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39:42

5、谁能对你更忠诚
  艾森·波德默曾经有一个富有而幸福的家庭,父亲贾迪·波德默是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艾森和弟弟也都有了自己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可是在二战期间,疯狂的纳粹分子使这个幸福美满的犹太家庭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当得知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时,年迈的父亲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在他们的帮助下逃离德国。

  应该向谁求助呢?在这种时候,能够帮助他们的人必须是对他们绝对忠诚的人,否则他们就是自寻死路。艾森·波德默和弟弟都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金·奥尼尔以前只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他才拥有了现在的事业,而且贾迪·波德默已经和他有了几十年的亲密友谊。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一定会努力营救的。

  然而父亲却不赞同儿子们的提议,他认为应该向木材商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曾经给过波德默家族非常慷慨的帮助。虽然彼此很少往来,但贾迪·波德默每逢危难时刻最先想到的仍是这位老恩人。

  艾森·波德默虽然并不赞同父亲的决定,但是他尊重父亲的选择,他也相信父亲这样做一定有足够的理由。于是他约弟弟一起到拉尔夫·本内特家中求助。可是弟弟却认为不如找金·奥尼尔更合适,最后两个人分别去找父亲的两位朋友求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兄弟俩的分别竟然成了永别。

  弟弟刚刚到银行家金·奥尼尔家中不到一刻钟,就被金·奥尼尔打电话叫来的纳粹分子抓走。在弟弟被捕的几天之后,家里的十口老小全部被抓,之后他们全部死于纳粹集中营中。而艾森·波德默在找到木材商拉尔夫·本内特之后,很快就被本内特藏到家中的地下室。由于形势危急,本内特只能帮助艾森·波德默和他的五个儿女逃到日本。

  当二战结束后,艾森·波德默发现父母亲和其他家人的死因时,不由得感慨父亲当时的明智,同时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全新而又深刻的忠诚理念。正如他在其回忆录中指出的那样:“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主动给过你恩惠的人。”而他的这一观点,正是通过自己和家人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人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忠诚,只不过,不同的人会演绎出不同的版本:一些人一直在不懈地追求忠诚,可他们常常最后才发现,自己用一生去追求的忠诚实际上是一种被曲解了的人性;还有一些人在拼命表达着自己的忠诚,可是却不知道谁能对自己更忠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39:59

6、一诺何以值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尤其讲求信义。如果别人有事求他,除非他没有答应,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办到。因为他的品质高尚,所以很多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

  季布不仅为人诚信正直,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追随楚王项羽的时候,他曾经几次将刘邦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令刘邦十分苦恼。后来项羽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汉王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对于过去曾经败在季布手下的事情,刘邦一直耿耿于怀。在统一天下之后,他怀着一腔愤怒下令缉拿季布,而且表示一旦抓到他就要给予严厉惩处。

  当时有一位曾经得到过季布帮助的人在刘邦的一位大臣家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赶快回到家乡将这个消息告诉季布,并且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在当地很有势力,而且朱家的老爷过去就对季布的高尚品质有所耳闻。他十分敬重季布的人品,所以就尽全力将季布保护起来。朱家老爷一方面保护季布暂时的安全,一方面派亲密随从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帮忙解救季布。用现在的话说,夏侯婴是刘邦的发小兼死党,一直跟随在刘邦左右,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夏侯婴也很敬重季布的为人,在接到朋友朱家老爷的托付后,他马上义不容辞地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在夏侯婴和其他一些大臣的劝说下,刘邦赦免了季布,而且还封他为郎中,后来看他能力确实出众,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官了。

