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论]国有企业全员持股,靠谱吗?
【版主按】3月1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的两会提案之《关于国有企业全员持股的建议》一经公布,便引起网友和热心群众对于“如何增强国企员工主人翁意识”的积极讨论。全员持股能让企业的发展和赢利的增长直接关系到员工的钱包。这样的制度,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普通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能够最为便捷地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但是,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员工持股造成国有资产私有化,可行吗?增强国企员工主人翁意识,到底该不该、能不能借助员工持股这一形式?而已经搞了员工持股的企业又该如何避开矛盾,使用好这一企业改革的“工具”呢?国有企业全员持股,靠谱吗?欢迎参与本周话题讨论。来稿请以新帖形式发到企业事评版块,肯定的请在来稿标题前加[正方]字样;反之加[反方]字样,并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名奖励现金100元,第二名50元,第三名30元,第四名20元,第五名10元。
来稿参加评奖时间:2011年3月11日周五晚12时。
相关新闻:?
“国有企业全员持股” 宗庆后两会建议受关注
3月1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的两会提案之《关于国有企业全员持股的建议》一经公布,便引起网友和热心群众对于“如何增强国企员工主人翁意识”的积极讨论。
宗庆后在《关于国有企业全员持股的建议》中提出:“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一直强调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员工会把自己看作国有企业的所有人与主人,国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也没有真正影响其切身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际上是许多国有企业员工的真实想法。”那么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宗庆后提出:实现全员持股,让普通老百姓真正成为国有企业的股东和主人。
从宗庆后的提案中可以看出,他的提案思想是从建立“利益产业链条”展开的。他提倡的建设完整的“利益产业链”,是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整合,建立全员利益新秩序。目的是把大家的利益凝聚在一起,使大家可以义无返顾的创业发展,可以说这是“集团利益向公众利益转变”的战略转变。
不能否认,在国有企业不断增长和快速变革的环节里,国有企业上市重组出现很多问题。宗庆后认为,如果用代表全员利益的“利益产业链”让全员持股,可以对国有资产和权利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相对公正、相对透明的利益管理机制。无论是国资大股东,还是管理者和员工,这些股东群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监督机制也更直接、更透明,有助于改制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这个“利益产业链”的运转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会产生重大影响。
全员持股是宗庆后认为最能说明“利益产业链”本质的东西,让员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就是让他们不但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报酬,还可以通过股份分红等形式享有企业发展成果,实现让普通老百姓尝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甜头。
来源:人民网 这次要精雕细琢,争取有进步。 先发表态度:不靠谱,反对职工持股。 各位老师,要积极参与啊。等待着你们的高谈 员工持股直接见效益,相当靠谱!! 我觉得员工持股是件好事!是员工做企业主人的一种体现,可以从根本上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让职工更加积极、主动。但企业股份并不是100%让员工买的,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股份还是国有控股,又怎会造成国有资产私有化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持股不持股全看企业愿景,如果企业愿景很不乐观,您还愿意持股吗? (正方)员工持股,让国有企业步入效益、透明轨道
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出了不少,效益、分红等等都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但即便就是被置于焦点位置,国有企业利益分红不够透明,效益低下依赖国家补贴等,依然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员工持股,可能会让国有企业的“国有”名分大打折扣,但是,其效益、分红的透明性、以及内部监督的实现,都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首先,将员工的薪酬、福利与公司的效益相挂钩,能通过经济这一硬杠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同时,归属感的提高也能促使员工自觉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谁都不想工资比别人少,生活比别人拮据,公司股份掌握到自己手里后,一心一意寻求公司效益的提高,使自己手中的股份增值,无疑是必然趋势。
同时,当员工自己持有公司股份、成为公司主人的时候,无疑就对公司的运行,具有了更大的监督热情。之前出现的国有企业分红乱象中,与国有企业的领导层脱不开干系。要监督他们的行为,谁能比公司内部的员工更有发言权?同时,谁又能比持有公司股份、指着公司效益生活的员工更有操作能力?
传统观念上,国有企业姓公不姓私。但是,与其保持着国有的名分,让其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运行在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轨道上,为何不能让其变成企业员工的“股份”,一步步积极向上发展呢?退一步讲,即便不进行员工持股改革,该属于一些私人所有的东西,谁也没法让它回归全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员工持股就变成了一次从名分到实际的回归。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