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03:15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康萌 陈永刚近日,中铁一局松长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在桃泉里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两台200吨吊车协作启动,一片跨径40米、重138吨的预制T梁被稳稳吊起,在空中精准平移,最终平稳落在桥墩支座上,这标志着中铁一局松长高速公路项目首片梁成功架设,正式开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新篇章。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0/2472909_4096x10000.jpeg此次预制T梁的架设是松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工程,其成功架设意义重大。为确保首片梁架设工作安全、高效进行,项目部超前谋划、周密部署。技术负责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并优化施工方案,对吊车关键设备进行全面调试与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同时,组织开展多次安全、技术交底培训,使每位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在架设过程中,面对山区复杂地形,以及施工便道存在陡坡、急弯,且需承载其他施工设备重载通行等诸多难题,项目部采用专业运梁车,并采取“固定线路+重点监控段+临时管控段”方式,安排专人每日对便道进行巡检和养护,雨天制定“限载限行”临时措施,确保运梁通道畅通。运梁过程中,严控行车速度和转弯半径,在关键点位安排专人引导和监护。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落实领导带班作业,技术及安全管理人员全程旁站,并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实时监测梁体位置与状态,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架设工作万无一失。目前,松长高速公路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完成首片梁架设后,项目团队将按照既定施工计划,稳步推进后续桥梁架设工作。项目部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合理调配资源,在严守工程质量和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建成通车,为沿边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03:2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智能调光、防晒除雾、视频显示……在福耀集团福清绿色智慧工厂生产线上,一项项与玻璃有关的高科技,正颠覆着人们对玻璃的传统认知。

福耀集团,这家曾经默默无闻的乡镇小厂,在中国18个省区市以及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建立了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商务机构,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和汽车饰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汽车玻璃全球市场占有率34%;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2.52亿元,同比增长18.37%;公司共有员工3.8万人,近3年新增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福耀集团副总裁张星萍告诉记者,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福耀以“智造升级”为支点,走出了一条“技术革新带动岗位扩容、产教融合促进就业提质”的发展道路,让智能智造与稳岗就业实现双赢。

“智造升级”拓展“就业空间”

走进福建福清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基地,偌大车间里,工人们紧盯AI智慧屏幕,在跳动的数据中,操控智能系统驱动机器操控。

“这条大规格天窗产线24小时运转,从原片到成品所需要的搬运、排片,再到物流装箱,全部由工业机器人完成。原有的体力工人,转型成了操作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工人。”福耀集团分管汽车玻璃生产的副总裁吴礼德告诉记者,高度自动化的“灯塔工厂”,每30秒就能生产一套汽车天窗,在生产效率提升200%的同时,为技术工人创造了“舒适度”更高的就业岗位。

据吴礼德介绍,现在企业管理者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纵览全局生产数据。从事玻璃制造业多年,他亲眼见证了生产线上体力活越来越少、技术活越来越多的变化历程,“升级的智能智造为工人拓展了就业的新空间”。

这样人机协同的智慧车间,在全国更多地方构筑起就业增长的新维度。

在福建福清,定位于全球一流、总投资32.5亿元、年产400万套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的零碳智能工厂项目,将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催生出约3000个就业岗位。

在安徽合肥,57.5亿元投资建设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将实现400万套汽车玻璃及400万片配件玻璃产能布局,在新增60亿元产值的同时,直接创造超3000个就业机会。

在上海嘉定,瞄准汽车铝饰件蓝海市场的饰件项目,在实现2100万件精密铝合金制品产能规划的基础上,将带动1200个涵盖模具开发、表面处理、精密加工的高端制造技术岗位落地。

产能扩大、智造升级,正成为福耀促就业、稳就业的支点与引擎。

“产教融合”赋能“技术焕新”

面对业务规模扩大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福耀集团和全国20多家高校共同构建“校企联动+定制培养+精准输送”的人才供应链,为技能人才智能化转型成长铺就校企协同赋能的成长路径。

福清配件汽玻公司制造二厂老员工邱小波便是“技术焕新”的“新兵”。今年是邱小波入职福耀第20个年头。进厂时,他还是靠“体力”办公的包装箱管理员;而今,他是带领团队靠“智力”实施自动化改造的副厂长。

谈起自己的“转型之路”,邱小波至今记得2022年自己入选福耀集团管理学院首届LCIA(低成本自动化)实践班时的教学场景。“老师们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自动化原理和实践技巧。”邱小波回忆,培训结束后,他便着手在自己所在的公司筹建LCIA“道场”——这是一个集培训、研发、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旨在培养更多像他一样具备低成本自动化改造能力的产业工人。

