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5:26
让惠民之举产生实效,仅仅把政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是不够的,还要建立良性互动,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使得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
最近,两则关于服务驿站的消息,让人感受到公共服务的温度。
一则是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联合发文,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扩容升级。到明年4月底,全国将新增改造超千个“司机之家”,进一步改善广大货车司机停车休息环境。
另一则是浙江杭州一街道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当了60天外卖骑手,在5个平台跑了330单,行驶约2900公里,以“沉浸式调研”深入了解外卖员的真实需求,推动街道打造更实用的休息驿站。
两则新闻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公共服务补短板。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约有3800万名货车司机,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向这些群体延伸,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升,如今一线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有了切实改善。为高温严寒中工作的人发放补贴,为整日露天作业的人设立休息室……这些举措,瞄准人的迫切需求,体现了“投资于人”的理念。
“投资于人”,就要围绕人的需求来配置资源、优化服务。这是一个深层次的挑战。知道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什么还不够,还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
在一些骑手驿站,沙发、微波炉、雨伞、热水壶、电动车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但利用率并不高。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选址的逻辑搞反了,不应该建起驿站等骑手来,而要在骑手常去的地方建驿站。而且骑手没有时间等充电,都是尽快换电尽快工作。细节没做到位,服务效果可能就不如人意。
这给人深刻启示,让惠民之举产生实效,仅仅把政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是不够的,还要建立良性互动,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使得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
事实上,自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发文倡导至今,“司机之家”也是在与群众互动中不断完善的。早期,“司机之家”在各地建起来,但有货车司机反映找不到,于是增加了互联网货运平台导航功能;后来,有调研发现一些“司机之家”把基础服务变成收费项目,标准化建设便成为重中之重。如今的“司机之家”,既提供免费服务,也有优惠便餐,还有个性化服务,并公开服务承诺、内容、价格和监督电话,更受欢迎。
从保障生存、寻求发展到实现价值、赢得尊重,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更好地“投资于人”,就要在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展共建共享的深度与广度。
以新就业群体为例,他们流动性强、覆盖面广,不仅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潜在力量。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为快递员和外卖员等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流动网格员”作用,既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又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民生建设关系千家万户,桩桩件件都要全力以赴、细细思量。在真诚对话中读懂群众期盼,在深入沟通中号准民生脉搏,让每一项政策服务直抵人心,这是精细治理的目标所向,也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韩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5:47
龚先生“别嫌阿姨啰唆,真的是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外卖虽然方便,总不如自己做的营养健康,熬夜加班的时候别总拿泡面凑合。难过委屈了,千万别一个人扛着……”6月20日,吉林省延边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食堂阿姨刘晓梅上台演讲,她“没有套路,全是感情”的发言让台下不少毕业生眼泛泪花,也跨越阻隔,感动了千万网友。“在家里,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在学校,你们也是叔叔阿姨的宝贝。后勤的叔叔阿姨们,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毕业小礼物,加班加点包制了15000个饺子。在叔叔阿姨眼中,你们就是未来的天之骄子。”阿姨全程脱稿,却讲出了最朴素的爱——对大学生如同家人的爱,还有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的托举、守护,真诚的祝福、守望。视频来源:延边大学、红星新闻同日,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在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话也刷了屏:东苑的瞿燕宿管阿姨要求你们进入社会记得要早点回家;北食堂的刘腾容阿姨希望你们记得按时吃饭,别老点外卖凑合;校园小巴的陈大国司机告诫大家: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安保队的柯瀚要求大家安全这根弦不能松;图书馆的林笑晗老师转告大家:母校图书馆永远是你们的充电站……几年前,学生们从天南地北的一个个小家,考到一所大学,毕业这一天,又从这个“家”走向广阔天地。