  当得知季布做了新朝的大官之后,季布的一位同乡就有意要巴结他。这位同乡就是能言善辩的曹丘生。虽然季布与曹丘生有同乡之谊,但是季布却一直看不起这位同乡,因为这个人凭着一张巧嘴,专门结交权贵,这种行为是季布所不耻的。所以当他拿着当时一位权势非比寻常之人的介绍信来找季布时,季布仍然对他不理不睬。可是这位曹丘生的脾气却是好得很,无论季布表现得多么不高兴,他都装作没看出来,一直对季布恭敬有加,而且还对季布说:“在我们的家乡有一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总是被人们口耳相传?我们有缘身为同乡,我一向对您的品德钦慕不已,我一直都在自己的所到之处全力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如此厌恶我呢?”虽然此前季布对此人的印象一直不好,不过曹丘生的这番话却让季布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对他冷淡,而是像对待一个朋友那样热情款待他。在曹丘生临走时,季布还送给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在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后来,季布仗义疏财、诚信待人的品质就得到了更多人的颂扬。所以,人们就把曹丘生的那句“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总结成一个成语,即“一诺千金”,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注重诚信,值得信任。

  季布的一句诺言可以抵得黄金百两,这种许下承诺就要力求实现的品质归根结底体现了人们对自身信誉的重视。一个人如果许下诺言而不去实现,那么他最终就会失去诚信。这样的人必定不会忠诚于任何人、任何组织。一诺千金首先是对自己信誉和良心的忠诚,然后这种忠诚又会延伸到对亲人、朋友以及所有自己对其许下诺言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0:17

7、生命不能承受的忠诚
  一家报纸报道,有一位喝多了酒的老人在散步时,不小心掉进了某一化肥厂旁的水沟里。之后当一些好心的路人试图下水沟救那位老人时,老人养的一只狗纵身跳进水沟,而且朝着准备救助的人们狂吠。它瞪着一双眼睛,不让任何人接近老人。

  那只狗十分雄壮和凶猛。为了不激怒这只已经急红了眼的狗,人们只好暂时放弃救助老人的行动。人们不知道这只狗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不让人们去救助它的主人。就在路人无计可施之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围观的群众里面,有人提出,可能这只狗以为别人想要伤害它的主人,所以它才不想让别人接近老人。

  于是围观的人群都自行散开,以免进一步激怒那只狗,同时有一些人赶快就近寻找一些救助工具,还有一些人则去打电话报警,希望警察能够驱走这只护主心切的狗。

  正在这时,人们看到那只狗用尽力气将老人从水沟中拖出。因为老人的身体有些重,而且又不醒人事,所以狗拖起来很是辛苦。为了把主人“救”出水沟,那只狗一会儿紧紧咬住主人的胳膊,一会儿又用力地撕扯主人的大腿。离事发地点较近的一些人看到老人的身体已经被狗咬伤了多处。

  焦急的人们想要阻止那只狗的行为,可是却差一点遭到狗的猛烈袭击。而且人们发现,周围的人越是接近老人,那只狗的行为就变得越发狂躁,老人因此面临的危险也就越大。人们只能看着老人被狗拖拉和撕扯着。过了一会儿,人们看到,那只狗居然将老人拉出了河沟。

  看到奄奄一息的老人,周围有人想将他马上送到医院救治。可是这只狗仍然坚守在老人身边不让任何人救助,无论周围的人用什么东西引诱,这只狗都不肯走开。

  当接到报警的警察赶到出事地点时,那只性情凶猛的狗依然“不屈不挠”地守在老人身边,而且仍旧以一副凛然不可侵犯之势与警察对峙。看到已经被狗在拖拽的过程中撕扯得血肉模糊的老人,无奈之下,警察只好先将那只“誓死保护主人不受侵犯”的狗打死。之后,随同警察一起赶来的医护人员迅速将老人抬到医院,可是老人最终还是没能得救,原因是失血过多,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忠诚有很多种,值得人们付出忠诚的事物也有很多。但是任何一种忠诚,都必须有着合理而明确的目标,而且还要讲究科学的方式,否则这样的忠诚就会与善良的初衷相违背。缺少理智的忠诚,虽然有着良好的初衷,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如此只重过程而不顾结果的忠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0:39

1、说别人喜欢听的话
  一位牧师正在向周围的一群听众讲解教义。牧师的声音很好听,而且他能把那些平常令非教徒感觉枯燥无味的教义讲解得非常生动。他说:“上帝深爱着他的每一位子民,并且给予了他们同样公平的机会和能力,只不过有的人对深藏在自己体内的能力发掘得较早,而有的人则晚一点而已。只要不放弃,每个人都会得到上帝的帮助。”最后他以一句非常富有感情的话作为这次讲解教义的结束语:“共同努力吧,每一位上帝珍爱的子民,每一位从天而降的完美天使!”

