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8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缓缓注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邵永铁路Ⅰ标黄塘乡特大桥跨G356国道连续梁顺利完成合龙,标志着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为后续架梁作业,实现全线贯通打下坚实基础。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69_4096x10000.jpeg新建邵阳至永州铁路全长约9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中铁四局承建的邵永高铁1标正线长34.233公里,施工内容包括车站、桥梁、路基、隧道、梁场等。黄塘乡特大桥连续梁全长136米,采用(40+56+40)米连续梁跨越车流量极大的G356国道,交通疏导压力大,需与交管部门紧密协作保安全、畅交通。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团队灵活运用支架、挂篮等多种工艺,确保施工有序推进。邵永铁路建成后,邵阳至永州将实现快速通达,沿线地区特色农产品可借助高效的铁路物流网络进入更广阔市场,并通过交通枢纽辐射至周边经济圈,同时铁路的开通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推动当地农民投身民宿经营、乡村旅游及土特产销售等配套产业,进一步提升群众收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曹春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日前,天津市武清区新建光明道中学教学楼EPC总承包项目全面交付使用,标志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深耕教育基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67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68_4096x10000.jpeg自2024年10月开工以来,承担施工任务的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接触网二分公司首抓“保障先行”,快速推进临时建设(用水、用电管网铺设、平整施工道路),紧密与设计、监理单位配合,明确质量安全标准,提升建筑抗震性能。据悉,天津市武清区新建光明道中学教学楼EPC总承包项目交付使用后,直接为光明道中学新增600个学位,缓解了片区学位紧张的状况,更以优质的建筑品质改善了区域教学环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肖晴宇 王锴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长沙市2025年“质量月”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观摩会在长沙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项目举办。本次活动由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承办,中建五局三公司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市建设行业的150余名代表参加。
作为协办单位,中建五局三公司将长沙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项目作为展示载体,全方位呈现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及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项目建设中,创新采用“BIM+装配式机电”一体化设计施工模式,实现全流程高效管控:BIM模型贯穿前期规划、设计优化至现场施工全阶段,以“一张蓝图管到底”的理念提前规避设计冲突与施工难点;大管径工艺管道、核心泵组等设备构件均在装配式工厂完成标准化预制,凭借高精度构件质量保障现场快速装配,显著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人力成本,成为智能建造技术落地的典型范例。
活动现场,观摩代表团通过实地观摩项目施工区域、查看工艺样板展示、参与技术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入了解项目在BIM技术深度应用、装配式施工标准化、智慧工地平台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谢碧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国铁南宁局组织500名施工人员在柳州南站六场进行线路维修施工。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87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88_4096x10000.jpeg面对近期多项铁路施工任务交织的挑战,国铁南宁局科学统筹施工组织与设备维护,将秋季设备检查鉴定与线路大修、维修施工同步推进,实现“施工+秋检”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设备质量与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文毅 记者 徐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肉眼看上去光滑平整的铁路钢轨,内部可能会有微小的损伤,如果不及时发现,就有断裂的风险,需要我们周期性地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查。”在临河至策克铁路线上,中铁六局运营维管中心临策铁路探伤车间负责人张楠正在对临策铁路管段线路进行探伤作业。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86_4096x10000.jpeg张楠所说的探伤检查是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铁路钢轨进行的定期检查,由于列车运行产生的冲击、摩擦等作用,钢轨易出现裂纹等损伤,若不及时发现,会引发钢轨折断的风险,尺寸往往仅有几毫米,且隐匿于肉眼无法企及之处,探伤作业就是利用钢轨探伤仪的超声波对钢轨内部和表面一些眼睛看不到、手摸不到的微小伤损进行检测,通过传感器以波形的方式呈现在电子显示屏上,就像“探伤医生”给病人做B超,全力探寻并精准发现那些潜藏于钢轨内部的隐秘“病变”,从而对症下药,靶向发力,对钢轨进行精准“治疗”。在768公里的临策铁路线上,常年驻守着39名探伤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探伤任务,他们合理划分为两个双轨探伤组、一个单轨探伤组和一个回放组5个工作组,负责全线的区间、站线和道岔探伤检查工作。