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2:43
我有一个朋友,总喜欢跟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高考落榜,爱情不如意,就业压力大……挫折屡屡不断,似乎活着对他已是一种负累。
一天,他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哎,我什么时候能过上一种风平浪静的生活呢?”
我笑着说,除非你死了。
朋友一怔。于是我给他讲起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故事。有人问古希腊智者阿那哈斯:“你说,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
说得多好!
人活在世上,就像船行于海中。遭遇风浪,饱尝奔波,乃是人生的常态,谁都无法拒绝。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汇成了我们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
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然而,船一旦离开了大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2:59
教授站在他的20名高级有机生物专业的学生面前,准备进行学期最后一次考试。
“很高兴与你们共同度过这个学期。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学习都很努力,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将在这个夏天之后离开医学院。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也为了使大家能在本周愉快地举行毕业庆祝活动,我决定,每一个主动退出这次最后考试的人,本科目的成绩都是‘B’。”教授说。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学生们纷纷向教授致谢,然后离开了教室。当最后一个主动退出考试的学生离开教室后,教授看着剩下的几名学生,说:“还有谁想退出吗?这可是最后的机会。”
一名学生站起来,走出了教室。
教授关上门,注视着几名最终留下来的学生。“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相信自己,”他说,“你们每个人的成绩都是A+。”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3:11
从前北方有一座小城,以字画出名,此城公认的群英之首是“双木”。凡有“双木”款印的字画,价格奇高,且极难求得。“双木”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一个叫张木,一个叫王木,一个城南,一个城北。张木从小习字,王木从小习画,各随名师,苦修到老,定居此城。二木惊世服众的大功名是在相互“补白”之后。有画商买到张木的字和王木的画之后,生出灵感:若能让字画相融一体,肯定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他让王木画了一张画,盖上款印,留出题字补白,拿去让张木题字,再加上款印。结果喜出望外,“双木一体”的一张字画比分开来的两张字和画卖价高出十倍!
奇迹传出,争相效仿。据画求字或据字求画者络绎不绝,二木互闻大名当然是欣然而为,颇为默契。后来小城又来了一个字画商,人称李仙。此商出手阔绰,俨然商界巨贾。他见到“双木字画”时,伫立良久,大笑道:“我看出来了,二木联手的字画各有保守各有依赖,不如从前独创时精绝了!”
再后来,小城陆续来了许多索求字画者,只求“独木”泼墨之作,出价远高于“双木”。渐渐地,再也没有求二木的联手字画了,原有收藏者也纷纷低价出让。偶有分头补白者,二木也都是婉言相拒,明说是“本夫不才有逊人家大名”,暗想的是“吾艺已极无须陪衬”!分头求字求画者又以价格两面刺激,二木各展其能的同时开始“评点”对方,让求字者知道画中“不足”,让求画者明白字中“败笔”。
终有确切消息传来:在远离小城的大城,二木联手的字画已是价值连城,而独有此绝居奇叫价者正是那个李仙!众皆悔悟,再求二木相互补白时,二木之间已积怨成仇,绝难再度合作了。有人找到李仙,责其毁了二木。李仙又是大笑:“我乃经商之人,计谋策略必然有之,但我从来没指使二木如何写如何画。所以,毁二木者乃二木自己!”
二木闻听此言后,各自抚案叫悔。细看所写所画,已大不如从前了,人们愿买愿藏的都是从前的字和画,案头所堆已少有人问津了,二木的名声皆为过去了!至此二人才悟出艺中大理:艺无止境,德为其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3:22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 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甚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於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著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 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那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3:34
父母离婚后,他和妹妹跟了母亲。父亲搬出去, 和那个叫刘小敏的女人一起离开了小城。
母亲常常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单位领导替她打了病休报告。
长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时,他只恨自己长得不够快。为了省几个钱,他去很远的郊外打荒草,再背进家门。母亲的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了,他把泪往肚里咽了又咽,终于没有哭出来。
他没考大学,工厂子弟学校正在招老师,他居然考上了,做了体育老师。
后来,他结了婚,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就算母亲犯了病,损坏了东西,妻子也不吭声。他觉得,这就够了。
日子刚过安稳,有一天,父亲回来了,原来,那女人花光了他的钱,跟别人走了。父亲说:好歹你是我儿子,有血有缘关系。”
妻子说:“该养儿子时,不见你的影子;快要养老时,你就跑出来当爹。”
母亲走过,拉住儿子的手,说:“让他回来吧.......”
