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3-11-5 10:33:17

父亲和他的“大金鹿”(选用)

题记:年轮,述说日子,它的对外扩圈,裂变成长的步履;车轮,打发日子,它的不竭转动,拉近羸败的距离。

       父亲的年轮在短暂63个春夏秋冬组合中停止运行,而他那辆“大金鹿”车轮运转的岁月,比这个要短得多。
       大约我读初中时,第一次见到了家里继前几年装备独轮车后的又一重要装备――“大金鹿”自行车。
       五年级到煤矿看望父亲时,我看到,父亲上下班,全靠双脚丈量,来回五六里路。肩上搭着兼做浴巾和汗巾的湿毛巾。这个镜像,在我的脑海沉淀好些年。


2020年,作者参观焦裕禄纪念馆,触景生情,拍图纪念。

       拥有一辆代步的自行车,或许是父亲不远不近的梦想。
       后来听母亲说,她跟在大队里当党支部书记的我姥爷说了。
       在那买啥都用票据的年月,弄到票,也得等。不出个把月,委托县商业局朋友联系的“大金鹿”自行车就在父亲的单身宿舍安了家。
       父亲参加工作十多年,省吃俭用买的自行车,自然当成心爱之物。
       买车子第二年,父亲骑着“大金鹿”,从肥城回老家莱芜。180多里路,走了十几个小时。我那时还在学校,后来听母亲说,一进家门,扎下车架,来不及卸下驮来的铁洗衣盆和矿上发的福利,就累得躺到了床上,晚饭也没吃。记忆中,这是父亲唯一一次骑车回老家。
       极有可能,父亲知道同事也是老乡的我姨夫,回家探亲从不坐车,自己也想试试实力。或许,蹬车跑惯了,体力能适应一些。母亲对我说,有一次姨夫大姨分骑两辆自行车,因路途较远,加上坑坑洼洼,到家才发现大姨双腿内侧磨出了血印。
       放学回家,我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擦得铮明瓦亮的自行车。黄色胶带将车子大梁小梁缠了个遍,除了把手、辐条和铃铛。
       周末,父亲给我扶车,我从大梁下伸过右腿,开始学车。我想,等学会骑车,也趁着父亲在家,到学校谝谝。这次,我如愿以偿。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几年,我跟随父亲步伐,做了矿工。每次回到父母居住的宿舍,我都会发现,“大金鹿”始终是灰尘不染泥土不沾,白毛巾有时拴在车把上,显得很匹配。
       就是这辆自行车,陪伴父亲20多年。退休了,还在车梁安装座位,带着孙女孙子在矿区转悠。这辆“大金鹿”,是父亲一生中唯一的交通工具。遇到邻家小轿车开过,他都会停下车子看一会儿,无意间流露出羡慕。


上海牌双日历手表

       与父亲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不久,父亲先为我配备自行车,后又配备双日历“上海”手表,两大件齐全,在当时比较稀罕。
       在以车代步的时代,拥有自行车,便是家庭经济好转的象征。我的自行车,先是白鹤,后是永久,到目前骑坏了几辆,已经记不清了。说到永久,还有个故事。有次晚上加班,忙完了领导讲话稿、准备骑车回宿舍,却怎么也不见自行车踪影。喊上保卫科值班人员找遍所有车棚,也没找到,只好步行上下班。奇怪的是,丢车第三天,当我走到户籍室门口,一熟悉面孔映入眼帘,也没上锁,走近了才发现正是我丢的那辆。
       当自己没有某一物件时,甚觉稀罕。但当有了,又视平常。父亲走后那几年,每次去煤柴房取东西,会看到那辆“大金鹿”,没人再用。
       临近退休那几年,我喜欢上了步行上班,三四里路,穿过小树林,就到了物资供销部办公室,并不觉得怎么远。到后来,在离家不足千米的社区上班,更是刀枪入库、“车放南山”了。尽管前几年图个方便,我买了电动自行车,由此替代了自行车。


交通工具的升级

       今年,我家三弟新购置一辆轿车,实现了交通工具升级。如果父亲健在,耄耋之年的他一定会去圆那个梦,坐上小轿车风光一程,我想。
       放在煤柴房的“大金鹿”,寂寞站立,反倒成了母亲一份纠结。
       睹物思人,一次聚会,母亲便将车子送给了在矿区附近居住的一个舅舅。从此,这辆“大金鹿”,命运几何,生存如何,不得而知。
       我那敬爱的父亲,走完了人生的年轮。他的“大金鹿”自行车,大概已经有了新的轮回。
       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像“大金鹿”那一类的自行车,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呢。

图文 张修东

草地兔 发表于 2023-11-5 11:20:32

读张老师大作 追忆逝去岁月

dongzi 发表于 2023-11-5 13:01:16

回 1楼(草地兔) 的帖子

谢谢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亲和他的“大金鹿”(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