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1:32
生的机会留给谁?时间:2013-03-19 作者:小小Z 点击:689次 某大学一位教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给学生们出了一道讨论题。这道讨论题其实也是一道关于生存法则和道德原则的测试。
假设一艘船遇上风浪将要沉没,请你从船上的12个人中挑选出6个人,乘救生艇逃走。船上的12个人分别是:
(1)船长(2)精通航海的罪犯(3)健壮的青年工人(4)老医生(5)身患绝症的女孩(6)智障的男孩(7)中年科学家(8)个体暴发户(9)貌美的卖淫女(10)国家干部(11)年迈的方丈和尚(12)大学生的你。
其中一位同学的选择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健壮的青年工人、精通航海的罪犯、老医生、中年科学家、个体暴发户和自己。青年工人可以保证救生艇顺利航行;罪犯虽可恨,但他精通航海……至于自己,正是报效社会的时候,应该活下来。
还有一位同学的选择是:健壮的青年工人、身患绝症的女孩、智障的男孩、老医生、中年科学家和自己。这位同学认为,应该让身患绝症的女孩和智障的男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人间温情。
教授的选择则与同学们大大不同。他给出的选择是:中年科学家、大学生自己、精通航海的罪犯、老医生、健壮的青年工人、貌美的卖淫女。
在教授的这个选择中,第一条法则是人人有生存的权利;第二条法则最关键,被选择的人是否具备自救及帮助他人的能力;第三条是按《弃船法》和《公务员法》,船长应是最后一个离船的人,国家干部在危急时刻,要先帮助他人;第四条是女士优先原则,暴发户和卖淫女自救和助人的能力相当,选择女士。至于大学生自己,要有求生的意识和自我解救的勇气。
如果因为同情而选择“弱者”,放弃了既能自救又能助人的“强者”的逃生机会,其实,更是对被放弃的“强者”的生命的一种漠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1:43
儿子们时间:2013-03-19 作者:小小Z 点击:582次 两个女人在井边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一位老头儿正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歇息。
一个女人对坐在旁边的老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气力,谁也制伏不了他。”
“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唱的那么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跟着说。
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老头儿问。
“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女人说,“我的儿子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三个女人把桶装满了水,提走了。老头儿跟在她们后面走。女人们走几步就得停一停,手臂酸疼,水泼溅出来,背都压弯了。说实话,担水可不是女人擅长的活儿。
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子。一个翻着筋斗,就像轮子滚——女人们赞赏他。另一个唱着歌,就像夜莺啼鸣——女人们听得入了迷。而第三个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重的水桶,提着就走。
女人们问老头儿:“喂,看到了吧?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他们到底在哪里?”老头儿回答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1:53
冲动的人在冲动时间:2013-03-20 作者:小小Z 点击:684次 冲动的人冲动时,感觉自己身上弥漫着悲剧气氛,因而有英雄色彩——古典美学认为悲剧最适合塑造英雄。他们在冲动中,有大段独白(争吵)、动作(摔门、踢凳子)、胸脯起伏(呼吸急促)等。这些情态使他们产生戏剧的感受,有点像英雄。也可说找到一点塑造英雄的感受。于是,悲剧诞生了。
美学说,当人物面临命运和时代的巨大冲突而选择毁灭的时候,接近于崇高。美好的东西在观众面前一点点沉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点点分离(霸王别姬),观众顿足、叹息、拭泪,这叫美,黑格尔称之为崇高美。
而我所见到(常常见到)的悲剧是冲动的人为鸡毛蒜皮的事光火,唱念坐打可比霸王李尔王。这些事如果拿到舞台上演,是喜剧。人物越冲动台下的观众越爆笑。
冲动的人的动因是什么?他们有表演癖(酷爱悲剧)?心胸狭隘?过于自尊或自私?