骄阳中,探伤人员蹲在临策铁路海日罕车站不远处的钢轨间,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远远望去,好似整个车站和探伤人员都漂浮在热浪中。天窗点内,探伤人员推着单轨探伤仪,双脚稳稳地踏在枕木与碎石之上,徐徐前行,“我们现在使用的探伤仪配备了7个功能各异的探头以及9个独立通道,巧妙运用‘穿透’与‘反射’这两种先进的探伤方法,对整根钢轨展开全方位、无死角的探伤检测。”探伤人员一边走,一边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变化。一旦探测到钢轨存在异常状况,显示屏之上便会即时呈现出特定的波形图案,并同步发出“滴滴滴”的异常声响,图像与声音的有效结合,使得钢轨探伤工作变得更为精准高效。此时,执机手便会立刻侧耳凝神倾听,同时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锤子,精准地对准钢轨面敲击数下,通过“望闻问切”的专业操作,确保及时且准确作出判断。此外,探伤数据回放班组的专业技术人员会对探伤人员采集回的数据进行细致入微的回放分析,针对每一个波形展开深度“解读”,再次进行严谨的分析判断。借助现场探伤与数据回放“双保险”式的操作流程,确保及时察觉钢轨所潜藏的隐患,在确认为重伤钢轨后,探伤人员会在轨腰上用三角符号标注出来,并填写重伤钢轨通知单后,通知管辖线路车间,进行及时更换,今年以来,探伤人员已发现重伤钢轨达195根。正因为有钢轨“探伤医生”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一丝不苟地为钢轨“把脉问诊”,将安全隐患消弭于无形,让临策钢铁得以安全驰骋。正如一位探伤人员所言:“铁路线路连着千家万户,我们的工作必须万无一失。”这份无声的坚守,正是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石。(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郭志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京东集团围绕“数实共链 智享全球”主题,全面展现了在零售、物流、科技、工业及健康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据悉,京东外卖、七鲜小厨、七鲜美食MALL、京东旅行、京东家政等京东本地业务首次亮相服贸会。已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京东物流,正加速构建以海外仓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众多客户需求下,京东物流已新增超过30个海外仓库,构建了行业领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网络。作为京东建设国际供应链能力的重要一环,京东产发在今年的服贸会期间将向合作伙伴展现其在亚太、欧美、中东等9个国家超50个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国际业务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供应链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助力当地合作伙伴提升供应链效率,实现从“技术设施提供商”升级为“中企出海供应链首选品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盛大开幕。作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中央企业代表,中智集团以“AI点燃人力引擎 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亮相首钢园13号馆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展区。展位现场,心理机器人“智未来”引人注目。通过将人工智能与积极心理学创新深度融合,该机器人利用20秒的快速互动,为参展观众提供即时的“情绪充电”。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83_4096x10000.jpeg此外,覆盖人才招聘、人才管理、薪酬福利、灵活用工等领域的AI赋能场景,给观众带来人力资源服务新产品的实景展示与互动体验。其中,基于自研国产大模型打造的“AI数字人智能招聘面试”,打破行业预置题库的局限,智能生成千人千面的面试计划,重塑人才评估新范式。据介绍,“AI赋能”是中智集团在数字化浪潮下的核心抓手。例如,传统招聘中“人找岗”模式效率低下、适配精度不足,通过AI赋能,打通“行业-企业-岗位-人才”多维度图谱,中智集团将传统匹配逻辑重构为“智能网生态”,依托垂类模型优势进行动态校准,实现精准人岗匹配,从而大幅提升招聘效率与适配精度。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85_4096x10000.jpeg“作为智慧人力生态创领者,中智集团将以本届服贸会为战略平台,持续深化AI技术在人力资本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在本届服贸会开幕式峰会上,中智集团董事长卜玉龙表示,中智集团将依托央企“国家队”的资源整合与生态构建能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小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2日上午9时,随着最后一次爆破成功实施,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黑岩寨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新渝万高铁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724_4096x10000.jpeg黑岩寨隧道位于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境内,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隧道,全长3465米。该隧道地处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显著,最大埋深约250米,为高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瓦斯及有害气体逸出、砂岩与泥岩交互层易坍塌等不利因素,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729_4096x10000.jpeg自黑岩寨隧道开工建设以来,施工单位创新采用“36米液压栈桥+全幅仰拱钢模板”组合工艺,配套智能衬砌台车、全自动锚杆钻机、隧道全断面扫描仪等先进设备,严格落实“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施工原则,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筑牢施工安全质量防线。