未来,那千百个把校园当家园的梦,不仅因为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还有哪些照顾学生们衣食住行、呵护学生们清澈又笨拙青春岁月的人:宿管大爷、食堂阿姨、快递小哥、保安队长、校医院护士……近日,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转达宿管、食堂阿姨、校车司机祝福。视频来源:华龙网大学教会学生们生活的,不止是讲台上的教授,还有这群努力生活、努力工作,赤诚地爱着自己的岗位、爱着校园里每一个学生的校工们。他们的课没有PPT,没有参考书目,只有尽职的工作、操不完的“闲心”、笃定地坚信每个学生都“一定会发光”……他们在每一次盛饭、每一次投递、每一次打扫中,身体力行地完成教育。他们没有站在讲台上,却以平凡的身姿,实践着朴素的教育:那是对个体生命的珍重与期许、信任与关爱。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是对“爱人如己”这一古老德行的生动诠释。而大学让校工们参与毕业典礼,让那些常常被忽略的“隐形教育者”被看见,同样值得被点赞,给这份生活中的教育画上重点——这样的“最后一课”何尝不是大学的另一门必修课?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3/2475033.jpg?r=1750637684129近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宿管大爷、食堂小哥、保安队长、校医院护士等学校普通职工纷纷登台,赢得台下学生一片欢呼和掌声。图源:潇湘晨报回到延边大学,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同学们对于这次食堂阿姨演讲爆火一事,表示并不奇怪,“因为用心说的话,大家彼此都能产生共鸣,肯定能打动人心。”用心说话、用心做事,道理简单,做起来,则要终其一生、久久为功。若干年后,那些早已踏入社会的学生们,也许会记得当年站在校园门口的保安大叔、食堂窗口的阿姨,记得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曾经给过自己有形无形帮助和关爱的一个个普通人。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之路上,都会遇到、也应该记得那些曾关爱过、呵护过我们的人,他们往往默默无名。从这个层面说,我们兴许应该将“教育”二字的含义,解读得再宽泛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5:59
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结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人生大事。办一场难忘的婚礼,也是不少年轻人的心愿。据近日《工人日报》报道,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打破婚礼仪式的条条框框,摒弃繁琐的流程和不菲的开销,转而追求简约且更具创意的婚礼形式——有的在火锅店围坐庆祝,有的将豪车车队替换为公交车、电动车甚至共享单车接亲,有的无车队、无接亲环节、无伴郎伴娘,还有的轻装远赴心仪的目的地来一场别致的目的地婚礼……
这些婚礼新风尚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婚礼有很大区别,即婚礼形式更强调新人自己的想法、喜好与感受,而传统婚礼更多的是按部就班,新人的真实感受容易在相对复杂的“流程”中被忽略。也正因此,不少年轻人开始思考,哪种婚礼形式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能不能在婚礼仪式上做出一些改变?
办婚礼主动求新求变,折射出年轻人在婚恋观、消费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与转变。人情往来固然是婚礼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但其究竟该占多大比重?在婚礼上,自己和父母亲朋谁才是真正的“主角”?去掉一些婚礼环节是不是能让自己更加轻松自信地站在幸福生活的起点?通过这样的追问,“我的婚礼我做主”逐渐清晰起来。
年轻人的这些想法和改变,与近年来有关各方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婚俗新风有很大关系。2018年起,民政部将婚俗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设置婚俗改革实验区,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与此同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意见和倡议,制定村民(居民)公约,引领婚事新办、婚事简办。不少地方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更是带头示范,签订承诺书,主动拒绝高价彩礼,简办宴席,发挥了表率作用。这些举措深刻影响了年轻人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也让文明节俭创新办婚礼的理念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移风易俗,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先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应该为那些勇敢而富有创意的年轻人送上感谢和祝福,他们对婚礼形式的探索,对爱情、亲情以及友情的表达方式,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婚俗革新中来。而与之相关的婚庆产业也应因时应势作出调整,主动对接年轻人的婚礼新需求,助力年轻人的婚礼新理念得以落地、新创意得以实现,进而推动婚庆产业的迭代升级和持续发展。
不难想见,当婚礼的设计充满新郎新娘的奇思妙想、当新人不再为当婚礼“工具人”而烦恼、当他们坐在接亲的共享单车上都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婚礼或许真正回归了“亲密关系的见证与分享”这一本质。期待“我的婚礼我做主”成为引领婚礼新风尚的“风向标”,如此,年轻人或许会更加“相信爱情”,婚姻也有望成为更多年轻人憧憬的殿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6:11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邢生祥)近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委金融办、省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持续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内生动力。服务行动贯穿2025年全年,6月集中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