  当牧师准备走下讲坛的时候,周围的群众当中有人表示,牧师的讲解虽然煽动人心,可是却并没有正确地按照事实说话。所以这些人要直接与牧师对话,希望牧师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牧师表示十分愿意和他们一起面对难题。

  首先向牧师提出疑问的是一位嗓门很大的青年男子。这位男子用右手食指指着自己的塌鼻子对牧师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上帝对他的每一位子民都是公平的,那他为什么把别人塑造成漂亮的天使,而我却长着这样一个难看的鼻子?”

  青年男子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一阵轰笑。也许他们是在笑能言善辩的牧师遇到了难题,也许是在对青年男子的自嘲感到好笑,但是他们的这阵笑声却更令青年男子感到不开心。他认为众人是在嘲笑自己的塌鼻子,所以直直地瞪着牧师,等待牧师的回答。

  牧师依然微笑着,依然用自己娓娓动听的声音回答了青年男子的问题:“你当然也是上帝最珍爱的完美天使,只不过在从天而降的时候,你的鼻子先着地而已。”

  牧师的话说完,周围的人一阵会心地微笑。年轻人也听出此时人们的笑充满了善意和理解。

  接下来,又有一位天生跛腿的女子也向牧师就自身的生理缺陷提出了疑问,她认为上帝对自己极不公平。

  牧师用同样的声调和态度对眼前这位看上去很自卑的女子说:“在你从天而降的时候,你忘了在降落的过程中打开降落伞,而且你是用单腿着地的。”然后牧师指了指自己的一双短腿笑着说道:“我同样忘记在降落的过程中打开降落伞,不过我是双腿一齐着地的。”

  当牧师的话音落下之后,讲坛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而那两位提出疑问的青年男女的脸上洋溢着难得的自信笑容。过去他们总是为自己的一点缺陷而自卑、难过,可是现在他们可以从容地站在人群当中了,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同样是上帝珍爱的完美天使。

  善意而沁人心脾的话,能够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这种话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喜欢,说话的人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我们在平时与人交流时,实在是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在说话之前应该好好想想,这句话会让别人喜欢,还是让人心生厌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0:57

2、一词转变命运
  19世纪中期,已经危机四伏的清王朝又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即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使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晚清政权更加摇摇欲坠了。

  为了讨好外国侵略者,为了缓解内忧外患的危机局面,清政府决定派兵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大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外国侵略者的催促下,在晚清政府的厚望中,以聪明机智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而著称的曾国藩临危受命,1853年,曾国藩创办湘军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湘军建成之后,曾国藩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当然晚清政府也将剿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任务都寄托在了这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上。经过一年左右的集训,湘军正式与太平天国军队正面交锋。

  1855年,曾国藩派湘军对太平天国的一支重要起义军进行镇压,结果不但没有镇压住,反而被其围攻。最后湘军大败,损失惨重。

  在经过了三年的休整和训练之后,1858年,曾国藩率领湘军再次对太平天国的另一支起义军进行强力出击,可是这支看似武器装备落后、军事技能并不专业的起义军在抗击中却表现得相当顽强,尽管曾国藩派出了大量军队加入战斗,可是最后仍然难逃败局。在这次战斗中,许多曾国藩看好的优秀将领都阵亡了,而且整个湘军的军心开始不稳,晚清政府也对这种形势表示十分担忧,但是他却坚信自己必定能够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并且向晚清政府表示,自己一定会坚持到底。

  之后,曾国藩又招募士兵,购买装备,决定再次发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役。虽然在此之后的一些战役中,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曾经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是局面却一直不容乐观,因为这些战役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战役,而且即使取得了胜利,可这胜利却是建立在自己的军队也遭受重创的基础之上的。为了改变局面,曾国藩决定发动一次大型战役,结果这次战役在1860年展开了。虽然这场战役是由曾国藩大张旗鼓地展开的,可是不久之后,他好不容易创立起来的湘军就彻底失败了,而且在那次战役中,湘军几乎全军覆没。

