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模糊的“正常”被精确的指标取代,笼统的操作被清晰的步骤规范——近日,吉林石化合成树脂(碳纤维)厂第五ABS车间组织技术骨干与一线操作人员成立专项小组,利用工余时间启动深度“回头看”活动,通过地毯式排查生产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对操作卡进行精细化“升级”,将其真正打造成了指导安全生产、提升操作质量的“明白纸”。“检查V-0101液位显示‘正常’?这个‘正常’具体指什么?数值范围是多少?依据何在?操作人员如何精准判断?”专项小组将“V-0101液位正常”这个看似简单却含义模糊的描述作为突破口,经严谨核查,明确了该液位的正常控制指标为液位计显示的20%~80%。这个标准并非凭空设定,而是基于设备设计参数和长期生产运行经验的科学总结,有了这一清晰的量化判断依据,操作人员自此彻底告别了凭感觉、靠经验的模糊操作。为确保操作卡真正“落地生根”“好用管用”,小组成员深入装置现场,严格对照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生产工艺规程和安全要求,对每张操作卡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组数据、每一条风险提示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与现场验证。在审查聚合反应工序操作卡时,小组成员敏锐地发现一处关于温度调节的描述存在歧义,可能导致不同人员操作方式产生偏差。“这看似是文字问题,实则是操作风险点!”专项小组立即召集现场讨论会,重新规范表述,明确操作要点和边界条件,消除了潜在的误操作风险。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243.jpg“操作卡上的每个字、每句话都重若千钧,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人员健康,容不得半点含糊。”在“回头看”过程中,该车间建立详细台账,对发现的每一项问题明确记录、责任到人、限期整改、严格复查,确保每张操作卡都“精准无误、滴水不漏”。“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让操作人员‘一卡在手,操作无忧’,拿着操作卡就能准确无误地把活干好、干安全。”生产运行室副主任李洪权说:“操作卡是指导一线生产的‘指南针’和‘教科书’,编制操作卡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田丰华 李治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8日早上,位于青海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地区的格库铁路沿线风沙漫天。在乌图美仁站,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工务段乌图美仁线路工区工长陈涛正带领轨距精调小组人员,对线路进行精确改道作业。职工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松卸零扣件,有的在清理承轨槽,有的在更换尼龙座,现场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狂风呼啸,陈涛双膝跪在钢轨上,面庞几乎贴着冰冷的钢轨,目光凝视着手中道尺玻璃屏幕里的线轴。“轨距精改是恢复标准轨道框架结构的有效途径,可以降低列车运行时对线路的冲击,可延长设备变化周期,提升线路整体平顺度。”陈涛介绍。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254.jpg“大家一定要仔细,轨距调整到1435毫米,偏差不得大于±0.5毫米。”陈涛一边测量一边说,他的声音很快被风声淹没。为使轨距精改一次性达标,格尔木工务段秉持“精测精捣、精改精修”的原则,以老带新,组织业务技能突出的骨干在现场当老师,以教促学,促使作业人员积累作业经验、增强操作技能,以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的整改方式,逐区间、逐段、逐站开展精调作业。“大家一定注意细节,挡板、尼龙后座、钢轨弹条之间的‘三道缝’一定要消除,弹条扣压力不足,一定要复紧,大胶垫歪斜压溃的一定要更换。”对讲机里不时传来陈涛的呼叫声。轨距精调,难在“精”上,不仅考验经验,更考验技术,手上多紧一下,少紧一下,都难以完美做到“精”。而且需要通过更换不同的扣板和尼龙后座,在0.3毫米与0.2毫米之间来回调整,最终将轨距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间,确保精调一处、优良一处、达标一处。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255.jpg“再稍微往左边点,好!这边……”陈涛紧盯道尺上的轨距数据,指挥作业人员,以钢轨内外侧交替的方式,一点点紧固螺栓。确认无误后,他手握道尺举步向前,每走几步,就要弯腰测量一次轨距,检查扣件位置是否正确,挡肩、扣板是否离缝。他的身后,翻扣板、换胶垫、涂油、扣件复紧等工序稳步跟进。11时整,经过质量回检,线路达到列车放行条件恢复开通,职工们收拾好工机具有序下道。此时的乌图美仁,依然黄沙漫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蒙文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清晨六点,当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时,中铁六局利咸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钢筋班班长赵成蹲在切割机旁,手里攥着一段一匝多长的钢筋头反复比划着。“这个长度还能做垫块,千万别当废料处理。”他对身旁的年轻工人说道,随即把钢筋头放进回收箱。——这是项目部“跑冒滴漏”专项治理的一个缩影。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260.jpg2024年以来,中铁六局路桥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在成本控制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了“跑冒滴漏”专项治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53项“跑冒滴漏”问题清单,并制定了建议性整治措施。公司各项目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一项一策”,一场全员参与的创新创效活动就此拉开了帷幕。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262.jpg走进路桥公司利咸项目部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混凝土罐车的行驶轨迹、燃油消耗率、钢筋下料损耗统计……这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报表,而是动态的“成本晴雨表”。“以前查材料损耗,得靠人工盘点,现在北斗+智能终端,连一颗螺丝钉的去向都能追溯。”物资部部长郭令贺指着屏幕上的车辆轨迹说。