青海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求,制定73条服务清单,通过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线下“一张网”和中小企业服务网线上“一张网”作用,组织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深入企业、园区、集群,重点围绕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5个方面开展服务行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政策惠企方面,青海依托全省“1+9+11”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骨干、青海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联盟及各类优质服务资源,进一步丰富政策推送方式,帮助企业了解政策、使用政策。环境活企方面,通过汇聚多部门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多元、高效、专业化服务,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创新强企方面,推动“赋智、赋值、赋能”等活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质量标准品牌意识、标准化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人才兴企方面,青海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供需对接活动,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保障。法律护企方面,落实《青海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制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6:27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3/2474887.jpg?r=1750620050070日前,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高铁车队组织“动姐”们开展礼仪培训,为即将来临的暑运安全运输保驾护航。通讯员 程鹏 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6:37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班长,端午节咱们发啥福利?”今年端午节前,山东港口日照港铁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港铁运公司)机务段新职工小王向班长问道。
“你还不知道啊!公司已经把福利清单公开了!来,扫墙上这个二维码,工会上个月就组织端午福利意见征集了……”班长解释说。
作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日照港铁运公司用小小二维码激活民主管理新活力,以“工事工办”品牌为引领,创新打造“码上看 马上办”数字化厂务公开平台。如今,在厂区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已成为日照港铁运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为港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从“信息碎片”到“一码通查”
“去年冬天,发现办公室暖气不热,早上进屋总觉得冷飕飕的。”今年初,有职工通过“码上看 马上办”数字化厂务公开平台反映了该问题。不久,“办公楼暖气管线改造”就作为2025年办实事项目清单张贴在了公示栏里。通过二维码动态管理,职工可以随时了解项目施工进度。
这样的例子,在日照港铁运公司还有很多。在今年的职代会上,有职工代表提出“优化调车员作业环境”的提案,从征集、审议到落实整改的全过程均通过二维码公示,最终推动12处现场候工点加装遮阳避雨设施,职工满意率达100%。“扫码就能参与管理,我们的声音真的被听见了。”职工代表老张感慨道。
截至目前,日照港铁运公司已连续36年规范召开公司及站段两级职代会,常态化组织代表巡视,最大限度保障职工权益,确保集体协商落地,职工满意率超98%。公司工会坚持将人文关怀、职工关爱、权益保障情况纳入二维码厂务公开,实现困难职工帮扶100%全覆盖,职工满意度调查从82%提升至99%。
“公司工会全面梳理了政策解读、薪资发放、福利管理等核心文件,系统集成为二维码,在车间、食堂、宿舍等职工集中活动区域展示。通过二维码‘数字信息矩阵’,各类信息均能直达一线,相关诉求也可直通决策部门,从而形成‘职工提议—企业落实—集体评议’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日照港铁运公司维修管理段综合管理高闻说。
从“层级传递”到“指尖直通”
走进日照港铁运公司的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的二维码链接着一个“线上创新共享中心”。这里收录了11届徐玉金劳模创新成果发布会的180项创新成果,从调车作业安全防护装置到机车节能改造方案,职工扫码即可查阅技术资料、参与项目讨论。
2025年,职工围绕“降低机车油耗”主题通过二维码提交建议47条,其中职工小马提出的“内燃机车精准节能”方案被采纳,经测试每台机车年油耗降低5%,累计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二维码让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全员参与的‘智慧众筹’。”工作室负责人徐玉金说。
职工只需手机扫码便可实时访问移动信息库,突破时空限制,即时获取政策动态、项目进展、活动通知等关键信息,指尖上的信息服务平台点燃了职工的奋斗热情。
