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比武素描】年复一年的技术比武怎样搞?
一年一度的技术比武又将开始,如何把技术比武的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最终取得安全什产的好效果,的确是需要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在企业长期的职工技术比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应付的问题。从企业来说,每年要完成培训任务,否则,上级要考核。对职工而言,反正都是那么一回事,勉强而为之。如此年复一年的技术比武,似同一日三餐一样,由于内容枯燥,品种单一,缺乏针对性,职工感觉味同嚼蜡。其现状是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职工也在被动中耗费了时间和精力。用一句话来说,叫“既费马达又费电”。
在这种状况下,其结果可想而知,现场违章作业、事故频繁发生。
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出在过程与结果上。技术比武既要看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检验培训工作的得失最终要以安全的结果来评判。不能技术比武是一套,日常作业又是另一套。
【经验介绍】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呢。
在这方面,重庆能源集团永荣专用铁路的做法不妨值得借鉴。
截止2008年8月29日,该专用铁路机务大队行车创无路外伤亡事故4周年的历史最好水平。自1958年该路建路以来,这一长期让人头痛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9月9日上午,笔者来到该路机务大队,我说明来意后,机务大队长李杰感慨地说:这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处理好了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能不能详细说说,笔者问道。
李杰说,在近年技术比武工作中,他们既看重过程,更注重结果,就是以最终安全的结果来评价技术比武工作的得失。李杰说:在过程管理上,突出技术比武的针对性,缺什么,补什么,把防止路外伤亡事故作为每年技术比武的必修课。为了防止技术比武一阵风、走过场,他们在培训中增加了针对性的因素。也就是制订了详细的可操作内容。如当列车行驶在弯道、桥梁、道口、学校等特殊地段时,对司机、副司机的瞭望、鸣笛、呼唤应答、行车速度等做了明确要求。由于针对性较强,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日常作业更加规范了。
李杰继续说道:“要注意,不是技术比武考试一完,就完事” 。技术比武能取得名次当然好,但机务大队更看重的是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最终取得的效果。所以,日常工作中,他们还采用知识竞赛、每周一题、每月一考和激励机制的办法,不断巩固职工所学的知识,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上。走出了技术比武时是一套,平常作业干的又是一套的怪圈。
【耳闻目睹】 9月16日下午。笔者和李杰一道跟随机车参加调车作业。想看一看乘务员们的作业情况。
14点28分,0468内燃机车挂12辆车从东风站至许家沟站,列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37分,当列车运行在高桥弯道时,司机冯明建声音宏亮地提醒道:“弯道注意”, 副司机高建民马上回答“明白”。大约十多秒时间,高建民又马上呼唤道“弯道好了”, 冯明建马上接过声音,回答“明白”,呼唤应答十分规范。
45分,当列车运行在8公里弯道时,处于弯道内侧的副司机高建民大声喊道:注意,道心有人。我们立刻望去,果然,距列车大约500米处有一中年男子坐在道心一动不动。高建民赶紧呼喊“停车”。说时迟那时快,“停车”声音未落,冯明建已经采取了紧急停车措施,推闸把、撒砂、鸣笛,一连串的动作十分到位。列车带着刺耳的尖叫声,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滑行,200米 、100米、50米、30米 ,最后,列车在距中年男子不到20米处停了下来。大家悬起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一起路外伤亡事故就此防止。
列车停稳后,大家下车一看,原来这名男子喝醉了酒。
列车进站后,笔者问李杰,刚才那样的情景,平常多吗?李杰回答说:一个月要发生好几次。处理这种问题的关键,是乘务员要心中有数,临危不乱,正如你刚才看到的那样,遇到行人阻道时,司机采取措施有条不紊,这就是对技术比武的检验。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技术比武是啥样,日常作业就是啥样,不能比武与日常工作脱节。
原来如此。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安全工作才会有好的结果。
Re:(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 (修改
请各位老师指教Re:(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 (修改
请各位老师指教Re:(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 (修改
支持!Re:(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 (修改
怎么还有错别字?Re:(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 (修改
最终取得安全什产的好效果?Re:(跟帖:技术比武) 注重技术比武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凸现安全效果 (修改
怎么还有错别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