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4-3-13 10:02:43

中国植树史:

近代时期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一方面,是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气温明显回升,树木根系开始活动旺盛,这时植树容易成活,农谚云:伏天栽树株株死,春来栽树棵棵生。所以,这时候植树,就全国而言,最为适宜。1989年《睢县志·新城》:“1982年睢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袁家山(袁可立别业)进行了修葺,辟设了图书馆,植树栽花,美化周围环境,风景宜人。”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4-3-13 10:03:46

植树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源源流传,激励后人。

庆功栽杨
西周庆功栽杨
有位名将沙其俊,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栽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令其栽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形式延续了很久。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4-3-13 10:04:17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4-3-13 10:06:51

兴隆庄矿干部职工植树绿矿山



3月12日,兴隆庄矿组织200多名干部职工前往矸石山治理现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大家干劲十足,纷纷卷起衣袖,挥镐抡锨,碎土、培土、扶正、填土、压实、浇水,一棵棵树苗顺利定植。一上午时间,栽种女贞、柏树、雪松等各类树种2700余棵,用辛勤的劳动给优美、整洁、生态、和谐的矿山增添了一抹绿色。(尹大为)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3-13 10:10:03

引用第304楼zeng于2014-03-13 09:53发表的: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频繁出现。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植树造林不仅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而且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p_w_picpath/back.gif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减少占用,才能为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提供基础!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3-13 10:13:03

引用第306楼为生歌唱于2014-03-13 09:56发表的: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p_w_picpath/back.gif

又学习了一些新知识!感谢老师分享!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4-3-13 10:13:40

植树活动要“曾经拥有”更要“天长地久” (转帖)

每年植树节,各地都会积极开展植树活动,据国家林业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144.3亿人次,植树665.2亿株。然而在谷歌公司日前推出的“全球森林监察”交互地图中,代表森林覆盖的绿色在我国广袤的范围内只是零星点缀,与日韩等邻国浓重的大块绿色构成强烈反差。显然,建设美丽中国还面临不小的“绿色压力”,人们不能满足于植树节活动带给人“曾经拥有”的那份“绿色记忆”,更要让日常持续的绿色行动来使绿色能与国人“天长地久”。

    在一些地方,轰轰烈烈的植树节活动沦为“形式”,过于强调节日当天的“参与感”。有的机关单位组织义务植树就是为了完成植树节的例行公事,有的人自愿参与植树却只是为了那个“绿色瞬间”,事后都很少在乎树木是否成活、生长。有园林工人“抱怨”,这些义务植树大都得挖出来重新种,有时来不及“返工”树木就死了,即使树长成了也很少有种植者会再回来看看。只管“种”不管“养”的现象,与植树节的初衷背道而驰。

    与此同时,公众平日里强烈的植树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想种没地种”的矛盾日渐突出。许多民众有植树意愿,却不知道当地何处可以植树,更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有的人在自家小区里种了树,转眼被物管以“根系发达会破坏地面”为由铲除;有的人带着幼苗兴致满满地来到公园,却被警告称“不能随地种树”。民间日益涌动的“绿色需求”,就在缺乏引导的不知所措中被“泼了冷水”。

    如何把植树节“任务式”的活动与公众日常的植树热情有机结合,这是远比植树节喊什么口号更重要、也更迫切的问题。植树造绿,绝不能止于每年植树节时异彩纷呈的活动带给人“曾经拥有”的参与感,却因为对日常行为的忽视而让与绿色“天长地久”成了人们的奢望。

    既然公众高涨的“绿色需求”与国家迫切的“绿色压力”高度契合,政府部门就有责任积极引导人们能够在平日里参与植树造绿。一方面,相关机构可以搭建绿色平台,将一些常规的绿化活动向社会开放、允许公众参与,同时及时提供可用于植树的区域信息,方便人们自愿开展植树活动。另一方面,要推广更广泛的“绿色理念”,呼吁大众除了种植、也可以认养,更可以在生活中因地制宜地种植一些花草来点缀我们的环境。只要能够有效地引导,每个人就都能在日常点滴间为美丽中国的画卷增添一抹绿色。(完)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3-13 10:16:04

引用第307楼笑看今朝于2014-03-13 09:56发表的:
:#南粤青春视点# 【义务植树能去哪儿?】昨天是我国第36届植树节,各地掀起了义务植树的热潮,但部分百姓却表示未知如何履行植树义务。 p_w_picpath/back.gif

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4-3-13 10:17:28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植树周活动。如:

    中国: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

      朝鲜: 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

    蒙古: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印度: 在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

    斯里兰卡: 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3-13 10:18:08

引用第308楼为生歌唱于2014-03-13 09:56发表的: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p_w_picpath/back.gif

孙先生的爱好真是利国利民啊!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查看完整版本: 拒绝雾霾,一起“森”呼吸——踩楼“植树”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