系统一旦发现罐车绕路或异常停留,立刻自动预警。仅此一项,每月就省下近10万元的运输成本。在隧道深处,三维激光扫描仪正对初支面进行“毫米级体检”。“超挖1厘米,就意味着多浪费1立方米混凝土。”技术负责人潘智奕介绍,通过“三喷两刮一扫面”工艺配合激光扫描,混凝土损耗率从5%降至3%,单座隧道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在桥面铺装现场,项目部创新采用的桥面铺装智能化标高控制方法,精确控制标高并让混凝土振捣更密实,减少了后期修补的浪费。“以前堵个空洞要浪费几方料,现在一次成型,省料又省工。”现场技术员鲁祥飞指着刚铺好的桥面说道。节约的风气不仅体现在工程上,也渗透到职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天40人吃饭,比昨天少8个,菜量下调15%。”食堂厨师长边切菜边念叨。自从实行“动态备餐”以来,厨余垃圾减少了一半……项目部办公楼里,电灯开关旁贴着“自然光≥150lux不开灯”的标识。“我们搞了个‘人走电断’突击检查,抓到一次就扣绩效。”综合办主任吴海袁说,现在连实习生下班都习惯性摸一遍插座。正是始终贯彻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发展理念,路桥公司“跑冒滴漏”专项治理从策划到实施,始终赢得了干部职工的共鸣,并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如火如荼的工程建设中,公司各项目团队既当“开路先锋”,又做“持家能手”,用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谱写着新时代基建人的勤俭节约之歌。在利咸项目部生产例会上,项目书记许彦指着墙上“每一分钱都是筑路石”的标语说:“节约不是抠门,而是对资源的尊重。”如今,这场降本增效攻坚战,在利咸项目部已从制度约束升华为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当机械的轰鸣声再次响彻山谷,建设者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建造,更在于珍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当首班客运列车缓缓停靠在锦华铁路乌丹站,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当地群众翘首企盼七十载的“铁路客运梦”终得圆满——2025年9月8日,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乌丹站正式启用客运业务,标志着这片广袤草原自此迈入“在家门口就能上车”的新纪元。作为国家电投集团首个客运站,乌丹站客运功能的启用,不仅是锦华铁路由“能源专线”向“民生纽带”演进的关键蜕变,更让草原儿女东西两部的联结从“遥望”跃升为“直达”。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08.jpg乌丹站的顺利启用,源于3年4个月的靶向攻坚。为确保旅客乘降安全、便捷,2250平方米的现代化站舍内,智能票务系统协同联动,无障碍设施精准覆盖特殊需求群体,15名经专业培训的客运骨干响应旅客服务全流程。同步构建的8大客运管理制度,将“让草原人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初心,镌刻在每一寸站台与铁轨之间。“终于不用再绕路了!”首趟列车上,翁牛特旗居民王女士的感叹道出了多年的期盼。此前,当地群众虽毗邻铁路线,却因无客运站点,不得不辗转百公里外乘车。如今,乌丹站的启用彻底改写这一历史:赤峰至呼和浩特的铁路行程,经乌丹站乘降后,旅行时间从21小时压缩至14.5小时,运距缩短500余公里。求学之路少了颠簸,游子归途多了便捷,求医问诊不再犯难。在列车停靠的3分钟里,上下客的熙攘声中,是“出行半径”的实质延展——从“守着铁轨望车跑”到“家门口验票上车”,民生需求被精准对接,多年的企盼终在“乘降瞬间”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客运通行突破交通阻碍,让蒙东的生态瑰宝与蒙西的经济活力深度交融。曾因交通不便“养在深闺”的翁牛特旗草原牧歌、红山古玉,借由锦华铁路与呼包鄂城市群的产业动能紧密相连。这不仅让蒙东文旅便捷对接蒙西客源,使游客轻松实现“早看青城繁华,晚赏大漠孤烟”,让铁路成为提升民生品质的“幸福通道”。同时也打破区域发展中的交通制约,更打通了农牧产品出村进城的快捷路径,激活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铺就协同发展的“双轨之道”,绘就要素高效流动、优势互补共赢的北疆发展新图景。随着客运工作稳步开展,这条承载着边疆人民美好向往的铁路线,将以旅客运输为“钥匙”,逐步解锁更多便民利民的新图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央企作为,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刘美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为做好2025年接触网防污(雾)闪绝缘清扫工作,确保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近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济南维管处莱芜维管段绝缘子水冲洗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21.jpg此次水冲洗绝缘子采取“接触网水冲洗车+小型水冲洗设备”共同清洗的方式进行开展,计划利用23个天窗,完成17600余支绝缘子的水冲洗工作。作业现场,“水疗师”们全副武装,抬头紧盯绝缘子位置,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精确的操作,时刻根据现场风速、风向随时调整水压,来回上下摆弄着高压水枪冲洗着绝缘子,使水流均匀、水压适中,确保不对绝缘子造成损伤。清洗工程中,严格落实“清扫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的原则,确保每一个污垢都被彻底清除。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完成7000余支绝缘子的水冲洗工作。通过对绝缘子的深度清洁,去除了表面的污垢和尘土,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娄振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为做好2025年接触网防污(雾)闪绝缘清扫工作,确保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近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济南维管处莱芜维管段绝缘子水冲洗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21.jpg此次水冲洗绝缘子采取“接触网水冲洗车+小型水冲洗设备”共同清洗的方式进行开展,计划利用23个天窗,完成17600余支绝缘子的水冲洗工作。