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9期有一说一组稿】员工陷入负面情绪怎么办?
【有一说一】员工陷入负面情绪怎么办?
◆由头
30岁的杜雨晴在某电力公司变电检修班待了5年,前两年还是班组里的“潜力股”,跟着老师傅出去抢修总能快速记下操作要点,还主动报名参加过省公司的技能竞赛。可这半年,他像变了个人。连续三个月,他的实操评分在班组12个人里排倒数第二,有次甚至因为漏查了设备接线端子的温度,被安全员在通报里点了名。
班组长杨力找他谈话时,杜雨晴憋了半天才开口。父母这半年几乎每天都“催婚”,理由从“邻居家同龄的小子都生二胎了”到“你不结婚我们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甚至骂他“没出息”。单位里的压力更让他喘不过气。他总觉得同事看他的眼神带着“考核倒数”的标签,其实他私下报了技能网课,每天学到半夜,可越着急越出错。
杨力劝他“别想太多,先把技能练上去,感情的事顺其自然”,可这两天,杨力发现他连工服都没怎么换过,眼底的黑眼圈越来越重,安排他跟着去现场巡检,他也总落在后面,问他问题就说“忘了”。看着曾经干劲十足的杜雨晴变成这样,杨力既着急又心疼,到底该怎么帮他走出低谷?怎么让他重新觉得“自己能行”?欢迎各位职工踊跃讨论,跟帖留言,分享您的见解与策略。
注:1.8月25日截稿。
2.直接跟帖。 我认为作为班组长要正确引导职工,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他要自立自强自信。在这一阶段让班组其它职工多关心照顾,开展一些室内娱乐活动的同时,并利用节假日组织郊游、爬山、野外生存等愉悦身心的集体活动,提升其适应与生存能力,让其摆摊心中的烦恼。在工作中,要多从正面教育,激励其潜在能力,让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来告诉大家我行。在个人问题上,多与其促膝谈心,了解其真实想法,必要情况下组长牵头车间领导参加进行几次家访,让其父母知道你的孩子是好样的,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给职工自立自强自信的底气。在我曾工作的班组。一位各方面都很出色的职工,由于个子矮谈了好几个对象都黄了,一度陷入了低谷期,正是身边工友们的鼓励,加上自己的努力,父母工作上的支持,不仅长了工资和奖金,而且成为了先进,重要的是出了名,引起了其它岗位年轻女工的注意,不久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人生赢家。由此可见,只要外因与内因齐发力,一切面前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我相信在大家共同见证下,这位职工一定能走出来找到自己的幸福。(杨玉清) 用毛泽东思想帮助杜雨晴走出职业低谷
杜雨晴的问题看似复杂,但运用毛泽东思想中的矛盾分析法、实践论、革命乐观主义、群众路线等理论,可以找到清晰的解决路径。
一、抓住主要矛盾:职业能力下滑是核心问题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事物都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杜雨晴当前面临两个压力:工作能力下滑和家庭催婚,但根本问题在于职业信心受挫。
他原本是班组的“潜力股”,但近期实操评分倒数,甚至因工作失误被通报,这让他产生自我怀疑。尽管他拼命学习,却“越着急越出错”,陷入恶性循环。而父母的催婚压力,本质上是由于他职业困境导致的自我否定——“没出息”的标签让他更加焦虑。
解决方向:
先解决职业问题,恢复信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家庭压力。
班组长杨力应帮他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先掌握某项具体技能,取得小胜利,逐步重建自信。
二、实践论:从盲目学习到科学提升
杜雨晴“每天学到半夜,但越学越错”,说明他的学习方法停留在感性认识(机械记忆、盲目努力),未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规律、掌握方法)。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改进方法:
从“死记硬背”转向“实践-总结-再实践”
杨力可安排老师傅带他复盘错误,比如“漏查接线端子温度”是流程不熟还是注意力分散?
让他先做简单任务,逐步提升难度,避免因挫败感放弃。
建立“问题-分析-改进”闭环
每次失误后,记录原因并制定针对性训练,避免重复犯错。
三、革命乐观主义:从低谷中看到希望
杜雨晴现在的心态是“自己不行了”,甚至消极怠工,这类似于革命低潮时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鼓励: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如何帮他重燃信心?