儿子不吭声,抽了一地的烟头。末了,他问母亲:“你真的不恨他?”既是问母亲,又是问自己。
他去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已是深秋,那里冰冷冰冷的,只有一张小床、一个小电炉、几包方便面。
父亲见到他,紧张得像一个孩子,说:“坐吧。”
他坐在床上,居然比父亲高了一截。两个人对着抽烟,很快,屋里烟雾缭绕。
后来,他站起来,走到门口,父亲跟在后面。他说:“星期天,我来接你。”
他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给父亲租了房,跑前跑后地忙着装修,墙壁是他亲自刷的,屋里的桌椅碗筷,都是他去买的,做这些事时,他好像不恨父亲,居然有些欣喜。
妹妹来了,说:“哥,你想好了?”
他点点头。
母亲跟着父亲生活,很久都没犯病。他经常去,坐在小院里,很少说话。
他看到父亲给母亲梳头,很轻很轻,掉的头发,他一根根拾起来,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父亲说:“老伴啊,叶子都掉光了,我们这两棵老树,就该走啦。”
母亲微微一笑。
他站起身,他的心第一次变得宽广了。
那天,他教邻居的孩子写字猛然发现,爱比恨只多一笔。就这 么一笔,写出的却是人间的冰火两重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3:50
诗人李•夏普讲述了这样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男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父亲让我和他一起到拉赛尔的铁匠铺去,我们将需要修理的耙子和锄头留在那里后便到集市上逛去了。等我们返回时,耙子和锄头都已经修好。拉赛尔虽然已经年迈,但他的手艺仍然精湛无比,经他修复的农具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父亲十分满意,爽快地掏出一枚银币递给拉赛尔。
“不用了,”老人说,“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
但我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
“即使我能活1000年,”夏普感慨道,“我也绝不会忘记老铁匠的那句回答,我敢说,那是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一句话。”
“年轻人,”老铁匠对我父亲说道,“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地舒展一下他的灵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4:01
自年初开始炒股以来,某电视台的一个股评栏目就深深吸引了我。这个栏目不仅云集了各路股评专家,而且每每开播时主持人喊出的“玩的就是心跳,挣的就是钞票”的开场白,更是为我增添了不少信心。
说实话,我这人并不懂得炒股,前一阵子之所以获利不错,完全归功于这家电视台的股评专家推荐了好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突然出台重大利空消息时,由于我没及时斩仓,获利资金又一分不少还给了股市。
这几天股市进入反弹后,妻子陪我看这家电视台的股评。由于股民的心情有所好转,栏目开播时主持人又很有激情地喊起那段开场白。妻子听后摇摇头说:“老公,我觉得这段开场白用在你身上不适合?”我问:“怎么才叫不适合?”妻子笑笑说:“应该把它改成‘玩的就是钞票,挣的就是心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4:14
南非的德塞公园是在国际上招标建设的,中标的是一家德国的设计院。当时就有非议。建成后,市民们更不满意,能找出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后来南非人再建公园,就不用外国人了。上世纪70年代,南非人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公园——克克娜公园。没想到,两年后南非人的看法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在雨季到来时,克克娜公园被大水所淹,而德塞公园却没有一点雨水的痕迹。德国人不但为整个公园建了下水边,还垫高了两尺。这是当初人们不能理解的地方,直到大水到来,人们才为此感到惊奇。
克克娜公园在举行集会时,秀丽的公园大门因为过小,造成了安全事故。这时人们才想到德塞公园大门的宽敞方便。而当时人们对德塞公园大门的过大给予了批评,认为它有点傻。
炎热的夏季,到克克娜公园遮阳的地方太少,所谓的凉亭子只是花架子,容纳不了多少人。而德塞公园纳凉的亭子,因为棚檐宽大,能容纳许多人。
