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度与薪酬成“反比”是工资长期滞涨的“后遗症”
据今年8月31日《北京晚报》报道称:“今年中国公司薪酬增长9.44%,但员工的敬业指数却创下新低。”这一报道,不禁让人大跌眼镜,而多数身处企业一线的员工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就是,他们知道:这是企业工资长期滞涨带来的“后遗症。”中国历来是一个“不患寡,患不均”的国度。与拿着高额薪酬,处于企业高层运筹帷幄的那些人相比,普通职工就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如果说企业高管们,是遨游在大海中的一轮巨舰,那么,普通职工就是漂流在汪洋大海上的一艘小船,巨浪袭来,更显巨舰之雄伟,身姿之矫健,而小船在巨浪面前,就不止是惊悚了,而是有可能被彻底葬身汪洋大海之中。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相呼应的是,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据经济学家预测,粮油肉蛋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物资,在短暂调整后,目前仍在继续冲高,若目前滞缓的经济形势仍无改观,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再创新高,达到历史的新高点。而从职工常挂在嘴边的“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职工的收入已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完全不成正比,分配制度不公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工的工资上调“9.44%”,对于职工应付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只能是杯水车薪,而职工在盼望工资增长的过程中,最初努力工作的激情,早已被连续多年的工资滞涨弄的筋疲力尽,从高点滑向低点需要过程,而从低点向高点进行反弹,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和企业若不痛下决心,在以分配体制为焦点的各项机制的改革、完善上动一番脑筋,实难挽回这一局面。
企业之所以长期工资滞涨,与没有形成企业工资递增法律条款进行约束有很大关系,在工资增长与否、涨多涨少上的随意性,让企业在工资增长上,长期对职工采取了不予增长、放缓增长等一系列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造成当前企业薪酬增长,员工敬业度反降的根本原因。令人欣喜的是,这一不规范、不正常的现象,已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涉及企业员工薪酬增长和递增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将在广泛征求意见后付诸实施。
“年年无望年年望”,这句话深切表达出了职工对于工资增长的朴素愿望,在持续无望后,敬业度下降亦在情理之中。职工都是好职工,也乐于用敬业度表现对企业的热爱,只要薪酬给付合理,并有工资递增的保障,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事情。
职工的工资上调“9.44%”,对于职工应付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只能是杯水车薪,而职工在盼望工资增长的过程中,最初努力工作的激情,早已被连续多年的工资滞涨弄的筋疲力尽,从高点滑向低点需要过程,而从低点向高点进行反弹,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和企业若不痛下决心,在以分配体制为焦点的各项机制的改革、完善上动一番脑筋,实难挽回这一局面。
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回 1楼(爱好作为) 的帖子
谢谢爱好作为老师。回 2楼(敬业心) 的帖子
谢谢敬业心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