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ytzzk 发表于 2013-8-7 19:39:39

在较劲中创新

在较劲中创新      8月6日下午,笔者到河南油田水电厂供水修试车间,采访该车间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韩东红。没见到韩东红,车间党支部书记陈勇说,韩东红到泰山居民小区补漏去了,刚走30分钟。
    一听说询问创新工作室的事儿,陈勇将我拉到门外,指着门前一片空地说,下面埋有给精蜡厂供水的管线,05年6月,创新工作室还没成立,这节管线穿孔了,我们带着挖掘机,挖了一个10米长,3米深的沟,才找到漏点后,管线放空后,接电,火焊、电焊全上,10多个人,干了3天,才完全补上,熬了两个通宵,当时人累的,坐在地上都不想起来。要是现在,定位精准,带压补漏,用不上2个小时,就能干好,不断的创新,活儿越来越好干了,职工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小了,职工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我不太相信,立即赶到泰山区补漏现场看个究竟。可赶到时,韩东红他们活儿已经干完了,正回填土方掩埋管线。韩东红说,管线上两个漏点,打了两个钢带,不停水作业,20分钟就补好了。回去后,说起创新的事儿,韩东红一言难尽。
    他说,第一次创新,他们制作了一个“练兵架”,在厂里没评上奖,只给了50块钱鼓励鼓励,但他们觉得这个“练兵架”实用,从中得到了实惠,就继续做了下去。08年,车间成立创新工作室后,厂、大队、车间都非常重视,创新步伐加快,他们不断地跟自己较劲,淘汰自己的创新旧成果,研制更新新成果,用到生产中,活儿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比如补漏工具的研制,他们已经推出第四代创新产品了,一代比一代强。
    说完,韩东红就在工作室给我一一演示:第一代,补漏罩,利用一截废钢管,上面焊上盖板,罩在漏点上,进行补漏,解决了补漏时必须停水的难题,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第二代,利用螺帽和螺栓制作成带水封盲板,较第一代补漏工具更为简便,但漏点过大时,无法补漏;后来,他们又研制出第三代补漏工具钢带拉紧器,以钢板固定,螺栓压带,什么样的漏点都能补,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水流流动时有震动,在长期震动力作用下,螺栓容易松动,发生漏水现象,于是,他们又研制出现在的第四代顶压补漏带,彻底杜绝了漏水现象,2个人10分钟就搞定一个漏点,操作简单,补漏轻松,和顶压补漏器同时“出炉”的吸盘式补漏器,2011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车间创新工作室,技术骨干不但给自己较劲,还和其他小组较劲,在较劲中推动创新。韩东红说,13年车间维修三班小组捧回国优质量管理奖,就有他们较劲的功劳。韩东红给我讲了一个“打赌”的故事:水管线深埋在地下,他们补漏时,必须由负责探漏的维修三班探明漏点范围,他们才能开挖地面,找出漏点补漏。在一次的补漏中,维修三班探漏后,画出一个漏点范围线,让韩东红所在的维修二班开挖补漏,韩东红凭补漏的经验,判断漏点不在画线范围内,维修三班说一定在范围内,两个班组互相较劲,都坚信自己的判断,僵持不下,打起了赌。结果开挖后,还是维修三班“输”了。
   “面子”丢大了,维修三班自我反思:“错了,我们为什么错了?偏差大,为什么?”。在车间创新工作室引导协助下,维修三班不断改进探漏技术,缩小漏点范围,探漏也越来越精准,现在已经将漏点范围锁定在60公分以内。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桥梁施工公司开始邀请他们前去探测管线。2013年6月20日,其QC课题“缩短特殊管段漏点定位时间”,在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组织的QC成果发布会上,被评为全国优秀QC成果。
    供水修试车间成立10年,有4项QC成果获国家优秀奖、9项获省部级奖、63项获河南油田局级奖,5名职工获局“技术创新能手”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厂“小改小革”先进集体,一个不足50人的小车间,成了一个获奖专业户。
    车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伍红泽说,创新工作室就是个“触发器”,采取引导、启发和帮护等多种形式寻找攻关难题,诱发职工的技术敏感性,激起职工的创新斗志,现在,大多数职工都有了“身边的活干起来麻烦就进行改进,工具用起来不顺手就着手研制”的敏感性,学会了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寻找改进方向,创新工作室各个小组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5个小组年年都有QC课题成果发表。(赵占奎)

鸿雁 发表于 2013-8-7 20:07:39

学习老师文章了

玉友 发表于 2013-8-7 23:34:09

胡云峰 发表于 2013-8-8 08:13:21

创新需要较劲,有较劲才有进步,学习美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3-8-8 08:32:33

前来学习!

hnytzzk 发表于 2013-8-8 10:02:57

回 1楼(鸿雁) 的帖子

谢谢老师鼓励

hnytzzk 发表于 2013-8-8 10:03:52

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老师鼓励,以后多向老师学习

hnytzzk 发表于 2013-8-8 10:04:21

回 4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谢谢老师鼓励,以后多向老师学习

pudegui888 发表于 2013-8-8 20:01:12

这想法好,不较劲,哪来创新呢;科学家,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给自己较劲,所以,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给自己较劲,给工作较劲。

hnytzzk 发表于 2013-8-9 07:18:46

回 8楼(pudegui888) 的帖子

谢谢蒲老师点评,以后多多学习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在较劲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