都有。首先,他们心田的土层薄,属于往花盆浇水没浇半壶就往下漏的那种。土里沙砾石子多,不存水,也没什么营养,长不出好植物。
有人不许别人说他胖,不许认为他牙不好,不许发现她割了双眼皮,不许议论他作为一个著名歌手音域唱不了完整的八度,不许问他籍贯,不许提他大专毕业。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之外,冲动人暗中制定了许多条文,强迫别人遵守,否则就冲动。
冲动的人比较自私,比如把占小便宜当成大事。占则喜,不占则怒。
冲动有惯性。像一切事物都有惯性一样,冲动的人一生不是冲动一次,而是无穷次。当他冲动之际,人们规避退缩,冲动的人得意:怕了是不是?下回还用这招儿。
当代的西方医学文献对冲动的人格很宽容,从化学激素、微量元素,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与维生素B之多少来解释冲动。而在中国人看来,人应该有修养,应放开心胸,否则搁到去甲肾上腺素与维生素的大缸里泡一个月也没用。
有人觉得冲动的人不讲理。其实他们讲理,但只讲自己的一套道理。有时候,听他们讲理都听不懂,可见不是公理。
当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中心,万事万物都围绕他旋转的时候,他一定会讲歪理,会冲动,会鱼死网破。因此说,冲动不在脾气,在价值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2:06
你是否携带情绪病毒时间:2013-03-20 作者:小小Z 点击:608次 情绪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骂街,有一个人开了头,大家就都跟着骂,好像不骂几句就不地道似的。外地人进城市,坐上出租车听见司机一开骂,人家对这个城市就难有好印象了。
人在外面易受坏情绪的污染,带着满肚子闷气,嘟噜着脸子回到家,摔摔打打,看什么都不顺眼,立刻便将坏情绪传染给全家,整个晚上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得安宁。同样,在家里怄了气,也会把坏情绪带到外面。
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外在的或内在的神秘因素搅扰心神,现代人的情绪反复无常比运气的反复无常,还要来得古怪和不可理喻。
情绪极容易相互感染,闭塞人的心智,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搞不清从哪儿开的头,也不知将到何处中止。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还要快。被传染者常常一触即发,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的时期重新爆发。这种坏情绪污染给人造成的身心损害,决不亚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现代人很容易就携带上各种各样的情绪病毒,现代商品社会也像依赖商品流通一样刺激和推动着情绪病毒的流传。因为人们在急于追求财富,追求享乐,追求感官的瞬间刺激,追求新潮,紧跟流行。可生活的潮流此起彼伏,扑朔迷离。于是,生存竞争激烈,市场转换不定,弄得人们晕头转向,身心疲惫。
常见的一种情绪病叫“浮躁”——跟着前面的潮流跑,又被后面的潮流催赶得屁滚尿流。人的个性完全淹没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浓烈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都趋于市场化,成天想的就是怎样把自己推销出去,看苗头,估行情,不断顺着社会行情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这样活着怎么能不累,怎么能不被异化?
还有一种时代的情绪病叫“没意思”——活着没意思,死了也没意思,结婚没意思,不结婚也没意思,干活没意思,下岗也没意思……“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现代人只要表面的珠光宝气,谁还在乎内里的空空洞洞呢?
情绪病毒的产生是心理平衡机制失调所致,也就是心理防卫机制遭到破坏。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早就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开始下力气治理情绪污染,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人们清除情绪病毒。
欧洲喜欢“运动排毒”,法国人还发明了“精神排毒操”。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情绪病毒,就去出一身臭汗,将郁结于胸的情绪病毒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美国人发现了自己的情绪病毒就去玩沙子,“将手指脚趾都深深地插进沙子里撩拨”。他们认为,沙子细软柔滑,可散可聚,无孔不入,能过滤人的情绪病毒。
日本人的排毒办法是照哈哈镜,看着自己扭曲变形的怪样纵情大笑,以嘲笑自己出气。或者在门框上挂一只皮球,用前额去撞,撞的力量越大,皮球反弹回来的力量就越大,让人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中受到启发,以期达到平复情绪的目的。
那么中国呢?目前光是环境污染就够让人头痛的,似乎还顾不上情绪污染的事。人们只看到了环境的日益沙漠化,还没有意识到人的心灵也在日益地沙漠化。也许是先有心的沙化,后才有环境的沙化。或者说,环境沙化只不过是心灵沙化的映照。
现代人自身的情绪污染日趋严重,又怎么能治理得好环境污染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2:16
