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38:58

【写作课--709】标题的底层逻辑,没人讲清楚过   来源 华文融媒云

文章来源:公众号“谢金钟”

一、为什么要讲写标题?

第一,今天虽然看起来讲的是标题,但本质上讲的是营销。

写标题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它带来的影响却很大。营销在塑造预期,标题也是。

如果说内容是0 ,那标题就是内容前的1,虽然区区不过十几个字,但在整个营销环节里,标题是营销的第一步,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要不要点进去?用户第一眼就是看标题;

有没有需要?用户第一眼也是看标题;

懂了写标题的套路,在某种程度上,你就可以控制他人的预期,进而有了影响后续行为的可能。


第二,因为它太高频了,小事足够高频,也会成为大事。

我们做内容产品,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

特别是写课程大纲,章节标题、课程标题、细化标题,一套课程下来,少说都要写四五十个标题,每做一门新课,都要重新构思,是真麻烦。

花时间不说,最难受的是没人敢打包票说标题到底好不好,找学员测试,也得内部先推举AB两个版本出来。

不仅做课要写标题,写文章、写书需要,做短视频、写直播更需要。

为了不把大量精力重复花在写标题这件事上,所以我不得不思考,写标题有没有真正的标准?


第三,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其实网上有很多写标题的方法,但“正确答案”太多了,反而让人不知道用哪个版本:

哪种方法适合我的文章?哪种方法适合我的课?哪种方法适合我的书?哪种方法适合我的直播?

不同的内容产品,写标题的方法都一样吗?

免费内容和付费内容,标题写法都一样吗?

看来看去,你会发现,网上的很多方法只是“局部正确”,换一个使用场景,换一个主题,换一个产品,方法就失效了。

有没有系统的方法或评判标准?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39:27

二、注意力的两个规律

以终为始来看,标题的最大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

想要吸引注意力,就要顺应我们大脑注意力的规律,而这点实际上脑科学早就给出答案了:

我们的注意力,对【变化】和【利弊】格外敏感。

因此,针对这两点规律,标题也是分两种类型的:

一种是突出【变化】的兴趣型标题;

一种是强调【利弊】的需求型标题;

这两种标题的写作逻辑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逻辑去写标题。

我们先来看看,兴趣型标题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1:55

三、兴趣型标题

兴趣型标题是利用大脑对【变化】的敏感特性,在讲什么是兴趣型标题之前,有必要先和大家讲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对变化感兴趣。

1、【变化】怎么影响我们的注意力?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在街边开一家店,取一个怎样的店名(它也是一种标题),才会有更多人注意到你的店?

最近有这样一家店,因为店名而火到了网上,原先这家店店名叫“三和记炭火烤肉”,生意不温不火,最差的时候,一天只有一桌客人,营收130元。

由于店门前有棵树挡住了大门,时不时要和找不到门店的网上订餐客人解释,店在哪里。

有一天店主突发奇想,不如就叫”被树挡住的烤肉店“吧?

结果因为「不正经」的店名,以及抢眼的门牌颜色,这家店迅速吸引了大众,成为「网红」打卡点,排队都排不上。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

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更吸引你的注意力?
1、熟悉的东西更吸引注意力
2、不熟悉的东西更吸引注意力

受刚才的那个案例的影响,我猜你的答案是2,不熟悉的东西更吸引注意力。因为“被树挡住的烤肉店”根本不是店铺的一般叫法,这种店名叫法很陌生。

如果是这样,

那我们再换一种情境看看,假如有一天,你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城市旅游,在这个城市的街道上,所有的店招牌设计,都是你从来没见过的,店名你读都读不出来。

这个时候,路边有一家老乡鸡,是你熟悉的老乡鸡店牌,你的注意力会先被这家店吸引吗?

会,对吧。

如果有一天,你回到自己的房间,假设你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很了解房间的布置,这个时候桌上多了一个没见过的陌生物品,你的注意力会不会先被这个陌生的东西吸引?

也会,对吧。

换成你第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你朋友家里的每一件布置你都完全陌生,但是桌上有一个你很熟悉的摆件,因为你的房间也有一个相同的,你的注意力会不会先被这个熟悉的摆件吸引?

还是会,对吧。

所以真正吸引注意力的是什么呢?既不是熟悉,也不是陌生。

真正吸引大脑注意力的是【变化】本身,是【不同】,一个物体如果与背景、环境不同,对我们的大脑来说,也就意味着它可能会包含新的信息量,那它就会格外吸引我们大脑的注意力,让大脑想要去了解它。

鹤立鸡群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会先注意到鹤,忽略掉鸡。

这也是大家看到一家不寻常的店招牌,会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原因。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3:16

2、兴趣型标题的逻辑

论标题吸引力,真正的鼻祖其实是新闻。很多新闻事件,哪怕平铺直叙,也有很多人乐意点开去看,大家都心知肚明,新闻一定是新内容。


但是自媒体哪有那么多的新内容,大部分都是旧闻,所以常常在标题里,用语法和修辞,让一件大众熟知的人、事、物,看起来和原有认知不同、有变化,塑造里面有新信息的预期,从而让人对标题下的内容产生期待。

这是自媒体惯用的标题写作逻辑,也是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一种写标题的逻辑(如果你对自媒体的标题逻辑很熟悉了,可以直接跳过,看第二种逻辑)。

这种不同的感觉越强,带来的信息量越大,越能让人产生:点开看可以获得新认知、新经验、新信息的预期。

让大脑产生兴趣,不自觉地点进去一探究竟。

这种标题,也被称为兴趣型标题。

典型做法有哪些呢?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4:49

3、兴趣型标题怎么写?