日照港铁运公司创新“云端学练”模式,对公司职业技能竞赛比武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实现职工在线查阅。赛前,职工扫码即可获取比赛规则、模拟试题和往届优秀选手操作视频;赛中,二维码实时公示成绩排名、技术点评;赛后,获奖选手的创新成果通过专栏展示。在2024年山东港口职业技能大赛港口铁路机车司机项目竞赛中,通过二维码报名参赛的职工达210人,较往届增长60%。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我的带薪年休假还有几天?”“加班调休怎么算?”根据职工反馈的高频问题,“码上看 马上办”数字化厂务公开平台设立专项问答互动专区,重点解读带薪年假、加班调休等高频问题,让职工对自身劳动权益一目了然。此外,通过二维码公开集体协商全部流程资料,该平台还实现了集体协商全流程透明化运作,完整公开平等协商全过程,职工可实时查询处理进度,多维度展示权益条款细则,实现职工权益“可视化”管理。
为增强职工归属感,日照港铁运公司工会创新“OA系统+啄木鸟平台+合理化建议征集”三渠道并行机制,打造“职工民情民意直通”服务品牌,推动了百余项实事落地。
职工陈师傅提出的“自来水净化过滤”建议,从提交到验收仅用28天。“现在扫码就能跟踪进度,真的很有参与感。”陈师傅说。
小小二维码,算起了“明白账”,共唱了“同心歌”。“赢得了职工的心,企业就有了根。我们将持续推动厂务公开数字化转型,积极引进AI客服,开发数据可视化模块,探索‘总码+分码’体系,实现不同层级信息的分级展示与协同管理。”日照港铁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厉志强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6:51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郑森 赵薇6月19日,中铁十局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通风兼安全竖井顺利贯通,工程建设迎来新进展。该竖井投入使用后,既可以作为电站地下洞室群应急逃生的安全通道,也可借助自然风力或通风系统实现地下洞室群空气循环流通。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3/2475127_4096x10000.jpeg据介绍,本次贯通的竖井直径13.2米,井深84.4米,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施工过程中面临开挖断面大、围岩地质差、裂隙水丰富等难题。建设者采用反井钻机法进行施工,通过注浆加固、帷幕灌浆等方式硬化土体结构,有效降低施工风险。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3/2475128_4096x10000.jpeg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和江西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76.39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电站建设期平均每年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700个。电站投产运营后,将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7:04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书闻6月20日,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在陵水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的“书香助学·励志成长爱心包”公益项目捐赠仪式上,因其长期以来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支持,被授予“爱心企业”称号。此次捐赠,不仅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学习与生活物资,更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据悉,此次捐赠的“书香助学·励志成长爱心包”,包含了各类书籍、学习用品等,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帮助大家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3/2475124_4096x10000.jpeg一直以来,中铁四局建筑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教育帮扶、扶贫助困、企地共建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此次获“爱心企业”称号,是社会各界对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未来将持续关注特殊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更多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6-23 14:07:1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王维启 邓童星6月16日,中铁上海工程局渝昆高铁云贵段站前七标项目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并将安全咨询日活动搬到施工一线,通过面对面讲解、一对一解惑,有效打通安全宣教“最后一公里”,为项目安全建设保驾护航。活动现场,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向一线工友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施工机械操作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等,并针对工友提出的各类安全咨询进行一对一答疑解惑。此外,项目还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6/23/2475129_4096x10000.jpeg据了解,项目还通过开展安全宣誓、安全承诺签名、安全隐患大排查以及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吹哨”和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后续,项目将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常态化,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为项目安全平稳推进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