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阿明 发表于 2012-5-3 15:27:07

古韵徽州多眷恋——徽派建筑巡礼 文图:范明

古韵徽州多眷恋
——徽派建筑巡礼
文图:范明

粉墙黛瓦、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庭院阁楼、茶园飘香、小桥流水人家……
不管你去没有去过江南,从字里行间的文意便知道,这便是对徽州民居、生产、生活的印象了。
2012年4月下旬,利用休假期间,笔者南过黄河、直穿淮河下江南,来到千里之外的黄山市徽州区等处游历,一了令人久久梦萦的徽州情思。
“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曲、文学家汤显祖曾在游历了徽州之后,以此诗句来表达对徽州这片土地的眷念之情。
徽州向有“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的描绘。境内岭谷交错、清流环绕、山清水秀,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多少文人墨客对她产生了念慕之情,更有甚者“爱其山水清沏,遂而久居也”。
因自己有宋•刘彝《画旨》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膜拜情结”,4月19日由黄山市屯溪区乘车至歙县岩寺镇,徒步到“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进行耳渲目染,再乘乡村公交细览“潜口民宅”和远眺呈坎全景,一天里、一路上可谓是大饱眼福、直呼过瘾。而之所以没有选择跟从团旅,是因为不喜欢赶集式的“被导游”,走马观花,甚是肤浅。哪有对感兴趣的文化元素多问问、细看看,对“不感冒”的“熟景”选择忽略,来的这般自由与洒脱。
“百度“所查,在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和祁门,该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游走在岩寺镇村落之中,虽然现代的文明不断改变着这里的面貌,但近千年遗留在这里的徽州古韵,清晰可见。褪色斑驳的“贞白里”牌坊、古朴庄重的“郑氏宗祠”、普通民居和小到村牌等建筑,都存留着徽派建筑的风格。并且为了搞好保护工作,县政府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和利用工程,在潜口镇还看到悬挂有“强力推进改徽、保徽、建徽”的标语。
借着来到潜口前街一户门前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前堂里劈竹条。经问得知他叫吴春来,是竹篾编制的世家,编制后的篮子、筐子等用具,逢集时变卖后以增加收入。他说竹子山上很多,也很重要,吃的是竹笋,盖房用竹竿,还可以做竹排、造纸等等。看到我拍照,他甚是平淡,当我说可以洗出来寄给他时,很是高兴,并要我记下了地址和邮政编码。看来我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承诺了。一会儿,他便唤来老伴和孙子、还有邻居来一起热闹合影。
中午,在潜口镇吃过徽州风味小吃“蝴蝶面”,登上古老地已长满灌木的“下尖塔”,走进了具有徽派建筑代表的“潜口民宅”博物馆,该景点根据国家“四部委”的通知,于2008年3月26日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但要登记领票。纵览该建筑群坐西朝东,“非”字形布局两边各五部分,左边有程培本堂、洪宅、古戏台,右边有汪顺昌宅、义仁堂、万盛记等。
在院内管理方为每座民宅制作了木制标牌,刻有中英文说明。其中记载程培本堂是,建于晚晴光绪三十二年,房主程云卿当时在南通、上海一带开店铺经商,家业兴旺。回乡后兴建了此宅。该宅由前后两进及厨房和左侧厅组合而成,大门套间及左右两廊装修十分考究,窗栏板上刻有西湖景色,反映渔、樵、耕、读等世俗生活的雕刻。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畊礼堂中,中堂之上放有一面镜子,两旁挂有“松龄竟岁月,鹤寿纪春秋”的对联,两侧悬挂有反映儿童嬉戏的木框画等装饰。向上看有一方天井,四周有对称的狮子、麒麟、松鹤等木雕衬托。
端详民居结构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其中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外部造型上,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层层叠摞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各具韵味。
当日恰逢当地一所小学在这里开展“品德教育”方面的实践课,看到孩子们在诚仁堂中,习作、嬉笑或玩耍,为这些古朴的老建筑注入了许多欢快的空气和多彩的颜色。
下午一点多本想到新安江畔转一转,却搭错车行进的的方向,听车上的村民介绍,那里也是个优美的景点,时间倒还充裕,便心安理得的去了。车上的人都讲方言,说的快了我这个北方人不好懂,且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如黟县话“猫”读成“命”;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因为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0分钟光景就到了呈坎村,车上当地的人多是去赶集的,而我看中了村对面的一处山岗,目的是观景为主。这里的景色果然宜人,村后面是高低起伏的山峦,村前面是一条小河淙淙流过,有窄狭,也有平坦,并在这里汇聚成一个不规则形小湖面,把唯美的徽派民居倒映其中,宛如世外桃源。这是我的相机派上了大用场,调为手动模式拍了一个横向全景图,以待日后再赏。
这次游走,更进一步加深对徽派建筑的了解,包括这次的婺源、黄山、黄山老街之行,都给我留下了独特的印象,体验了细腻的文化、风俗。
说起婺源的水,也许比不上乌镇的枕水人家,或不及周庄的小河泛舟,但春天的四月,当你走在李坑村的巷子里,远处望,山坡上金黄的油菜花、高大的香樟树使人大呼舒畅;两边看,青砖黛瓦马头墙,诠释着徽派建筑的淡雅与精致;朝下瞧,不只是从哪个山洼子里流出的水,汇聚成小溪,从你的脚下汩汩流淌,这是你的心也徜徉起来,双脚也不时踏过小桥,呼吸着带着花香的空气,真是惬意极了。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每个民族、地域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在世界上获得一席之地。
感觉徽州建筑的美妙就在于她所表现出地域的精气神所在,房屋、山川、河流、田野与树木等自然融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徽州整体上的和谐优美,徽州村落也不亏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了。






































             size]

ljtao 发表于 2012-5-3 16:06:24

一弯新月 发表于 2012-5-3 19:54:12

方框生活 发表于 2012-5-4 14:07:54

范大师那天慌忙的转到黄山收获皮风啊

塔河油田阿明 发表于 2012-5-5 20:59:02

呵呵 O(∩_∩)O谢谢 夸俺

荷花 发表于 2012-5-7 12:32:53

谢谢范老师的分享,图文并茂,真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韵徽州多眷恋——徽派建筑巡礼 文图: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