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731_4096x10000.jpeg据了解,新渝万高铁正线全长25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连接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快速通道。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大幅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既便利群众出行,又能加速区域资源要素流动,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助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台记者 李洪淼 刘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0日清晨6时,可可西里地区突降大雪,冷风裹挟着雪花吹打在脸上,像刀片刮过皮肤。在青藏铁路可可西里至五道梁站间网围栏外,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的47名干部职工整装列队,准备进行大机捣固作业。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71_4096x10000.jpeg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74_4096x10000.jpeg“雪天路滑,大家上道时注意脚下安全,防止滑倒。”车间副主任安玉军的声音穿透风雪。为提高线路质量,从9月5日开始,格尔木工务段对可可西里地区147.69公里线路开展了大机捣固施工,通过捣固,强化线路的平顺性,提升旅客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6时20分,“天窗”命令下达。伴随汽笛声,两台捣固作业车两侧的镐头同步升降,一次次精准插入钢轨下面,通过横向、纵向垂直下压和高频振动,消除道砟间的间隙。作业车前方100米处,安玉军俯身不停地在钢轨上做标记。“有的道砟下面压着电务设备引接线,必须仔细巡查做好标记,防止捣断引接线而引起设备故障。”安玉军说。在捣固作业车后方,职工刘宝宝推着轨道检查仪,与另一名拿着道尺的职工相互配合,对作业后的线路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等进行检查记录。他目光专注,时而跪在轨道旁,脸几乎贴到冰凉的钢轨上观察,时而停下脚步,盯着仪表盘调试仪器。“在这种寒冷天气,仪器也会‘感冒’,必须加倍仔细。”刘宝宝说。为确保数据准确,他给轨道检查仪面板套上了一个塑料袋来保暖,雪花落进衣领,他却浑然不觉。紧随刘宝宝身后,工长兰新彦带领着封镐窝小组,进行道床回填和线路外观整理。风雪中,他们配合默契,紧跟捣固车的进度。9时许,风雪渐停。经过3小时奋战,3.8公里线路的大机捣固作业全部完成,轨检车数据显示,轨道质量指数TQI从7.65降至3.62,线路开通使用,职工们有序撤离线路。此时的可可西里,天地白茫茫一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东科力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4 小时前
9月11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深圳建筑业协会主办,深铁建设、中建南方、中建二局承办的2025年质量月启动仪式暨现场质量安全环境典型项目观摩会在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举行。来自行业协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的300余名负责人及资深专家齐聚现场,通过实地观摩与专题研讨,交流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在质量管控、技术创新、绿色施工等领域的实践经验。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70_4096x10000.jpeg作为全国“质量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旨在落实质量强国建设部署,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深圳建筑业协会等主办单位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要以典型项目为标杆,推动工程质量管控模式升级;深铁建设、中建南方、中建二局等承办单位代表分享了在交通枢纽工程中践行“精益建造”的经验。行业专家围绕“复杂地质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标准化”“智慧工地实效应用”三大议题展开研讨,为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参考。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73_4096x10000.jpeg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由中建南方、中建二局承建的西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达13.56万平方米,基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引入“4高铁+2城际+4地铁”,成为国内最大轨道交通换乘站。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现场施工,通过设置党员创新工作室、组建专业创新团队,大力推进项目创新创效、技术攻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效赋能。项目在技术攻坚、绿色施工、智慧管理方面的务实创新,成为现场关注焦点。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5/09/12/2569475_4096x10000.jpeg活动同期还举办“质量月”公益培训,9月11日至12日在深圳开展。各行业专家针对工程质量管理与创优经验,问题解决型、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及案例,企业群众性质量活动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吸引近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友婷)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