回顾过去成绩:杨力可整理他前两年的表现,如“学东西快”“主动参赛”,让他意识到自己只是暂时遇到瓶颈。
树立榜样:邀请班组里曾经历低谷但突破的老员工分享经验,让他看到希望。
四、群众路线:依靠集体力量打破孤立
杜雨晴觉得“同事用异样眼光看他”,甚至不敢交流,这是典型的孤立心态。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具体措施:
“老带新”结对子:安排技能扎实的同事与他搭档,减少孤独感。
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大家坦诚分享各自困难,让他明白“谁都有低谷”,减轻心理负担。
五、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杜雨晴的问题在于:
战略上(长期信心)崩溃,觉得自己“完了”;
战术上(具体方法)混乱,盲目学习却不见效。
毛泽东提出:
“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如何应用?
战略藐视:让他明白“30岁并不晚”,许多技术骨干都是30岁后突飞猛进。
战术重视:帮他制定可执行的小目标,如“本周掌握一种设备检修流程”,每完成一项就给予肯定。
六、总结:杨力的行动方案
抓主要矛盾:优先提升技能,再应对家庭压力。
改进学习方法:从盲目苦学转向“实践-总结-提升”的闭环。
重建信心:用过去成绩和榜样案例激励他。
依靠集体:通过“老带新”、民主生活会让他融入团队。
制定可行计划:分解目标,让他看到进步。
最终目标:让杜雨晴重拾“革命乐观主义”,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从低谷中崛起!
员工陷入负面情绪,不仅影响状态和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工作、阻碍职业发展。因此,当员工陷入负面情绪,不能放任不管,班组长要主动与员工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与诉求,诚心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理解,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激发出正能量。再者,员工自身也需行动起来,分析负面情绪根源,采取适合的自救措施,进行情绪管理,守护好内在能量,不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自我否定,而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 尹红伟) 破局之策:解情绪困局,助员工重生
杜雨晴的困境,是职场与生活压力交织的典型缩影。要帮他走出低谷,需双管齐下。
一、沟通家长,疏生活压力源
父母“催婚”是压垮他的重要稻草。班组长可尝试联系杜雨晴父母,坦诚说明他当前因催婚产生巨大精神内耗,已严重影响工作状态 。告知父母,婚姻需缘分,催婚、贬低式言语,只会让他陷入自我否定深渊。建议父母给予情感支持,而非施压,让他在婚恋事上能缓口气,轻装上阵应对职场挑战。
二、重建自信,塑职场价值感
杜雨晴有积极向上的底子,曾是“潜力股”,只是当下被负面情绪遮蔽。班组长可量身定制“信心重建计划”:安排经验丰富、沟通温和的师傅,与他结对开展实操训练,从简单任务入手,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公开肯定,比如“今天杜雨晴精准完成设备端子巡检,细节意识回归,值得点赞” 。同时,鼓励他从技能网课里拆解小知识点,学透一个就实操验证,逐步重建“我能行”的自我认知,打破越急越错的恶性循环。
职场中,情绪困境背后,是生活与职业身份的拉扯。解开这团“乱麻”,既要切断外界负面压力源,又要帮他重新锚定自身价值,方能让曾经的“潜力股”,再次迸发向上的力量 。(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王静芳)
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班组长需要为杜雨晴建立三重防护网:首先采用"小目标分解法",将复杂的检修流程拆解成可量化的阶段性任务,每完成一个微目标就立即给予具体表扬;其次创造"容错型学习环境",在非紧急检修时主动陪同作业,用"当年老师傅带我时也常走这个弯路"等共情话语缓解其焦虑;最重要的是搭建家庭沟通桥梁,以班组名义邀请其父母参观变电站工作场景,让他们理解儿子肩负的安全责任何等重大。
其次还鼓励杜雨晴参加班组的团建活动,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缓解压力,重新融入集体。他开始主动参与工作,与同事交流也越来越自然。只要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与时间,杜雨晴一定能重新找回“自己能行”的信心,再次成为那个充满干劲的“潜力股”。(国能神东煤炭皮带机公司——李静) 以带兵之道看员工负面情绪疏导
员工陷入负面情绪,就像打仗时队伍没了士气,得及时调过来。机加班组里这种情况不少见。
前阵子班组赶一批精密零件,魏师连续三次精镗出来的活儿都差几道从12道调到7道再到5道,每次调刀都不达标,越干越急,后来干脆停机出去抽烟,说“这活儿没法干了”。班组长没催他,反倒让他歇会儿,自己上手试了试,发现是刀具调刀轨道里有灰尘。跟魏师一说,又陪着他重新调参数,第一遍成了,魏师脸色立马松快了,后面越干越顺。