作业现场,“水疗师”们全副武装,抬头紧盯绝缘子位置,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精确的操作,时刻根据现场风速、风向随时调整水压,来回上下摆弄着高压水枪冲洗着绝缘子,使水流均匀、水压适中,确保不对绝缘子造成损伤。清洗工程中,严格落实“清扫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的原则,确保每一个污垢都被彻底清除。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完成7000余支绝缘子的水冲洗工作。通过对绝缘子的深度清洁,去除了表面的污垢和尘土,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娄振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凌晨2时许,青海湖畔万籁俱寂。“夜晚容易犯困,大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不能落下任何一步。”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哈尔盖信号车间主任王志坚在提醒作业人员。当晚,他们要对青藏铁路刚察至鸟岛站区间下行线的信号设备进行检修。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26.jpg为确保设备安全越冬,自9月1日起,西宁电务段对管内各站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电缆等信号设备开展地毯式检修,边查边改,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行车安全。2时50分,“天窗”作业命令下达。来到1913信号机处,职工段旭辉和黄凯开始检查箱盒密封是否良好,检查完箱盒外观,段旭辉调低灯光,将信号机箱盒内红绿白蓝错综盘绕的配线一根一根分离出来,仔细检查是否有破皮、夹皮,黄凯则用万用表对每条电缆的路径进行测试、核对,两人的配合严丝合缝。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27.jpg相隔百米处,轨道电路组的宋泽鑫正在用螺丝刀和小扳手,逐一紧固箱盒内部的大小固定螺丝,紧固完毕,他调低灯光,逐个确认箱盒内的防雷元件是否良好。“防雷元件标签变红,容易导致设备被雷电击穿,影响正常行车,晚上视线不好,一定要仔细确认。”宋泽鑫对身边的青工崔渊波说。检查中,负责轨道电路外部设备检查的陈绍奇发现,1883G发送器引接线一处过轨卡损坏掉落。他快速用手刨开钢轨下的道砟,抽出被掩埋的引接线,并从工具包取出一个新的过轨卡换上。“过轨卡下的道砟不能距离钢轨太近,否则会造成引接线外皮磨破,发生‘红光带’。”陈绍奇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29.jpg高原秋夜,冷风阵阵。“昼夜温差大,夜晚设备的电气特性、机械强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钢轨绝缘也容易受损,大家一定要认真检查、仔细调整。”王志坚一边检查轨道绝缘一边说。经过120分钟的奋战,4时50分,刚察至鸟岛区间下行线设备检修全部结束,职工们收拾好工具,有序撤离站场。此时,高原夜空繁星点点……(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杨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建二局聚焦“好房子、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携旗下中建玖合地产品牌,系统展示其在新时代城市人居领域的全景解决方案与多项标杆实践,全面呈现从技术研发到落地运营的全产业链实力。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51.jpg该体系依托中建玖合自主研发的“一核四芯”技术谱系,融合宜居、绿色、智慧、健康四大维度,构建覆盖规划、设计、建造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以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集成技术体系,为实现高品质人居环境提供坚实支撑。在“好房子”产品创新中,中建玖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打造的“中建·运河玖院”项目以其独特设计,深耕区域千年运河文化与城市副中心战略规划的深厚底蕴,呈现“好房子”建设的另一维度。项目融入了对品质归家动线、多层次生态景观及建筑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三进制”礼序归家系统构建尊崇路径,运用六重垂直绿化体系营造“立体森屿”的生态景象,并将传统叠涩工艺与现代幕墙技术巧妙融合,形成了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美学的建筑立面。此外,项目配备的近3000平方米高端会所及精心设计的风雨连廊与首层泛会所,有效扩展了公共共享空间,回应了城市精英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上海“中建·玖上琅宸”项目位于上海静安核心区,积极响应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理念,提出3个维度、9大标签标准模型,即以绿色、低碳、智慧为技术底盘,实现健康、活力、人文的人本功能,全方位回应当代人的优居心愿。在“好社区”实践层面,上海“嘉定理想之地”项目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打造国内领先的全域低碳社区。通过构建“10分钟生活圈”,集成“光储直柔”近零碳商业建筑、保温模板一体化等20余项绿色技术,实现整体碳排放降低31%,为超大城市低碳社区建设树立了新标杆。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1/2568452.jpg在“好城区”方面,广州“未来方洲”项目充分彰显中建二局在“好城区”建设中的综合统筹力。项目创新融合历史文脉保护与数字产业发展,对传统文化建筑实施科学迁建,并前瞻引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致力于打造“临港智创活力街·山水宜居文化村”,为城市战略升级注入新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裴龙翔 通讯员 周子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过去开职代会,光收集纸质提案就要跑遍全县8个站所,如今职工在手机上一点,AI自动分类,48小时内就能看到处理进度的可视化图表。”日前,在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平县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安平供电公司),工会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上的“职工诉求直通车”系统。这个看似简单的界面,正是安平供电公司聚焦全公司职工参与、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创新的具体体现。

