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竹煤电汪勇 发表于 2025-8-29 18:34:12

“班前10分钟+班后5分钟”微聊会 如何打通班组“肠梗阻”?

“班前10分钟+班后5分钟”微聊会 如何打通班组“肠梗阻”?    “今天的班前十分钟,咱们只说一个事——车间的乳化泵昨天为啥修了三次?”   8月21日7:50,煤集团达竹机制公司大修车间里,机床的轰鸣还没响起,车间主任赵毅已经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开场白直奔主题。围成圈的30名工友把安全帽檐往后一推,七嘴八舌地“复盘”起来,声音被车间穹顶放大,像一场小型辩论赛。   这一幕,被达竹机制公司称为“班前十分钟+班后五分钟”微聊会。   该公司大修车间承担达竹分公司5对生产矿井的“三机一架”、中部槽、立柱油缸等旧件再制造任务,一天两班倒。任务重、节奏快。过去,交接班只说一句“设备正常”,小问题常被带进下一班,一拖就成了等问题。   “微聊会”源于该公司经理在一次调研时发现,今年5月中旬,大修车间一节再制造中部槽焊接出现裂纹,因夜班未交代白班未发现,就喷漆发货,导致用户投诉并返工,损失两0.8万元,其“根子在车间班组信息肠梗阻。”于是,“班前十分钟+班后五分钟”微聊会正式写入《班组一日流程》。该公司规定,班前十分钟就是要把“问题清单”摊在机床边,班后五分钟就是要让“情绪垃圾”不过夜从今年5月下旬全面推广,这套“小快灵”的沟通机制,像一支“微创手术刀”,精准切除了长期困扰班组的“肠梗阻”——信息层层衰减、问题层层推诿、情绪层层积压的问题,龙仁海说。   班前十分钟:把“问题清单”摊在机床边    “过去班前会念文件、喊口号,10分钟有8分钟在听车间主任或班长讲。”车工雷模回忆。如今,微聊会把话筒交给了每位工友:   昨晚夜班发现“立柱油缸装配后密封圈反复漏液”,油缸检修班班长王少俊掏出手机照片,现场比对;   质检员王钰把“活柱超差0.02毫米”的实测数据写在白板,红笔圈出关键尺寸;   “液压支架高压胶管缺货,影响月底交付工期”支架检修班班长说。   技术员高阳干脆把物流信息发到车间微信群,大家当场核对。   “问题不隔夜、责任不跨班。”赵毅把每一条意见记进“微聊台账”,能当场拍板的立即安排,需要协调的贴上“黄色标签”,拍照上传车间微信群。   该公司推行“班前十分钟+班后五分钟”以来,各车间台账已记录问题68项,现场解决率从61%提升到98.5%。   班后五分钟:让“情绪垃圾”不过夜   18:31分,机床陆续停机。刚结束工作的工人们没急着换衣,又聚一圈。    “今天我在打磨中部槽焊接切口时没戴护目镜,虽然打磨时间不长,但必须‘自我批评’!”袁棚的一句自我“揭短”,却也换来大伙儿一阵掌声。    “我下周要耽搁两天,考个驾照,能不能调个班?”90后焊工杨苗支支吾吾开口,班长周成伟当场协调出“AB角互换”方案,人群里响起口哨声。    “今天拆解液压支架时,发现支架立柱油缸底部磨损严重,已拍照上传生产技术部,明早技术人员复核后再决定修复方案。”该车间支部书记杨贵富说。   ……   5分钟里,五分钟里,既有“辣味儿”的互评,也有“甜味”的互助。职工、班长、车间主任、支部书记各用30秒“接龙”汇报,现场能拍板的立即拍板,不能拍板的约定次日8:00前答复。    数字背后的“微聊效应”    “推行班前10分钟+班后5分钟班组微聊以来,仅大修车间返工率由5.2%降至0.7%;再制造中部槽月生产60节增加到月生产110节,立柱油缸再制造由原来的月生产50余吨提升到月生产80吨。职工工“小微创新”提案由月均1项增至3项。”这就是“微聊效应”,车间主任赵毅说。    “微聊会不是‘摆拍’,是职工版的‘敏捷管理’。”该公司经理龙仁海打了个比方:过去班组像“绿皮火车”,全靠车头带;现在像“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   18:40,赵毅把最后一口凉茶倒进一次性纸杯,递给刚下机床的青工曾泛海。“今天你的‘立柱推移平衡外缸除锈悬吊工装’点子不错,车间采纳了,后面我们作为车间创新成果报公司”曾泛海咧嘴一笑,汗珠顺着下巴滴进杯子里,像给这杯凉茶加了点蜜。   机床的灯渐次熄灭,微聊会的声音却仿佛还在穹顶回荡——那是达竹机制公司深处最细小的脉搏,却跳出了“煤机装备再制造”的大节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班前10分钟+班后5分钟”微聊会 如何打通班组“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