“我们设计的每一个工装,都力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升操作舒适度。”在邱小波看来,“每一块玻璃”背后都是工人的智慧与匠心。

在推进“产改”的进程中,一场产教融合的“技术焕新”在福耀玻璃蔚然成风。在职业教育层面,福耀与多家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开设“福耀产业班”“订单班”等特色班级。通过将企业生产工艺标准、现场管理规范、质量管控体系等专业课程前置植入教学计划,推动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零距离”。这些培训项目,2023年至2025年为福耀新建项目输送产业技工超过200人。

而在高等教育领域,福耀与全国多家高校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双向赋能。

一组数据最能证明这个多元化学习场域为职工成长赋能、为企业发展增效的实绩:2024年福耀“匠心杯”员工技能大赛和员工改善创新大赛,共制定了300余项工序标准。全员参与五星班组建设,2024年建设五星班组共554个,培育精益带级人才6288名。平均换模时间减少9%、班产出提升5%……每年53万条职工“金点子”带来了4.9亿元的改善收益。

“四宜环境”造就“幸福工程”

在福耀福清总部,8栋拔地而起的福耀智汇苑社区,以1588套精装住房、5000平方米共享员工之家和4000平方米食堂,勾勒出现代产业工人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配备智能管理系统的高品质公寓、生鲜超市与特色商圈,让属于产业工人的“五分钟生活圈”在福耀落地;配套幼儿园、对接优质教育资源的社区服务,为解决职工子女教育刚需提供“破题”方案……

“让产业工人安居乐业,是福耀集团坚持追求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缩影。”张星萍告诉记者,集团坚持将“幸福工程”融入日常运营,全年开展运动会、音乐节、相亲会等多元化文体活动;2024年创新推出企业开放日,邀请职工家属走进智能制造车间,零距离感受企业发展脉搏;工会组建了9大文体社团持续激发员工活力……

为践行“宜学习、宜工作、宜生活、宜发展”的四宜理念,近年来,福耀通过硬件建设与服务创新双管齐下,构建全方位职工关怀体系。集团每年对困难职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并建立了“职工爱心基金”,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2019年至今,福耀共救助职工及家属60余人,救助金额达800万元以上。

此外,福耀还实施关怀到“家”的福利待遇制度,定期安排职工体检,力求为职工提供优于同行业10%的薪酬待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1:2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智能调光、防晒除雾、视频显示……在福耀集团福清绿色智慧工厂生产线上,一项项与玻璃有关的高科技,正颠覆着人们对玻璃的传统认知。

福耀集团,这家曾经默默无闻的乡镇小厂,在中国18个省区市以及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建立了现代化生产基地和商务机构,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和汽车饰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汽车玻璃全球市场占有率34%;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2.52亿元,同比增长18.37%;公司共有员工3.8万人,近3年新增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福耀集团副总裁张星萍告诉记者,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福耀以“智造升级”为支点,走出了一条“技术革新带动岗位扩容、产教融合促进就业提质”的发展道路,让智能智造与稳岗就业实现双赢。

“智造升级”拓展“就业空间”

走进福建福清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基地,偌大车间里,工人们紧盯AI智慧屏幕,在跳动的数据中,操控智能系统驱动机器操控。

“这条大规格天窗产线24小时运转,从原片到成品所需要的搬运、排片,再到物流装箱,全部由工业机器人完成。原有的体力工人,转型成了操作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工人。”福耀集团分管汽车玻璃生产的副总裁吴礼德告诉记者,高度自动化的“灯塔工厂”,每30秒就能生产一套汽车天窗,在生产效率提升200%的同时,为技术工人创造了“舒适度”更高的就业岗位。

据吴礼德介绍,现在企业管理者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纵览全局生产数据。从事玻璃制造业多年,他亲眼见证了生产线上体力活越来越少、技术活越来越多的变化历程,“升级的智能智造为工人拓展了就业的新空间”。

这样人机协同的智慧车间,在全国更多地方构筑起就业增长的新维度。

在福建福清,定位于全球一流、总投资32.5亿元、年产400万套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的零碳智能工厂项目,将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催生出约3000个就业岗位。

在安徽合肥,57.5亿元投资建设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将实现400万套汽车玻璃及400万片配件玻璃产能布局,在新增60亿元产值的同时,直接创造超3000个就业机会。