作为拥有326名职工的安平供电公司,下设12个业务部门和8个基层站所,职工分散全县各地。传统的职代会模式面临周期长、覆盖面窄、互动性差等痛点。“特别是占职工总数13%的年轻职工群体,经调查,他们更习惯于数字化的参与方式。”安平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张鹏指出,“与此同时,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他们的专业知识如何有效地融入民主决策过程,成为另一个待解难题。”

面对双重挑战,安平供电公司探索建立“互联网+”民主管理机制,构建“二三四”数据赋能体系提升公司民主管理质效。

两个平台打通民主“最后一公里”。安平供电公司开发“职工诉求直通车系统”和“云职代会管理系统”。前者搭载智能语义分析功能,设置薪酬福利、安全生产等模块,支持文字、语音、视频多种提案方式,系统引入AI智能应答,常见问题自动回复,复杂问题48小时内生成处理进度图。后者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职工代表身份认证、提案提交、审议表决全流程上链,确保民主程序可追溯、不可篡改。

三项制度保障全员参与。数字履职积分制将职工线上参与度与职称评审、先进评选挂钩;数据安全防护制实现民主管理数据零泄露;人才梯队培养制通过编制操作手册、开展专项培训,确保全员平等参与。同时,公司针对45岁以上职工开设的“数字扫盲专班”和青年职工结对辅导模式,让老职工数字工具使用率达到89%。

四项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安平供电公司工会通过AI算法分析历史数据智能推荐职代会议题;开发虚拟现实协商系统支持远程决策;建立穿透式跟踪模块监督提案执行;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量化评估。特别设立的“银发专家工作室”,让老职工的专业经验通过数字化方式赋能民主决策。

受益于安平供电公司的民主管理改革,58岁的运维师傅王建潮,曾经对智能手机操作一筹莫展。在青年员工的帮助下,他不仅学会了使用直通车系统,还通过视频方式提交了关于设备巡检的优化方案。“没想到我的建议三天就得到了回复,还被作为全公司设备巡检优质方案采纳了!”