  作为一个败军之将,曾国藩必须要给对自己寄予厚望的晚清政府一个合理的交待,可是在当时看来,屡战屡败的他几乎很难逃脱清政府的惩罚。但是,在曾国藩彻底战败的几个月之后,他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还受到了清政府的赏识和重用。而且当时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居然在朝堂之上对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表现大加赞扬,称他是一个“对朝廷忠心耿耿、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大英雄”。

  败军之将为何成为一个大英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曾国藩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在战败之后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描述湘军与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战斗经过:“臣为报效朝廷,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终因……”

  将“屡战屡败”的战斗经过描述成“屡败屡战”的英雄气慨,仅仅是两个字的位置更换,整个词义就发生了变化,而整件事情也由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妙用语言的效果。单从曾国藩的这份聪明机智来看,他就值得慈禧赏识。至于战败失利的问题,昏庸的慈禧自然也就懒得追究了。

  虽然晚清政府的昏庸和腐败是曾国藩能够以战败之将的身份得到赏识的一个原因,但是曾国藩在这件事情当中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值得人们学习,如果不是当初一个词语的巧妙运用,曾国藩恐怕难逃重罚。现代生活中,人们在面临危机之时,如果同样能用只言片语化解一场灾难,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1:11

3、寸土不让
  民国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常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知识、礼仪,凭借枪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实际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经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议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对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部属代自己参加这些宴席,但是如果邀请之人身份特殊,或者宴席的主题事关重大之时,张作霖必定要亲自赴宴。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由当地一位社会名流组织的宴席,正在他与席上的几位朋友互相敬酒致意之时,有几个同来参加宴席的日本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

  其实但凡对张作霖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哪里懂得什么字画,他不但不会写字作画,就连看恐怕也看不懂。席间的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是在故意刁难他,张作霖虽然性情粗犷,可却是个明白人,他早已洞悉日本人的不怀好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不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必定会百般刁难,最后不但自己骑虎难下,而且还要大失颜面。于是张作霖同样用自己在交际场合中学来的一些文词回答:“在下虽然不才,但是无奈盛情难却,那我就在众位面前献丑了。”说完就吩咐笔墨侍候。

  一阵张罗之后,笔墨纸砚全部摆齐。只见张作霖大步跨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

  此时,不仅几个日本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同样面面相觑,不解其中意思。还是跟随张作霖多年的秘书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

  张作霖立即反应过来。这时人群中的很多中国人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但不知道一向善出怪招的张作霖此次将如何当众收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一下秘书的肩膀,然后大声训斥秘书:“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知道我为什么少写一个‘土’字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我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等着看张作霖出丑的日本人反而被他的一番话捉弄得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匆匆地离开了。

  张作霖将错就错体现的不仅仅是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份对于语言灵活的把握能力。有谁能够说,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一种文化呢?面对窘境,恐慌和慌乱是无济于事的。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处变不惊的坦然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灵活地用语言扳回局面。这体现的正是一种四两拨千金的巧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1:25

4、有口无心的遗憾
  曾经有一位朋友为人耿直,心地也十分善良,可是周围却很少有能谈得来的朋友,原因就是这位朋友过于“不会说话”,经常因为一些有口无心的话使人感到不舒服。虽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本人是有口无心,完全没有恶意,可是实在不愿意和他在一起谈天说地。

  一次,朋友参加一位同学的婚礼。新娘子苗条靓丽,前来祝贺的人都夸新郎好福气。可是这位朋友说的话却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讶,新郎新娘更是既尴尬又心怀怒气。他是这样说的:“现在人们都喜欢苗条的女孩子,女士们本人也以苗条为美。其实苗条也许看起来赏心悦目,可实在不利于身体健康。身体过于单薄的人容易得重病,而且自身免疫力不好,一旦得病就很难治愈。古代就有人说腰身细弱其实是一种薄命相……”在如此喜庆的场面,朋友却说出这些不吉利的话,实在是令人懊恼。好在新郎新娘有涵养,又素知他的为人,所以当时没跟他计较,可是心里却很是不悦,以后与这位朋友的交情明显地冷淡了许多。而当时在场的其他朋友们也是不由得暗伸舌头,或许很多人都在考虑等自己办喜事时是否会邀请他出席。

