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值得一试但要防止产生新的不公
值得一试但要防止产生新的不公邢承木
海航集团斥巨资解决员工住房,在多市建员工员工保障性住房10607套,累计让利约达67亿元。在当前房价高得离谱,普通工薪族买不起房子的现实下,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企业自建保障房,值得一试。但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新的不公,防止损公肥私。
其实企业自建保障房的说法并不新鲜。在近两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提案建议增加企业配套用地,让有实力的企业自主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有企业自建保障房,优先提供给企业困难员工。在土地供给有限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拿出自己的土地建保障房,既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能拓宽保障房供给渠道,如此改革值得一试。何况政府也一直倡导引入社会资本建保障房,企业出地自建保障房,也基本符合这一趋势。
然而,反过来一想,有土地的企业可以自建保障房,并优先安排给自己的员工,那些没有土地的企业,他们的保障房又由谁来“保障”呢?按道理,保障房当然应由政府提供。可现实情况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如今企业员工可住进企业自建的保障房,而其他人则需要漫长的等待,甚至等也是白等,如此显然有失公平。本来都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现在却成了“谁有地谁就有保障”,这种待遇和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又有什么区别?
而更大的担忧则是,企业自建的保障房会不会异化为员工的福利房?果真如此的话,就明显带有损公肥私的味道。我们知道,保障房与商品房相比,享有各种政策优惠,倘一边享受着保障房的优惠,一边将保障房变成企业的员工宿舍,这就不只是不公平,还涉嫌以权谋私。
当然,有人会说,会加强对企业用地建设保障房的监管,除了企业自己的审查之外,政府各级部门也要按原有的审核程序、标准再审。但在政府建的保障房屡曝丑闻的大背景下,凭什么让公众相信企业自建的保障房一定会公平公正呢?最近媒体曝光的某地不少学校未经规划报批,打着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幌子在校内非法集资建房,而后高价炒卖以牟取暴利的是就是一例。保障房的改革很有必要,鼓励有地的企业自建保障房,值得一试。但必须加强监管,防止产生新的不公,防止单位自建房打着企业保障房的名义牟取私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