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逆向思维 把“不可能”变可能
创新要逆向思维 把“不可能”变可能王明明 3月30日,来自全国企业的53名班组员工如约上线聚到平台主题聊天室,参与“班组天地”报道主题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期“班组天地”所做的“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这一报道,还需进一步从企业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深入挖掘,不能让一句“不可能”把职工创新的热情在萌芽状态就消失。大家纷纷发表观点,提出对职工的创新萌动慎说“不可能”,要找出“不可能”的内因和外因,进行逆向思维 ,把“不可能”变可能 。反思为什么“大多数班组职工摸不到创新的边儿”?
大家探讨企业创新力不足问题时,想到了内在因素,一是、不能脱离班组和班组员工这两个层面,提升创新力要想到班组职工的困惑是什么,有怎样想法,有何妙招,去解决职工遇到问题。二是、从实际出发,要善于从一线班组的工作中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职工愿意进行创新,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哪?三是、要从事件本身去挖掘,以小见大,找到蹊径,就一定能够激发班组员工的创新能力。就如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岱河矿业公司在面对创新力不足的情况下,不断激发班组创新能力方面,注重“创新土壤”的培育,万物生长都要有良好的根基,班组员工的创新要有好的“土壤”,培养和带动职工创新的热情,从思想上让职工不“等、靠、要”,即不能等待别人的创新出来后,我们再进行同样的创新,那样就落后了;不能光靠着企业的树荫乘凉,而忽略自己本身的“阴凉地”;不能等着企业要创新了,员工再去创新,要主动为企业的创新出谋划策,为企业的创新尽力。
找到制约员工创新的外在因素
制约员工创新的外在因素,是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完善的激励,员工的创新激情就迸发不出来,因此,用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是解决制约员工创新的途径之一。创新的外在因素,还在于有个良好的氛围,企业为职工创新搭建各种创新的平台,如开办“技术创新交流沙龙”,让职工进行自由的面对面交流,及时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意见,更好的促进员工的技能素质提高和理论知识的增长。还有制约员工的创新外在因素是,培训内容不能太空洞,技术含量也不能起点过高,最好是针对员工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才好,打好基础,员工创新才有希望 。我们所谓的创新有时候真实性不高,原因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想到了个好点子是创新,但是实际呢很多人之前早就发现了不过对自己的点子宣传不够,有些点子甚至成了压箱底的陈芝麻烂谷子,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提高对金点子的宣传力度 这样才能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为大家所用。
正视创新的差距
“提升创新力首先班组员工要明确自身所处企业在周边,同类行业中处在什么位置,有何差距,如何能够赶超,作为员工要赶超还要看能做到什么,进行对比,正视差距。看不到差距,就找不到创新的方向,这个对比应该是全方位的,可以放眼全国,甚至放眼世界!”讨论中古古小老师提出了要正视创新的差距的观点。笔者认为找到差距后,就要找到解决差距好的途径,如“加强创新能力培训和思维训练”、不能刹了员工创新的车等,只有正视差距,班组员工才能有创新的动力,才能在差距中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第一次写主持词,本着学习的态度进行尝试,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帮助学生看到差距,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上期我的标题被康总指出了,王老师不能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只有正视差距,班组员工才能有创新的动力,才能在差距中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我们都在学习中。 学习王老师的主持词,分析很到位,“大号基础”打好吧 内容不错,值得学习。
建议笔者回来看看。
回 2楼(cmfrjtly) 的帖子
谢谢罗勇老师指导,我会修改的。回 3楼(马兵) 的帖子
感谢马兵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请多多提出批评。回 4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谢谢为生歌唱老师的关注和点评,请多多指导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