在上海嘉定,瞄准汽车铝饰件蓝海市场的饰件项目,在实现2100万件精密铝合金制品产能规划的基础上,将带动1200个涵盖模具开发、表面处理、精密加工的高端制造技术岗位落地。

产能扩大、智造升级,正成为福耀促就业、稳就业的支点与引擎。

“产教融合”赋能“技术焕新”

面对业务规模扩大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福耀集团和全国20多家高校共同构建“校企联动+定制培养+精准输送”的人才供应链,为技能人才智能化转型成长铺就校企协同赋能的成长路径。

福清配件汽玻公司制造二厂老员工邱小波便是“技术焕新”的“新兵”。今年是邱小波入职福耀第20个年头。进厂时,他还是靠“体力”办公的包装箱管理员;而今,他是带领团队靠“智力”实施自动化改造的副厂长。

谈起自己的“转型之路”,邱小波至今记得2022年自己入选福耀集团管理学院首届LCIA(低成本自动化)实践班时的教学场景。“老师们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自动化原理和实践技巧。”邱小波回忆,培训结束后,他便着手在自己所在的公司筹建LCIA“道场”——这是一个集培训、研发、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旨在培养更多像他一样具备低成本自动化改造能力的产业工人。

“我们设计的每一个工装,都力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升操作舒适度。”在邱小波看来,“每一块玻璃”背后都是工人的智慧与匠心。

在推进“产改”的进程中,一场产教融合的“技术焕新”在福耀玻璃蔚然成风。在职业教育层面,福耀与多家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开设“福耀产业班”“订单班”等特色班级。通过将企业生产工艺标准、现场管理规范、质量管控体系等专业课程前置植入教学计划,推动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零距离”。这些培训项目,2023年至2025年为福耀新建项目输送产业技工超过200人。

而在高等教育领域,福耀与全国多家高校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双向赋能。

一组数据最能证明这个多元化学习场域为职工成长赋能、为企业发展增效的实绩:2024年福耀“匠心杯”员工技能大赛和员工改善创新大赛,共制定了300余项工序标准。全员参与五星班组建设,2024年建设五星班组共554个,培育精益带级人才6288名。平均换模时间减少9%、班产出提升5%……每年53万条职工“金点子”带来了4.9亿元的改善收益。

“四宜环境”造就“幸福工程”

在福耀福清总部,8栋拔地而起的福耀智汇苑社区,以1588套精装住房、5000平方米共享员工之家和4000平方米食堂,勾勒出现代产业工人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配备智能管理系统的高品质公寓、生鲜超市与特色商圈,让属于产业工人的“五分钟生活圈”在福耀落地;配套幼儿园、对接优质教育资源的社区服务,为解决职工子女教育刚需提供“破题”方案……

“让产业工人安居乐业,是福耀集团坚持追求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缩影。”张星萍告诉记者,集团坚持将“幸福工程”融入日常运营,全年开展运动会、音乐节、相亲会等多元化文体活动;2024年创新推出企业开放日,邀请职工家属走进智能制造车间,零距离感受企业发展脉搏;工会组建了9大文体社团持续激发员工活力……

为践行“宜学习、宜工作、宜生活、宜发展”的四宜理念,近年来,福耀通过硬件建设与服务创新双管齐下,构建全方位职工关怀体系。集团每年对困难职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并建立了“职工爱心基金”,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2019年至今,福耀共救助职工及家属60余人,救助金额达800万元以上。

此外,福耀还实施关怀到“家”的福利待遇制度,定期安排职工体检,力求为职工提供优于同行业10%的薪酬待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1:4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

这个618,拉萨和乌鲁木齐的玩家,在当天可收到在京东预约的最新款任天堂Switch2游戏机。京东的大家电“送装一体”服务,也让香格里拉的藏族女孩仁青和乡亲们一起看上了百吋电视。

据京东披露,截至6月18日23:59,京东618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京东零售线上业务、线下业态及京东外卖整体订单量超22亿单。京东618期间,京东APP的DAU创历史新高。3C、家电品类的规模、增速稳居行业第一,服饰美妆、日百品类增速领跑行业,京东采销直播成交额同比增长285%。

今年,京东外卖迎来了第一个京东618,遍布全国350个城市的12万多名全职骑手和兼职骑手们,把来自150多万家品质餐饮门店的安心美味餐食送到用户手中,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京东618期间,京东服务+为应对暑期空调维修旺季提前储备了5万多名专业空调安维工程师,京东养车提供的救援服务用户数同比增长了33倍。