据了解,项目实施以来,安平供电公司职工提案数量显著提升,提案处理周期大幅缩短,重大决策职工知晓率保持100%,职工满意度达到满分。供电服务规范率提升至99.73%,民主管理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技术创新必须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张鹏表示,民主管理就是要确保全员平等参与,如今的民主改革既满足了年轻群体对数字化方式的偏好,又让老职工的经验智慧通过新载体发光发热,实现了知识传承与管理创新的双赢。

国网安平供电公司职工正在云职代会管理系统上提交职工提案。

(河北工人报记者李昊男 通讯员尚军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葛慧君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结出硕果:河南同力水泥打造“线上练兵+线下实战+技能认定+奖励激励”闭环培训链,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生态圈;河南鲜菇坊依托“院士工作站”助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实现企业科研抱团创新;河南鼎力杆塔推行“能级工资”机制,让技能价值直接兑现……

近年来,驻马店市已培育形成覆盖101家企业、约4.7万名产业工人的“一企一品”品牌矩阵,释放多重红利:技能人才加速涌现,企业参与度、创新力显著提升,人才集聚效应增强。

驻马店将技能人才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打出“政策引领+模式创新+企业主体”组合拳,激活人才“蓄水池”。

素质提升:竞赛与奖励“齐头并进”

“我把每次竞赛都当成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机会。”河南鼎力杆塔股份有限公司焊工刘明阳深有感触。不久前,他在公司技术比武中拔得头筹,不仅获得5000元奖励,更实现了从普通焊工到车间副班长的晋升。

刘明阳的经历,正是驻马店市以技能竞赛打通成长通道、践行“技高者多得、有为者有位”理念的鲜活注脚。

驻马店市将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作为“产改”基础,持续发力构建职业技能提升体系。各级试点单位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与比武,近两年更是在全市掀起技能竞赛热潮:实施职工职业技能“双百”竞赛(百项市级竞赛、百名技术能手),覆盖280个市级项目(工种),吸引3.78万名职工参与,并带动县区开展245个县级项目竞赛,参赛职工2.33万人;领域多元化,行业群体覆盖面不断增加。

为破除技能晋升瓶颈,驻马店市总工会出台《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1-2025年)》,明确“技能成就与职业发展、经济报酬紧密挂钩”的政策导向,明确激励措施畅通成长通道、提升待遇。

成效也随之而来,在近两年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中,产业工人比例不断提高。2023年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评选中,来自一线的产业工人占比达47.2%,“天中工匠”评选中,产业工人占比达63%。

产教融合:课堂和生产线“无缝对接”

助力一线劳动者由“工”变“匠”,是驻马店深化“产改”的关键一招。近两年,驻马店市总指导各县区建立工匠学院9家。这些学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探索特色培育模式:遂平工匠学院建立“工会+学校+企业”联动机制;西平县采取“工匠学院+实训基地”的培训模式,向社会输送焊工、钳工、维修工1369人。

“工匠学院已成为我们学习、提升、交流、展示的平台。”荣获“遂平工匠”称号后,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遂平有限公司技术员薛永飞表示,能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和工匠学院的培训、培育密不可分。

产教融合的深度,更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上。天中啤酒有限公司负责人对黄淮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赞不绝口:“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在酒品研发上的优势与我们现代化的生产、酿造技艺,二者深度融合,为我们在本地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产改”关键切入点,驻马店市总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示范点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53家企业建立示范点,示范带动培养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黄淮学院联合多家单位共建“先进储能技术行业学院”,打造深度合作的育人体系;西平县职教中心与漯河市中科新材、厦门东明科技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阵地强化:搭筑产业工人权益“服务台”

近两年,驻马店各级工会组织劳模工匠、思政辅导员深入企业一线,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举办相关活动1069场,覆盖职工超10.5万人次。

聚焦权益保障核心,驻马店工会系统高效运转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调解有力,全市12个工会调解组织、28名调解员参与劳动争议调解1700余起,成功化解1006起;协商深入,通过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近两年企业发出要约6007份,回应5788份,签订集体合同5114份,覆盖职工近65万人次。

全市各级工会持续拓展服务维度:西平县总工会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进企业”讲座60多场。新蔡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共调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73件,“法院+工会”调解服务团队共参与调解案件100余起,人民调解中心共调解232件案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80万元……

驻马店市总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增强“产改”合力,为产业工人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优化成长环境;同时加速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9月12日企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