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是官本位意识对教育的浸淫太重
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是官本位意识对教育的浸淫太重科学泰斗钱学森去世了,人们在缅怀其丰功伟绩的同时,提说的最多的,是他生前对中国教育的发问,即中国教育因何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对钱老先生的这个问题,众人七嘴八舌,各执其见,其中不乏灼目之语。然在下以为,以钱老先生之聪颖智慧和深厚阅历,对此问题应当是自有答案在其心中。只不过碍于种种缘由,不便说出,故将问题抛给大家,以期引起众人的重视而已。
本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亦从未踏入大学门槛一步,对世事知之甚少,对当今大学更是一团漆黑。但通过读书,对“五四”以来不少有建树的知名学者当年求学的经历浅有了解,我的印象里,学者们当年尽管简衣陋食,条件很差很苦,但有一点却让人十分仰慕,那就是能够固守学人精神自由的良好学风。比如那时的北大清华和当年的西南联大,涌现出了多少风骨棱棱卓有建树的知名学子呵!
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从条件上规模上看,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的不懈努力,也使大众的文化素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要说不足的地方,我感觉就是官本位意识对教育的浸淫太重。
从上世纪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应试教育功利化办学,整整60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至今还没有步入正途。大学体制的日益官僚化不说了,就连一所县办中学都要分什么副县级副科级,学校的校长本应是以做一个称职的教育家为己任的,却把眼睛一门心思盯在那把官椅上,这样的情况下能办好教育?
一个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作出成绩,马上奖给他一顶官帽,一名学者在其擅长的领域结出枚硕果,立马提拔他当官,如此以官位的高低褒贬一个人的价值,其对教育对学术的摧残可想而知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数十年积弊成渊,再加上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培养不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理所当然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