6月18日,在哈尔滨开业的七鲜美食MALL首店,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了100%后厨直播的美食MALL。全国24座京东MALL可以为用户提供前沿科技品质生活圈和“一站置家”最优解。这个夏季,遍布全国城乡的数百万家线下门店共同参与京东618,让用户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同样又好又便宜的商品和服务。

今年的京东618,京东物流通过空运、高铁联运、冷链专线以及不断投用的冷链仓网、产地自动化分拣设备,将岭南的荔枝最快24小时从枝头送到核心城市消费者餐桌。基于京东领先的自动化物流和全球供应链能力,京东在欧洲的零售业务已覆盖25个国家,并已在英国提供当日和次日达服务。京东全球售直邮物流网络已拓展至新加坡、日本、韩国等37个国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1:5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邓崎凡 通讯员 杨福江近日,受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影响,广东西南区域遭遇罕见强降雨天气,在茂名市电白区,局部最大降雨量超600mm,引发马踏、那霍等多地出现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6月17日深夜,广茂铁路k316+176多处地段路堤出现坍塌,造成铁路行车中断,50余组客货运列车停运。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193_4096x10000.jpeg接到广铁集团肇庆工务段抢险救援电话后,中铁十局广湛七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集结350余名抢险人员、5台挖机、4台抢险车、钢管1000根及铁锹、洋镐等应急抢险工具,火速奔赴抢险一线。在受灾现场,大量塌方体淤积堵通道,地面狭窄泥泞,大型设备难以进入,救灾抢险工作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全体抢险队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快速制订抢险方案,紧张有序、及时清理冲垮的土石树木等杂物,紧急采购14000多个编织袋,装满碎石道碴,用800余根钢管插打入坍塌后的路基体,增加路基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经过两天一夜的拼抢,安全圆满完成该段线路的抢险任务,保障了广茂铁路的安全畅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2:0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嘎桑才旦浩麟 陕容“今天的任务是对山南站风雨棚和2站台站台帽进行专项整治。”6月18日14时30分,在拉林铁路山南站,青藏铁路集团格尔木房建生活段拉萨房建综合维护车间作业负责人朱永龙在进行施工部署。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194_4096x10000.jpeg近日,格尔木房建生活段对拉林铁路各站风雨棚和站台帽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隐患不过夜”的严格要求,组织力量集中进行整治。14时50分,“天窗”命令下达,职工们迅速兵分两路,奔赴风雨棚和站台,投入到紧张的作业当中。在风雨棚检查小组,老职工关却才仁半蹲着身子,将耳朵贴近混凝土立柱,用检查小锤有节奏地轻轻敲击,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他通过敲击声响的细微差异,能敏锐判断立柱内部是否存在空洞隐患。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195_4096x10000.jpeg另一位职工何生忠则仰着头,逐寸排查棚顶每一块覆盖材料有无破损、渗漏痕迹。在风雨棚棚顶,职工曹伟手持铲刀,小心翼翼地铲除翘起的涂料层。面对顽固粘连、难以清除的部位,他改用砂纸耐心打磨,力求表面平整光滑、无残留。与此同时,二站台站台帽病害整治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196_4096x10000.jpeg经过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18时50分,山南站风雨棚检查及站台帽病害整治作业顺利结束。此次检查,职工们共完成2站台15米区域的站台帽整治,以及1450米风雨棚檐口涂料层开裂鼓包等隐患的处理,整治后的风雨棚焕然一新,站台帽整齐划一,为旅客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2:27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王永乐 王田叶6月15日,中铁上海局六公司宜涪高铁一分部项目部在1号搅拌站组织开展防洪应急演练,演练模拟连续强降雨天气致使施工现场河道水位暴涨、基坑积水严重、边坡出现滑塌隐患的紧急场景。现场随着警报声骤然响起,项目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各应急救援小组闻令而动、密切配合,一场紧张有序的抢险救援行动迅速展开,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198_4096x10000.jpeg安全生产月之际,项目部全面启动各项安全演练系列活动,通过系统化部署、常态化推进,切实提升项目全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2:41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鑫 方大丰百匠传薪,技耀湖湘。6月20日,湖南省国有企业第二届“百名工匠传薪火”活动在省人才发展集团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发布100名“国企工匠”人才宣传名单,“湘聚国企”平台同步上线。“百名工匠传薪火”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进国有企业“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活动现场,“七一勋章”获得者、大国工匠艾爱国向国企工匠代表授旗并领誓;湘电集团高级技师罗卫平,“英培计划”人才、湖南省矿产资源集团辰州矿业井下采矿组长刘仕威和湖南钢铁集团分别作为工匠、青年人才及企业代表发言。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608_4096x10000.jpeg“湘聚国企”平台同步上线发布。“‘湘聚国企’不仅是一个招聘平台,更是贯通‘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周期的生态系统,是连接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数字枢纽。”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作为湖南省国资委聚焦“构建就业服务一张网”重磅推出的集“就业服务、人才培育、创新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湘聚国企”平台立足破解人才供需“双向困境”,旨在提供人才供需精准匹配的“湖湘国企方案”,形成“以活动带平台、以平台促生态”的良性循环。