  事隔不久,在一次同学的聚会中,有人提到一位没有到场的恩师退休以后比过去胖了许多。这时这位朋友又来了一句:“中老年人发胖容易中风,咱们的老师没有中风吧?”当这话传到这位恩师耳中时,恩师自然十分生气,原本还打算推荐他到一个朋友的公司中担任要职,后来因此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工作中,这位朋友也同样因为不会说话而屡受挫折。

  一次,在工作总结会上,大家先是各自总结了自己在前一段时期的工作情况,然后经理又让大家互相谈谈彼此间的看法。

  在这样的场合,大家一般会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点。尽管也免不了针对别人的缺点进行一些善意的建议,不过,这通常都会表达得比较委婉,既不会让对方感到尴尬,又会让对方领会自己的好意。可是这位不会说话的朋友就完全不顾及这些,他虽然对自己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短处都毫不避讳地进行了一番实事求是的总结,可是在谈到对别人的看法时,他的话虽然同样客观地反映了事实,可是说话的方式却让同事们都难以接受。比如在谈到一位同事性情老实时,他居然文绉绉地冒了一句“老实人乃无用之别名”;在谈到另一位同事工作业绩出众时,其他同事都表示祝贺,经理还表示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可是这位朋友却愣生生地插进一句:“小心乐极生悲!”结果,在同事中他经常遭到排挤。而经理虽然爱惜人才,可是却也不能接受他的说话方式,所以每逢需要见重大客户,经理都尽可能地不派他去,因为怕他得罪客户,这样一来,他在其他方面的工作能力很突出,可是业绩却一直不好。当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有所成就时,他却只能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不论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还是在工作中与上司、同事、客户等进行交流时,都离不开必要的口头表达。很多时候,即使你做得很好,如果说得不够好,那往往也不会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1:42

5、先动心后动口
  林肯在从政之前是一名律师,所以他除了拥有令人敬仰的高尚品德,还具有机敏善辩的口才。不过林肯从来不以与人争辩为能事,而总是能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一次,作为参议员的林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出席了在某城市举办的报纸编辑大会。大会主持人表示要让林肯在会上发言,于是林肯就用一种十分巧妙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不合适出席这次会议的观点,他说: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一位骑马的妇女。我站住让路,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人了。’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一生下来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林肯巧妙地用一个故事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没有令邀请他出席大会的人感到尴尬。如果没有过人的机智,是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所谓的口才并非仅指一副伶牙俐齿。真正的能言善辩离不开机敏的才智和灵活的应变。如果空有一副伶牙俐齿而缺乏头脑,纵然说话时滔滔不绝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使聆听者感到聒噪和厌烦。所以在说话之前,最后先动心、动脑,再动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2:02

1、“欲壑”难填
  古巴比伦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有 “世界首富之都”之称。古巴比伦的富翁们拥有的财富据说可以买下几十座城堡,甚至可以买下好几个国家,他们真正地被人们认为是“富可敌国”。在所有的富翁中,阿卡德是古巴比伦的首富,他最善长致富之道。据说,当时古巴比伦的国王甚至还向阿卡德讨教致富的门路。为了让国家中的所有人都能通过公平合法的途径获得财富,阿卡德决定向大家传授自己的致富经验。其中“卓有成效地控制自己的支出”就是阿卡德向大家传授的重要经验之一。

  在传授这一经验之前,阿卡德首先谈到的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欲望不加以有效地克制,那人们的所有劳动所得都会被这个深不见底的欲望之壑所吞噬。即使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富翁,比如我,如果不时时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那也会将所有的财富全都散尽;更何况,如果不事先有效地克制自己的欲望,那根本就不会拥有诸多财富。人们的欲望是永远不会完全得到满足的。”

  接着阿卡德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有关满足欲望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农夫,在一次上山砍柴的过程中在悬崖边救了一个翅膀受到严重伤害的天使。天使的翅膀痊愈之后,她告诉农夫自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因为心地善良的农夫救了自己,所以自己可以满足他三个任何愿望。