古人带兵也这样,诸葛亮在祁山打仗,士兵饿肚子闹情绪,他没罚人,反而亲自去伙房看粮,带头省口粮,士兵们见了反倒更有劲了。说白了,不管是班组还是队伍,有人闹情绪,先找根由,再搭把手,比光喊“加油”管用。就像老话说的“上下同欲者胜”,心气顺了,再难的活儿也能啃下来。(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王宇航) 先解心结再提干劲,帮他一步步走出低谷
杜雨晴现在的状态,明显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拧成了“结”,越着急越出错,越出错越焦虑。这时候光劝“别想太多”没用,得先帮他把心里的“石头”挪开。
班组长可以找个轻松的场合聊聊,比如午休时递杯热饮说:“最近看你状态不太好,是不是家里的事让你分心了?有难处可以跟我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先认可他“报网课学到半夜”的努力,让他知道“你没放弃,我看在眼里”,比批评考核成绩更有用。
对家里的催婚压力,不妨帮他搭个“缓冲带”,比如偶尔提一句“现在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先把状态调整好最重要”。工作上别给太多压力,从简单的任务开始,比如让他整理设备台账,每完成一点就肯定一句“这个细节记的比上次清楚多了”,帮他重建“我能行”的信心。
负面情绪就像乌云,得先透点光进来。给他时间调整,用具体的关心代替空泛的道理,才能让他慢慢找回原来的干劲。(国能神东皮带机公司张进强) 帮助员工走出负面情绪的实践路径
这些年,我主抓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负面情绪的员工,一是企业员工多,二是现代人压力大,三是基层管理水平亟需提高。我一直认为,职场负面情绪如同暗流,需要管理者以专业方法疏导化解。首先应建立早期识别机制,管理者要主动观察员工行为变化,及时发现情绪异常员工。记得有一次员工在餐厅吃饭,突然嗓门大了起来,许多人望去,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天我刚刚进到餐厅,我端着盘子去和他一桌主动聊天,他告诉我:“今天菜不够吃,下午还要干活,车间都是体力活,不吃饱不行,刚才想去再打一些菜,餐厅拒绝了。”我了解后,把餐厅经理找来了询问情况。我让餐厅“满足”员工愿望。当日下午,我开会研究,我要举一反三,今天是遇到我了,如果今天我没来或者来迟了,也许就会造成更大的矛盾,严重影响员工的情绪,最终影响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当日下班时,行政部以《人力行政部领导约谈餐厅负责人的通报》的形式在员工群里发布,明确了员工只要不浪费,不外带,餐厅要满足用餐需求。很多员工发出大拇指表情。
其次,要建立关心帮扶机制。比如干部下沉一线,定期与员工谈心,建立沟通机制,包括热线、座谈等。这些措施需长期坚持,方能培育员工的心理韧性,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健康发展。
最后,要及时总结评估。员工队伍是否稳定,员工是否有饱满的热情考量着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和领导艺术。一定要从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去做好日常工作。(涂怀军) 本帖最后由 爱好作为 于 2025-8-23 09:42 编辑
走出低谷的负面情绪还要综合发力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其思想和行为也会不同。当人在情绪低落、思想摇摆不定的时候,特别需要有人来正面引导,帮其走出情绪阴霾。就上述事例来说,杜雨晴原先不是一个情绪低落的人,而是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青年,可因为家庭父母的催婚将他搞得一蹶不振,让其悲观极致,成天萎靡不振。笔者认为,要想帮其走出低谷的负面情绪,要综合发力,一方面自己要重拾信心,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症结,然后再弥补不足,做出改变;另一方面,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信,不要把自家孩子总跟别人家的比。有句老话说得好,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想也想不到。所以,我们在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同时,还因应该看到自家孩子的长处,要多用一些赞美的言语鼓励和激发孩子发挥一技之长,补足自己之短;再一个就是周围同事也要给予他多多帮助。俗话说,帮助他人也是成就自己。大家同事一场,能够在一起共事也是缘分,你若真能给予别人的帮助,不仅会引起别人的感激,而且自己也会感到有无比自豪感和成就感。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这确实既需要有一定叫得响、过得硬的本领和水平,还需要有以诚待人和成人之美的广阔胸怀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帮情绪低落人走出低谷,还需要大家综合发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