席焊工”来得实在,用这样的方式评定和衡量,也让别人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所以,这期的论述文章都没有看到最关键的一点。道理应该是越辩越明的,可是大家的论辩如果说不到点上,也就缺少了“明”,缺少了引领和启迪。同时也说明本期所有辩论都欠思考,或者说有思考盲点,大多数都在说人人都看到的客观存在,却没有说出许多人看不到的客观存在。
论辩一怕人云亦云、二怕跟风唱赞歌,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而一个目光犀利的好辩手,是要透过表象看到实质的,如果看不到,当然就不会有与众不同的思考,也难有与众不同的论点。 祝贺
回 1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老师拨云见日,学生反思中…… 说的很对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