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不参与活动,不代表放弃荣进
本帖最后由 竹子 于 2025-7-18 15:19 编辑职工不积极参加活动,不能简单归结为缺乏荣誉感和进取心。以纪鹏为例,他曾是班组活跃分子,积极参与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过对集体的热忱。如今参与度下降,并非热情消退,而是因人生阶段变迁带来的现实选择。 从生活轨迹看,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责任重心。年轻时单身,时间和精力相对自由,自然有更多精力投入集体活动;组建家庭后,尤其是有了孩子、父母年迈时,家庭事务繁杂得像一张细密的网。纪鹏“下了班还得回家管孩子”,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孩子的作业要辅导,老人的药要按时提醒,家里的琐事也得有人操心。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像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走平衡木,精力被不断分割,并非不想为集体争光,而是现实压力下,实在难以抽出足够时间和心力参与活动。
当下社会,年轻人压力普遍较大,职场竞争、家庭责任双重夹击。他们在工作中已竭尽全力完成任务,甚至主动钻研提升技能,下班后处理家务、照顾家人,是为守护家庭这个“小集体”尽责,这同样是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体现,与对单位集体的荣誉感、进取心并不冲突。不能因未参与集体活动,就否定其对集体的认同,他们只是在不同人生阶段,以不同方式诠释责任——有人用活动中的表现为集体添彩,有人用扎实的工作业绩和对家庭的担当站稳脚跟,用对家庭的付出,同样践行着“进取”与“担当”,不该被贴上缺乏荣誉感和进取心的标签。(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王静芳)
可以拓展评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5-7-18 08:41
可以拓展评论
已修改 告诉作者,观点擂台稿子一般都是例举单位事例进行论证,字数在800字左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