着装实验时间:2013-03-20 作者:小小Z 点击:588次 乔恩·莫利先生是美国著名的形象设计大师,他曾做过一个着装实验。着装实验的目的是要搞清楚:按照社会中上层人士的习惯着装,或按照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习惯着装,人们将如何看待他们的成功率,将如何与他们相处共事。
着装实验是分下面两部分进行的:
首先,他调查了1632个人,给他们看同一个人的两张照片。但他故意宣称,这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穿着社会中上层人士常穿的卡其色风衣,另一个穿着社会中下层人士常穿的黑色风衣。他问调查对象,他们之中谁是成功者?结果87%的人认为穿卡其色风衣的人是个成功者,只有13%的人认为穿黑色风衣的人是个成功者。
其次,他挑选100个25岁左右的年轻大学毕业生,都出身于美国中部中层家庭。他让其中的50个比照中上层人士的标准着装,让另外50个比照中下层人士的标准着装。然后把他们分别送到100个公司的办公室,声称是新上任的公司经理助理,进而检验秘书们对他们的合作态度。他让这些新上任的助理给秘书下达同样的指令:“小姐,请把这些文件给我找出来,送到我的办公室。”说完后扭头就走,不给秘书对话的机会。结果发现,按照中下层人士标准着装的,只有12个人得到了文件,而按照中上层人士标准着装的,却有42个人得到了文件。显然,秘书们更听从那些比照中上层人士标准着装人的指令,并较好地与他们配合。
乔恩·莫利先生从着装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多数人都是本能地以外表来判断、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决定自己对一个人的态度。在社会上进行交往时,一个人如何着装,将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信度和配合程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2:29
生命的小时价时间:2013-03-23 作者:小小Z 点击:605次 家门前一超市开业,我们小区的人出行一下就不方便了,人流涌向超市,像夏天河里陡然涨起的洪水。每天早晨,超市还没有开门,门前就聚集了100多人。晚上九点,进出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商品那么丰富,何必如此急啊?我有些不解。跟小区内遛弯儿的老人们一聊才知道,超市为了招引顾客,个别商品大幅度优惠,烙饼每斤0。5元钱,生花生米每斤8。8元钱,鸡蛋每斤1。9元钱,的确比市场卖得便宜。在超市所有的商品中,优惠降价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每天销量有限,每人还限购2~3斤,商家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顾客。细细计算,即使将所有降价商品都买到,最大优惠也绝对不超过100元钱,一般人也就是买那么几样,得到10多元钱优惠。
如此,有必要起大早挤在二三十人的购物长队里焦躁地等着吗?
事实是很多人都认为有必要。为何如此?很简单:前去购物的人,一是有时间,二是少金钱。费点儿时间省点儿钱,他们觉得值。
时间的长度对每个人都一样,人活百岁都是36500天,可每个人时间的价值不一样,每个人每小时的价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一个月收入100万元钱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389元钱。
一个月收入10万元钱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38。9元钱。
一个月收入1万元钱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3。89元钱。
一个月收入1000元钱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1。389元钱。
一个享受北京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一个月收入300元钱的人,他的一小时价格是0。417元钱。
一个享受北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一个月收入100元,他的一小时价格是0。1389元钱。
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能得到10元钱的优惠,一个月收入300元钱的人,排一天队都是值得的。为得到10元钱优惠可以排两三个小时队的人,他的月收入一般不会高于4000元,因为月收入4000元钱的人,其一小时值5。556元钱,两小时值11。11元钱。
在排队购物的人群中,妇女居多。有老两口都来的,分别排队,以对付商家限人头、限数量购物的规定,以期最大限度地享受优惠。
但一个大学教授如果也到超市花两三个小时排队购物,我们只能猜他是去搞民意调查的。一个亿万富翁如果也去花两三个小时排队购物,那他不是守财奴就是吃饱了没事儿干。
每个人时间的价值不同。费去的时间,同省下的钱相比,如果值得,那么他就不在乎时间大把大把地从身边流逝了。
每年春节,大量农民工回家过节,大多乘火车,极少坐飞机。坐火车比坐飞机省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路上多耽搁一天无所谓,外出打工,一天不可能挣几百上千元钱的。而经理老板们几乎都坐飞机,因为他们一天收入过千元钱的很多。
有一个大学教授,从不做家务,家务劳动全让小时工做。他说:我外出讲课,两个小时可得千元讲课费,讲课时甭说了,不讲课时多看看书学习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进行学术创作,使自己的课讲得越来越精彩,就会不断有人请自己去讲课。自己若是亲自做家务,既浪费人才,又不珍惜生命,是很不经济的。
现在,到处都有招工的信息,月薪300元钱、400元钱、500元钱……一直到猎头公司给年薪上百万元钱,其背后的小时价都能计算出来。
生命的价格是多么不等!
