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全国同一病 都来吃碘盐?
针对补碘过量的质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说,卫生部初步形成调整现行食盐加碘量的意见,准备将现行加碘量适当下调,方案将于2010年上半年公布。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少数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水碘问题。(2009年8月14日《南方日报》)使笔者多年来对加碘盐的疑虑终于释然。过去,每当看到食盐加碘的稿件,我就问,究竟我们这里人体含碘量是否不足,不足到什么程度,该加多少碘,有没有统计数字?就是没有人能够回答我。笔者一直对食盐加碘的做法半信半疑。
中国这么大,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缺碘?有没有碘超标的?个人体质不同,生活状况和饮食也不同,体内元素含量也是不尽相同的啊。沿海人的含碘量应该比内地和山区的多,因为海产品中不少是含碘的,如海带、紫菜、海鲜,多吃了等于加碘。许多有临床经验的医生都说碘可诱发甲亢。某沿海城市的医生警告:“因碘过量患上甲亢的超过了60%,市民应当警惕高碘海产品对健康的危害。”也有医学专家指出,甲亢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食盐加碘不能搞一刀切,提出了“南北分离”法,即南方灵活实施,沿海地区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多,不宜实施,但这种声音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全国都生了同一种“病”,用同一种“药(碘盐)”来医治。
食盐加碘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消灭大脖子病等碘缺乏病。199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要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为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生产的必须是加碘盐。这个目标在2000年实现之后几乎没有发现碘缺乏病,但盐还是继续加碘,直到今天市场上还买不到不加碘的盐。食盐加碘量不仅仅是下调的问题,还要做到因人而异,该加的要加,不该加的不要加,不要为了而加碘加碘,把一个好端端的正常人加成了甲亢。现在终于等来卫生部对加碘盐的调整,估计明年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含碘量不同的食盐了。
民谚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雨。中国幅员辽阔,气候不同,山川不同,风俗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强求千篇一律,必定左右都不能逢源。如短命的夏时制。神州大地横跨数个时区,天南地北承受的日照也不同,譬如广东南部,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天,但下午7点钟天还没黑,怎么就要早早下班呢?某年十一我去新疆,他们的上班时间比北京时间推后两个钟头,也就是说,新疆下午两点等于北京的中午12点。如果再实行夏时制,他们8点钟就相当于北京的5点钟。5点钟上班,会不会太早?
中国这么大,不应该什么事情都来个一刀切。还是笔者小时候读过的词句最有道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来源:西部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