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1059期】喝本土产的“奶”,赚发明的钱
有的基层在发展过程中,总习惯性地一味沿袭着“众里寻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寻找、引进适用于本单位的机械设备,不断地在实际操作中熟悉新设备带来的不适应,而没真正思考新设备的反刍期带来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消耗,没真正利用班组这个有效载体,去发明适应于本单位的机械设备。【跟帖1059期】喝本土产的“奶”,赚发明的钱金银贵 10月31日,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企业管理科,采访了该矿QC活动的负责人吴奇,这名已负责该项目近10年的汉子,在谈到企业QC活动时,露出了一脸的忧郁。
“2000年,我们从生产科接手负责QC科研这个项目,那时,QC也仅仅就是些小改小革。在经历了近10年时间磨合,虽然QC已从单纯的小改小革发展到了现在的对机械设备的发明,但QC活动却越来越低迷,员工不再像当初那么充满了激情。”看着笔者满脸的诧异表情,吴奇告诉笔者,之所以出现如今的状况,这和个别单位领导的短浅意识有关。因为搞QC活动,不仅耗时,而且还误工。凡是一些搞QC的,都是些班组里的生产骨干,都是些精英,说白了,就是些脑瓜子灵活的。个别领导认为,把他们投入到不知道结果的QC活动中去,还不如将他们安排到生产现场,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笔者看了看,该矿2011年基层连队QC课题共计27个,全矿19个基层连队,平均一个队只能分摊到1.42个课题,这还没除去有些基层连队发布的QC课题有3至4个之多。
可为什么有的基层连队QC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连队却是死气沉沉,反差之大,让人瞠目。
随后,笔者来到了该矿掘进四队,这个今年QC活动搞得最火的一个基层连队,不仅给QC活动小组提供试验场所,而且在人力,财力上开绿灯。今年,他们仅在QC发明上所带来的直接收益就达到了12万之多,而隐形的创效则高达数十万。
接下来,笔者采访了掘进一队队长赵宗林,因为在下半年,他们的《优化炮眼布置提高掘进单进》课题还没发布就胎死腹中,谈到这个课题的失败,他说,队上最近所施工的工作面特别困难,连后勤员工都补足到生产班组去了,没有过多的人来搞啥子QC了。但当笔者提到掘进四队也正面临生产任务紧,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但QC搞得风风火火时,他沉默了。
笔者了解到,在没开展QC活动的基层连队,材料的消耗,购买新设备资金的投入比搞QC活动的连队高出近4个百分点,按每个连队每个月接24万元计算,要多消耗9600元。
吴奇告诉笔者,今年,松藻煤矿QC发明创效有168.5万元,这和年产105万吨的矿井是不匹配的。而QC发明,作为企业,只能引导和鼓励他们搞,而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导致QC发明逐渐开始趋于低迷的状态,最主要还是基层连队本身。他只希望作为基层连队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依靠员工搞QC发明,不仅能激活细胞的活力,更能给本单位创效增收。
支持一个,写的棒啊 QC是现在班组重点开展的活动之一,学习了 学习了 谢谢各位老师,还望多拍砖! 有深度,赞一个! 每次看见老师的作品无论是标题,还是文章内容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机会请老师多指教,谢谢! 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相互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