时光如水,一去不回;时光如金,寸寸难得;时光还如银、如铜、如铁、如土……面对时光,我们该怎么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2:41
木匠的门时间:2013-03-23 作者:小小Z 点击:1190次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
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栓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轴……
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
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
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
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
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2:51
智力题的启示时间:2013-03-23 作者:小小Z 点击:829次 大学里的心理学课是很有意思的,老师们经常出一些有趣的题,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个虔诚的小和尚上山参拜高僧,清晨出发上山,到山顶后在山上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在与前一天同样的时刻,他又下山。求证他在上下山的路上,肯定会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点。
乍一看,觉得此题新鲜有趣,可是左思右想却不得其解。题中既没给路程的长度,也没有给上下山的速度,假如小和尚上山时慢了一点,或他下山时快了一点,怎么能保证他会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点呢?老师给出了答案:把两天中的小和尚看成是两个人,假设他们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出发,一个上山另一个下山,他们在途中必会相遇,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点。
我之所以没有得出答案,完全是因为我只考虑了其中的某一个人。与人相处时亦是如此,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单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从两个人的角度出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合点。
这同样是一道心理学老师出的题:如上图所示是一辆公共汽车,判断该车的行驶方向。
同学们有的说左,有的说右,可是问起原因却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还是老师公布了答案:车应该是向左行驶的,因为车辆靠右侧通行,而车门在车的另一面,所以车的方向是向左。
车有了门所以有了它的方向,那是因为门给了车一个定位,找到自己在社会中合适的位置,我们的人生也就有了方向。
人生如题,题有千解,不同的人生态度会使你拥有不同的答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3:01
“跌倒”的时候时间:2013-03-24 作者:小小Z 点击:829次 在某一年的晚会上,当时还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杨澜,正满面春风地向舞台上走去,不料没看清脚底,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下子跌倒在地,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只见杨澜面带笑容地爬起来,掸掸礼服上的土,开玩笑地说了句:“这一跤摔得实在不够专业。”众人听了也都哄然大笑,一个尴尬的场面就这样被轻松化解了。
在一次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一位刚刚获奖的女演员准备上台领奖,也许是因为太兴奋、激动了,被自己的晚礼服长裙绊了脚,摔倒在舞台边上,全场都静默了,因为还从来没有人在这样全球直播的盛大的晚会上跌倒过。她迅速地起身,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奖杯发布获奖感言时,她真挚而感慨地说:“为了走到这个位置,实现我的梦想,我这一路走得艰辛坎坷,甚至有时跌跌撞撞。”机智、真诚的话语使她成为那个晚上最耀眼的明星。
是的,每个人都难免跌倒,如果跌倒了,就不要再懊恼、后悔、自责了,那都于事无补,不如迅速而坚强地站立起来,同时别忘了利用你的聪明、智慧,自我解嘲、自我调侃一番,也许你会因祸得福地获得更多的鼓励、欣赏与掌声,你的“危机”也会迎刃而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9 10:33:10
迎接机遇之神时间:2013-03-24 作者:小小Z 点击:677次 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机遇之神来到一个小村庄,想给贫苦的人们送来好的机遇。他一家接一家地去敲门,但没有一户人家给他开门,因为他们在犹豫,害怕前来敲门的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但正是在他们犹豫的刹那间,机遇之神却悄悄地溜走了。
第二天,人们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一个个懊悔不已:为什么自己没有开门,没有抓住机遇之神呢?
是的,一个人的一辈子,其紧要之处也就那么区区几步,升学、就业、择偶、结婚……
在这些过程中,真能让你深夜披衣开门的机遇也不会很多,因为机会之神不会经常莅临。
那么,在积蓄力量勇于拼搏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抓住机遇,并把它变成成功的跳板,否则,我们就会坐失良机,耽误人生!
当机遇之神悄悄光顾你家门庭的时候,你是否立即开了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