(1)对比、反差
通过标题的前半句和后半句对比,前半句建立一个认知,后半句再来打破这个认知,前后进行对比,突出不同,让人产生里面有很大信息量的预期。

比如今年中秋节,有一家精神病院的月饼价格被炒到了千元,本身这个事件已经很独特了,通过对比,还可以进一步放大这种不同:

《今年三成糕饼店闭店了,精神病院的月饼却被炒到1000元》



比如,本身就是一个人出狱的事件,如果这个人本身无名的话,写他出狱很可能没人看,普普通通的人,想要写出信息量怎么办?

换成对比的表述,马上就能提高兴趣:

《他剃了19年的寸头,现在终于可以蓄发了......》

拿过去和现在做对比,突出变化:19年,为什么之前不能蓄发,现在才可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张封面图如果不用监狱的图,会更好,把答案留在文章里)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5:53

(2)颠覆:颠覆以往认知。

《谈感情,伤钱》
我们都听过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是什么后果?

《男人,不过是进化失败的物种》
你肯定一脸问号:男人什么时候成为失败的产物了?

这类标题专门颠覆以往的认知,大家都以为的常识是这样的,但我偏偏反着来,而且越是常识,颠覆起来的标题也越吸引人,当然前提是你的内容能够自圆其说。


(3)转折、悬念、留白
前半句先透露一个爆炸性的信息,给你一个新认知,后半句戛然而止,或先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旧认知,但后半句透露还有更爆炸的信息,不给解释,让你的心跟着悬而未决,好奇心被提起来,里面肯定还有更大的信息量!

《瑞幸「正式复活」,除了花12亿“摆平”财务造假,还有故事……》
花12亿摆平财务造假,惊不惊爆,已经是新认知了,但还有更劲爆的在后面。

《我们只看到滴滴被下架,却没看到其背后的运营有多可怕......》
滴滴被下架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还有更多内幕是你不知道的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6:41

(4)反问
反问有两种,一种是拿热点事件中,大家都关心,但没人知道答案的问题问,先发更有优势。比如:
《赵薇,为何被封杀?》
《东北多地限电刷屏!到底发生了啥?》

还有一种是用常识去反问,越是众所周知的答案,设置反问,反而越能激发大家的疑惑。让人产生这样的预期: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拿出来问?不对劲,一定有蹊跷!

比如《男人,可以怀孕吗?》众所周知,男人不能怀孕,但你这样问,难道说......

《这样的奶茶,你敢喝吗?》奶茶有什么不敢喝的,你这样问,这个奶茶肯定有蹊跷。

把答案显而易见的事,拿出来反问,不是你疯了,就是我见识少了,赶紧点进来涨涨见识。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8:23

(5)效果短句,突显信息量大
我们以前常见的UC震惊体,就是这类标题的典 范,用一个词或短句概括观后感,来凸显看完文章的效果,营造信息量超大的预期。
震惊!*********泪目!*********慎入!*********爆红!*********《爆红!论文致谢火了,作者今日回应!网友超长评论看哭所有人》
一定要看!*********《一定要看!家里这四处地方,居然决定了女人的命运!》《这个短信,一定要看!这个电话,一定要接!》《豆瓣9.3,教科书级别的保命片,一定要看!》(这里面,豆瓣9.3分也是一个描述效果的短句)
*********看哭所有人!《被困1028天,孟晚舟一条朋友圈看哭所有人》《两位扶贫干部牺牲前的最后嘱托,看哭所有人》
但这种标题,看得多了,大家已经对它建议了预期:知道都是标题党故意夸大,反而认为它没什么信息量,所以不点。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49:29

(6)用数字强化效果
《震惊!机场重复使用鼻拭子,超9000人受影响》
和效果短句一样,用数字,同样也能强化影响效果。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小技巧,我这里就不再啰嗦,要收集,网上其实有很多,比如:

做一个小结:
兴趣型标题的写法,就是选择一个被大众熟知的人、事、物,通过语法和修辞,刻意突出变化和不同。

塑造一种”里面的内容,和你原来知道的不一样“的预期。让你觉得,这里面的内容是你没看过的,是不同的。

写推文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选题,这个选题就是找到一个大众熟知的人、事、物。越被人熟知,我们在标题里颠覆起来,就越容易吸引人点击。

这也是热点事件成为自媒体香饽饽的原因,热点事件一定是大众熟知的,更何况还能增加算法曝光。

兴趣类标题,修辞的目的就是塑造“这个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的预期,吸引他点进来。

所以,如果想要判断某个标题预期塑造得合不合格,你就问自己一句,这个标题看完,你能大概猜到它会讲什么吗?如果你已经猜到它会讲什么(哪怕只是你以为的,但实际并不是),那你肯定不会点。

dongzi 发表于 2022-5-24 08:50:53

兴趣型标题的套路,只是一些语法和修辞的技巧,用力过猛就很容易制造信息量很大的假预期,骗我们下意识点击,读者看完标题产生的预期是B,读完文章才发现是A,成为标题党。

但是我们写书、做课、做分享的标题,不能标题党,毕竟是要付费的,给用户的预期是A,那交付的内容就必须满足预期,否则就要面对售后问题。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709】标题的底层逻辑,没人讲清楚过   来源 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