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5-8-11 17:58:16

河南油田:三级培养体系助力青工"阶梯式"成长

本帖最后由 dqqjk 于 2025-8-14 16:04 编辑

"启航—托举—锻造"助力青工阶梯式成长乔庆芳 李如飞8月4日,河南油田水电厂会议室内,一场聚焦青年人才培养的专题座谈会如期举行。厂领导班子成员、技术专家与近5年入职的30余名青年员工齐聚一堂,围绕人才培养机制展开深入交流。2023年入职的刘志在分享成长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三级培养体系'就像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成长阶梯,让我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精准指导。"水电厂党委创新构建的"启航—托举—锻造"三级培养体系,形成了覆盖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全周期的培养链条。这一体系犹如一座立体交通枢纽,为每位青年员工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启航计划"实施过程中,新员工接受"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党支部书记担任思想导师,首席技师或业务骨干担任技术导师,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指导方式,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在6~12个月的轮岗实习期间,每位新员工需要完成"6个一"实践任务:熟悉一套设备、参与一次检修、编制一份方案、处理一次故障、完成一次汇报、提出一项改进。2023年入职的张敏在供水车间轮岗时提出的"水泵轴承润滑改良方案",使设备维护周期延长了30%,这一创新很快在全厂推广应用。"托举计划"为入职3~5年的青年骨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该计划重点培养青年员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技术攻关、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方式促进综合素质提升。2021年入职的殷冠发在参与新疆外闯市场项目后表示:"在一线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是任何课堂培训都无法替代的。"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骨干到重点项目、关键岗位锻炼,一批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各专业领域的中坚力量。表现突出的青年员工可进入"锻造计划",通过管理、技术双通道发展机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5月,3名"95后"青年通过公开竞聘走上基层副职岗位,其中1998年出生的李聚辉从技术员晋升为变电运维中心副主任,成为该厂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这一计划为优秀青年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经受历练、加速成长。为确保培养体系落地见效,水电厂配套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每周一学、每月一练、每季一考"的"小组制练兵"机制成效显著,青年员工通过"微课堂"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每季度举办的创新创效大赛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展示平台。在2024年3月21日举行的"奋斗五十载,启航新征程"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上,25名青年员工同台竞技。通信运维站的范中磊针对"油田站库信息化仪表主要通过有线传输进行数据采集,受线路影响较大,易产生通信故障"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使用压力变送器进行数据远程传输,搭建站库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使日均数据传输稳定性达到99.99%。计划财务室的董悦则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节支创效291万元。"这些创新成果都源于一线实际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大赛评委、水电厂副总工程师黎英贤评价道。据统计,近5年入职员工主导的创新项目年创效超过500万元,其中6项获国家专利。"竞争性选聘+末位调整"的用人机制有效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目前该厂创新工作室中青年员工占比已超过50%。水电厂创新建立的"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每个重点项目配备青年培养专班,由技术专家带队,青年员工全程参与。在2023年的智能电网改造项目中,12名青年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关键技术突破,项目投运后每年节约运维成本200余万元。青年创新基金的设立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2024年上半年有8个青年创新项目获得资助,"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项目已进入试点应用阶段。"三级培养体系就像一座立交桥,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水电厂党委书记王振说,"我们将持续完善这一体系,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搭建更优质的平台。"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仅为青年员工提供了成长舞台,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如今,水电厂青年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崭露头角,用创新和实干诠释着新时代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油田:三级培养体系助力青工"阶梯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