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条条框框”未必就是衡量人性化管理的标尺
“条条框框”未必就是衡量人性化管理的标尺所谓“人性化”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形成的经营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不断成长,从而维护大多数员工而非特殊人员的利益。然而,有的企业却将人性化管理视同宽松管理,一味追求个体的活动空间,对个体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制度约束,或者即使有制度约束,但管理者对下属不执行制度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以致让执行制度的“老实人”吃亏。事实上,理性的人总是以公平为目标,当其感到公平时就会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消极怠工。不惩罚不执行制度者,对执行制度的“老好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在不公平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做到人性化的。
时下,很多企业在推行人性化管理,这正是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给企业带来了向人性化管理迈进。人性化管理成了游离于制度与人性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所推崇,一批懂得管理、有人情味,有亲和力的管理者越来越受到更多员工的爱戴和追随,已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在推行人性化管理中却遇到了分歧和争议,或许有人认为,在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条条框框,或许有人认为,在推行人性化管理中不需要条条框框,那么到底需要不需要,可以说忍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企业在推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条条框框”未必就是衡量人性化管理的标尺。
当下,我们的工作喜欢有条条框框,即便是在推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也需要有条条框框来约束,企业管理者生怕管理过程中超出条条框框,让管理脱离的实际,或者不符合人性化需求,管理就会走向极端,或者说管理没有了人性化。
其实,管理的人性化未必需要什么条条框框,要的是人性的思维,人性的管理方式,只要心中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心中有关怀的理念,那么在管理中就会因人而已,更会根据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并切合人性的管理手段。
实际上,如果套用人性化管理的条条框框,会让管理死板化,更会脱离了人性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笑着管理,有些人喜欢一本正经,或者有些人喜欢温馨的管理方式。那么在管理过程中,就要根据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具体方法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既要让管理对象觉得很温暖,更觉得很人性。这就要在管理过程中善于创新,更要挖掘管理对象的需要,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或者一根筋,要不就是“照本宣科”,对每一个人,都会拿出条条框框,结果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好心办不了好事,被管理者有意见,管理者也冤枉。
俗话说的好,“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地方就要用什么方法,那么根据被管理的对象,就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只要心中有人性,管理有人情味道,那么企业管理过程不需要任何的条条框框,推行人性化管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让每一个管理对象满意,真正感受到人性化的管理方法,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让管理为企业生产服务,为了工作而去管理。
因此,企业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把员工看作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就会形成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的生存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幸福的企业。
杨雪梅
老师写的细腻,感人,向您学习,并恭祝老师新年快乐,全家幸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