  农夫喜出望外,回到家中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妻子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让农夫告诉天使,他们需要整整一屋子的金银珠宝。当看到整屋子都堆满璀璨夺目的珠宝时,他们夫妻吃惊得连嘴都合不拢。但是他们仍然感到不满足,于是农夫和妻子又来到天使那里,告诉天使他们还想得到一望无际的良田,天使同样满足了他们这个愿望,并且告诉他们只剩下一个愿望能够得到满足了。农夫和妻子一边躺在已经属于自己的万顷良田之上,一边想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这最后的一个愿望,最后还是精明的妻子有了一个好想法。当再次见到天使时,农夫就按照妻子教给自己的话向天使表达了自己的第三个愿望:“我们希望以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等到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突然看到自己家中的所有金银珠宝全都没有了,而且万顷良田又变回了原来的荒山野岭。“为什么会这样?”农夫和妻子气愤地问天使,天使告诉他们,“人的欲望会漫无边际地自我膨胀,当膨胀到极点时就会毁灭人心。你们丝毫不控制自己的欲望,还想令自己的欲望全部得到满足,这只会使你们变得更加疯狂直至最终被欲望毁灭,看在农夫救过我的份上,我必须在你们被欲望毁灭之前先把你们挽救回来。”

  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阿卡德总结道:“人们心中的欲望就像农田里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和治理,那就会疯狂蔓延和膨胀,最后使整个农田全部毁掉。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要下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欲望,比如不让自己偷懒、控制饮食以及节省开支等。当你的欲望得到合理控制的时候,你就会积攒下更多的财富。”最后阿卡德说:“记住,在拥有同样进账的前提下,那些能够有效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必定比那些任由欲望膨胀的人更容易成为富翁。”

  “欲壑”难填,不要让那些不合理的欲望吞噬你好不容易鼓起的腰包,也不要让无限膨胀的欲望挤掉你所有的智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4 18:42:16

2、遥无归期的贪婪
  有一对兄弟在去城里赶集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发须斑白的老神仙。老神仙说“既然相遇就是有缘,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然后告诉他们,在他们所住地方的附近有一座山,这座山在某一天的某个时辰要张开一个山洞,只要从这个洞口进去就可以看到无数的黄金,这个洞里的黄金随便他们兄弟二人拿,但是必须要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出山洞,否则就会被闷死在大山底下。

  听到老神仙的话以后,兄弟二人喜不自胜,就等着某一天进入山洞去取做梦都想得到的黄金。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兄弟二人各自拿着自己准备好的袋子进入了山洞。眼前的景象果然如老神仙所说的一模一样,山洞中的黄金简直取之不尽。他们一直往自己的口袋里装啊装,终于,弟弟的口袋装满了,他告诉哥哥该出去了,否则太阳落山之后就永远出不去了。可是哥哥说他的袋子还没装满,弟弟走过去一看,天啊,哥哥准备了一个特制的大袋子,要想把这个袋子装满那真得费一番功夫,可问题是,就算是把这袋子装满了,他也背不出山洞呀。当弟弟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哥哥时,哥哥不屑地说,只要弟弟帮他装满了袋子他就一定能够背出去。于是弟弟只好帮哥哥继续往袋子里装黄金,袋子终于装满了,而太阳就要落山了,于是兄弟二人开始往外走。

  一路上,只背着一小袋金子的弟弟走得比较快,可是哥哥却因为装的黄金太多而寸步难行。弟弟就要走到洞口了,他看到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于是告诉哥哥快扔掉些黄金,赶快出来。可是哥哥根本就不听,执意要带着黄金一起走。在太阳落山的一刹那,劝不动哥哥的弟弟无奈地走出了洞口,当他回头再看哥哥时,只看到整座山又像过去一样成为一个整体,根本就没有任何洞口的痕迹,过于贪婪的哥哥和他背负的满满一袋黄金永远地被埋在了山底。

  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原本人一生下来就是赤条条了无牵挂,可是最后人们却不得不因为自己的贪婪而背负太多,最终导致自己负担过于沉重而再也回不到最初的轻松快乐,也无法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
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