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发表于 2011-7-2 17:18:37

[中立] 是否提前退,用现实情况作选择

         
【中立】是否提前退,用现实情况作选择
             堂吉伟德(职员)
   
  若法律和制度允许退,那么退不不退就已经不是规则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不管是出于社会养老的考虑,还是为年轻人腾位的需要,这其实更多的强化一个人的道义责任。问题在于,这两种责任是相互对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顾此就意味着以彼为代价,顾彼则意味着此为前提。如果退与不退,都有合理的解释,合情的理由,那么将选择机会交由现实当是最好的办法。

      在我看来,退与不退必须坚持几个原则,一是比较原则。在退与不退之间进行权衡比较,那一种更加具有优势,更能给自己带来发展的空间,更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有一个企业项目负责人,处于退与不退之间,他原本想借机腾出位置,给年轻人一个上升空间,但通过综合比较,认为自己再干一段时间,既有助于自己的一些工作思路能得到延续,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传帮带一下年轻人,让他们能够尽快成长起来。虽然按照相关提前退休的政策,他个人的待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基于全局的利益他还是选择了不退。在外人看来,他的选择可能存在问题,甚至给人的恋栈之口实,但不是当事人就无法理解其作出选择的思路。

   二是自身情况的原因。比如即便工作岗位还十分需要,个人也很想再奉献能量,但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不能再胜任繁重的工作;或者由于思路和观念的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或者长年累月在同一岗位工作,已经失去了爱好和激情。如此等等,都说明留下对人对己对集体都不是最好选择。

   这仅仅是两个主要原因,至于其他领导的决定,或者改革的要求,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牺牲,作出一点的让步,都可能左右和决定退与不退的决定。其实,从辩论法来说,退其实就是一种进,留也意味着一种让。有的时候,换一个岗位,换一个环境,就意味着改变和尝试,意味着新的挑战,也有可能让自己能有更大的干劲,创造更多的成果。当然,留下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要有更大的突破,这同样需要创新实干,加倍付出,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

    总之,如果把退与不退作为一道选择题,那么都必须让当事者有综合考量的空间,自己的进行选择而不能误导或强迫。因为只有在个体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选择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才能让选择的结果科学而人性,这是对各方负责应有的基本态度。

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1-7-2 18:50:00

只有在个体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选择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才能让选择的结果科学而人性,这是对各方负责应有的基本态度。

初卫平 发表于 2011-7-2 19:05:39

写得非常富有哲理,一针见血地指出退与不退间的逻辑关系。

wxpzp 发表于 2011-7-2 20:46:56

很开明!!

胡云峰 发表于 2011-7-3 09:20:52

视具体情形做出选择是明智的。

万世钢 发表于 2011-7-3 11:57:06

叶和平 发表于 2011-7-5 08:09:47

因为只有在个体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选择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才能让选择的结果科学而人性,这是对各方负责应有的基本态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立] 是否提前退,用现实情况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