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年终焦虑症”折射出非理性心态和机制的弊端
“年终焦虑症”折射出非理性心态和机制的弊端根据最新的调查,中国6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已患上了“年终恐惧症”。根据个人观察,“年终恐惧症”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心态因素。
客观上说,年底工作集中,事务繁多,总结、考核、计划、各种材料、年会,有时需要好几个工作同时进行,对于分身无术的职工来说,只能压缩休息时间。除此之外,还要面临职场风险,节日人情世故。根据搜狐网今年12月7日开始的一项调查,小职员、国企员工、销售员等职业成为了承受年终压力的主要人群。而小职员约占这类人群的一半以上。其中,“没有年终奖”、“工作不理想”、“业绩没完成”等成为了压力的主要来源。而超过40%以上的受调查人表示“没有一毛钱”的年终奖。另外,婚姻、买房、孩子上学等方面的压力,都构成了年底焦虑的一部分。
实际上,不只是年底,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现实社会是变化迅速的社会,人们需要不断适应周围变化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其被动地承受各种焦虑,不如主动转变并放平自己的心态,做好无法逃避的工作,做好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不要让超过个人能力与精力范围的事情成为自己前行的羁绊,有些需要舍弃的东西还是要果断地放弃。把精力集中到那些能够做好的事情上。即使如此,自己也未必能够做好,因为每件事情背后,都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并非靠个人之力能够左右。只有排除各种不必要的焦虑,才能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更好。
同时,焦虑的背后,也折射出社会保障、企业运行机制的不合理之处。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无论社会还是企业都要关注职工的需求,倾听职工的意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加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比如房价虚高、学费高昂甚至看病贵、看病难等带来的压力,这需要社会统筹规划,为职工提供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而来自单位内部管理以及考核方面的压力,需要单位打开减压舱,为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探索更多途径。比如当前风行班组的职工话吧就是很好的减压方式。此外,企业应该坚持民主管理,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待职工。制定更加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看一下在职工所做的工作中,哪些是企业必须,哪些是形式主义,做了无用功。
就拿总结来说,现实中有多少总结还实话实说。许多实际上已沦为形式主义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现在网络代写总结之所以盛行,形式主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因素。许多总结材料不讲实效,一些更是规定字数,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不知道里面会挤出多少水分。一些会议以及上报的材料,还是要讲究实效为好,不要让职工疲于应付,最后对双方都不利。 “年终焦虑症”折射出非理性心态和机制的弊端
的确如此!!! 的确如此,社会浮躁的表现之一吧! ,孙老师的评论就是精辟!! 学习老师佳作 认真学习孙建文老师的文章,说理太透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