平台将通过全省国资国企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共建共享,为青年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人才供需高质量对接;深入实施“英培计划”,助力青年人才加速成长。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国企1211家,其中省属、市属(含子公司)企业1048家,在湘央企、县区属企业163家。累计发布岗位2078个,需求人数13342人。近年来,湖南省国有企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三支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国企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涌现出一批以大国工匠艾爱国为代表的优秀国企工匠群体。湖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国有企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对接湖南省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求,以“头雁”领航,通过师徒结对、技能攻关、工匠工作室等形式,传承绝技绝活,弘扬工匠精神;以“链式”育才,形成梯次合理、接续有力的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以“匠心”铸魂,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生力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2:55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6月的湘江西岸骄阳似火。当湖南大学毕业生身着学位服接过毕业证书时,18公里外的科创港校区正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由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科创港校区建设(一标段)项目迎来首批主体结构封顶。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609_4096x10000.jpeg走进(一标段)项目施工现场,仿佛置身“未来世界”。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如精密的“钢铁工匠”,沿着预设轨迹匀速滑行,激光定位系统将地面平整度控制在毫米级;履带抹平机器人与四盘抹光机器人紧随其后,完成混凝土表面的“精雕细琢”。据项目技术总工刘铭介绍,这套“机器人工组”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倍。“以前3名工人1小时只能整平100平方米,现在机器人8小时可完成1600平方米,还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且能耗降低60%,碳排放减少40%。”同时,项目通过AI无人机、AI高位摄像头安全隐患识别系统、智能安全帽、三维群塔防碰撞系统等“黑科技”,将事故率降低20%,隐患识别效率提升50%。此外,在数字工地指挥中心,大屏上有超200个数据节点实时跳动,人员定位、机械状态、物料库存一目了然,管理决策效率提升30%。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智能建造技术再次大显身手。针对高低跨、错层结构多、模板支设难度大的问题,项目利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建模,为钢柱、梁板精准定位,优化支模体系12次,复杂结构施工效率提升30%。针对超危大梁加腋施工,项目布置激光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测模板支撑架位移,确保安全施工零事故。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湖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劲增长极”,更将助力湖南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0:13:1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籍红 程敬吉炼化企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对于即将踏入工厂的新员工,提高应急救援技能非常重要。近日,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特邀消防战士走进工厂,为即将入职的69名新员工上了一堂应急救援课,通过“实战教学”,让新员工迅速掌握“救命真本事”。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727_4096x10000.jpeg“水带要像这样甩出,接口一定要卡紧!”在实操环节,消防员现场展示了消防水带快速连接、水枪精准喷射技巧等。考虑到电石厂生产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消防员还重点讲解了空气呼吸器的构造原理、佩戴检查及使用要点。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新员工们在一次次尝试中,将相关知识点和规范流程牢记于心中,为应对突发危险环境增添了底气。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728_4096x10000.jpeg当突发状况导致有人受伤,及时展开互助救援,是赢得抢救黄金时间的关键。“按压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配合5-6厘米的按压深度……”当天,医疗救护人员通过现场模拟,详细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全流程操作,从判断伤者意识、呼吸状态,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标准动作,分步做出讲解和示范,并手把手纠正新员工的操作动作。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1/2473729_4096x10000.jpeg“今年6月是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这堂实训课也是我厂推进‘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走深走实的举措之一,希望新员工通过亲身体验、反复练习,确保在危急关头能自救、会施救,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安全环保室负责人表示,该厂将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与相关培训,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筑牢坚实屏障,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安全上岗、平安工作。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6月21日企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