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改变描述管道人的幸福定义
朱玉琳“在一线施工,您觉得幸福吗?”2012年10月26日,应中石油管道四公司记者站要求,我对苍梧-贺州支线的多个机组员工进行了一次“幸福”采访。面对录像机的镜头,员工们带着羞涩的笑容道出了他们心中不一样的幸福定义。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福利待遇的提高和受到外界的关注等都成为员工们幸福的源泉。
生产生活上水平,幸福源于满足
60年代老管道人对幸福的定义多与十几年前的管道建设作比较。“幸福是相对的,与以前手拉肩扛的年代比,现在幸福多了。”年近50的老管道人张海波回忆说:“以前是住草棚、睡大坑,风里来雨里去,现在是住楼房、睡标间,去工地车接车送,一线生活条件好了就是幸福。”在老张的话语间充满了对目前物质条件的满足和感叹。走进现代化的管道施工现场,这里早已告别了单纯的人力作业。挖掘机、吊管机、移动电站、全自动焊机等等高科技设备“武装”着全新的管道建设队伍,日焊接百道口早已不是梦想。老张说:“知足者常乐,如今管道一线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些变化,我达心里就高兴,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福利培训双收获,幸福源于被关注
与老同志的忆苦思甜不同,70、80年代的管道人更看重的是企业对一线员工的关注。福利待遇和人才培养成为70后、80后管道工人幸福的指标。今年十一期间,管道四公司下发了《提高国内一线员工待遇》的文件,一时间成为了大家的共同话题。刚收到2459元轮休补贴的防腐工李江涛高兴地说:“以前上线没日没夜,没周末没假期没休息,直到活完了才能回家。现在可好了,有了轮休政策,上线时间长还有了补贴,这就是幸福。”同时,不少80后管道工人表现出对公司邀请老师到一线培训的认可。从中受益的安全员张金锁认为近几年公司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取证上岗的力度,很多知识水平不高的员工通过培训学到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极大地激发了一线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热情。10月30号又有32名一线员工接受安全培训、考试,取得了安全员资格证。拿到资格证的刘旭高兴地说:“公司大力培养我们,不但让我多了一份工作技能,还让我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再不像以前那样茫然。公司的种种措施,让我觉得温暖、贴心,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也许这种感觉就是一种幸福。”
媒体聚焦管道人,幸福源于骄傲
比起由切身利益带来的幸福,不少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媒体的关注和大家的认可,这种荣誉和自豪也是一种幸福。10月11日至1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了管道四公司陈光机组在缅甸施工的情况;10月16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西气东输三线开工进行了集中报道。大家都为管道工人登上了国家媒体而欢欣鼓舞。机组长卢晓光说:“以前电视上老看到的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石油工人的辛苦,如今我们也成了新闻、报纸的主角,全国人民都通过这些认识了我们,了解了管道人有多不容易,这种说不出的激动就是幸福。”
通过几天的采访,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线管道员工在生产生活和思想素质上的改变。不同年代的管道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着自己的幸福观。总而言之,幸福源自与以往的不同,源自身边的点滴改变。用大家的话说就是:“幸福是种感觉,是内心的喜悦,是外在的提升,是种幸福的滋味。” 尽管我们的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有差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十年是一个明显的变迁符号,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过去想也不敢想的生活图景已经变成现实,这一切源于国家爱民亲民利民的好政策,学会感恩并为今后的幸福生活而奋斗,是我们每名员工应该努力去做的。读完朱玉林老师温情脉脉的文章,心声诸多感慨,支持朱老师好文。 谢谢刘老师的好评价 朱老师总是用不一样的视角采写稿件,受益匪浅 老师的文字好朴实!学习! 谢谢以上两位老师的点评,也请指出我文章中的不足,谢谢 标题有问题,会使人误读,让人产生歧义。 各位老师要找出文章的毛病来,那才是真正的为作者负责哈。 挥去施工中种种辛劳,今天管道工人的心中是幸福的,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的油气事业贡献着力量。这句话调子有点高。 防腐工李江涛拿着刚下发的2459元轮休补贴高兴地说。确实幸福啊
(刚下发的)不通顺
回 7楼(初卫平) 的帖子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调子一点都不高。管道工人就是在用自己的血汗去铸造祖国的油气管线。如果没有管道工人,谁家的汽车能用上油?谁家的厨房能用上天然气?本身我们在谈“十八大”就是一个基调很高的事,为什么我们要含蓄?我想如果初老师能和我一起去趟焊接现场,爬一爬广西的大山小岭,就不会觉得我是在唱高调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