几年后,克克娜公园的石板地磨损严重,不得不翻修。而德塞公园的石板地却坚如磐石,雨后如新。而当初因为德塞公园的石板路投资过高,南非人差点叫德方停工。当时的德国人非常固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当地人曾一度认为,德国人太死板、太愚笨。
现在看来,德国人是对的。
德国人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南非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气与季节,地理与环境。而南非人自己却没有顾及这些。
德塞公园建完后,多少年没有变样,而克克娜公园总要修修补补,已经花掉了建德塞公园两倍的钱。为此,南非同行曾问德国同行,你们怎么会这么精明。德国人回答,我们只是实在,并非精明,精明的倒是你们南非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4:29
她曾像所有的城市少女一样渴望展示自己,可是她一没有美丽脸蛋,二没有漂亮身材,连甜美的嗓音都没有,拿什么来吸引人们的注意?看着周围一个个花团锦簇的快乐女孩,她自卑得不想活了。
她上职业高中时,教形象设计的老师发现了她的美。
老师捧起女孩的双手,轻轻抚摩,细细端详。那双手,光洁如玉,纤细如葱,纹理流畅,关节含蓄,粉红粉白,尽善尽美。老师惊叹。
老师本是当地电视台的形象设计师,正在苦苦寻找一双完美的手。她曾非常失望地对委托人说,美女好找,美手难得,你们肯定想象不出,那些美女的手有多么丑,拿不出手啊。
女孩的手被拍成广告,赚了大钱。女孩找回了自信,从此对双手呵护有加,保了巨额险,施以高级防护品,四季戴手套,严拒一切尖锐物,以至于做了母亲后,她也从不抱一抱那个远比她的手粉嫩的婴儿,生怕婴儿抓伤了自己的手。
人家生就一双手,是为全身服务的;她正好倒过来,她是全身心都在为一双手服务。
后来出车祸时同伴打碎窗玻璃将她从车窗拽出来,命是保住了,可她赖以生存的美手被毁了,其实也就是区区一道割伤,缝了几针而已,但对她来说仿佛是生命的全部。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选择了自杀。
花费这么多口舌来叙述这一双手,其实我是为了告诉你另一双手。
那一双手出现于近日报纸刊出的新闻图片上。那一双手高举着,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图片说明:打工者李某日前被机床切落的八根手指,经过22小时的手指再植手术,已全部成活。
那些手指,又肿又烂,长短参差,惨不忍睹,视觉冲击力足够了。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手的大背景是打工者李某年轻的脸,他笑得那样灿烂,透着真诚的喜悦。对啊,凭着这双手,他又能劳动了,又可以赚钱养家了,能不喜悦万分?
想起人类起源,中学学过的定义背不出来了,只记得大意是:能直立行走的、手脚分工并开始用双手劳动的,就属人类了。今天我们的手更多地用来社交、掩饰、控制、展示,只有打工者李某的那一双手,让我们依稀回想起手的本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5 14:44:41
83岁“换笔”用电脑,98岁倡导“基础华文”运动,100岁、101岁、102岁均有著作出版。102岁以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这就是已经103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世上百岁人不多,联合国统计的数字为:不足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二。复旦老教授,超过100岁的有9个,但都不大能动了。唯有周有光,生活还能自理,还在工作。他幽默地说:“上帝把我忘记了!”
何以如此?周有光说:要能够适应不好的环境。你不要着急,不要失望,遇到任何坏事情,你要稳定,要安定,同时要保留积极的思想,不要消极。原来是好在心态。
他平淡,淡雅如菊。住的房间狭小,年久失修,透风漏雨。他在《新陋室铭》里说:“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他平静,宁静似水。他说:我觉得一个人活着几十年,在地球上面,你的价值不是多赚几个钱。一定要为人类社会做一点事情,不论多大,大也好,小也好,总之要看你这种工作能不能推进社会,而不是空的。
他平和,超脱豁达。老伴去世后,他想到外国哲学家讲过,所有的生物都要死的,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进化的条件。这么一想,死是当然的。他就服从自然规律,安心生活。别的老人常说:“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周有光则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把81岁视为1岁,从头开始计算年龄。
蒙田曾说:“迟暮之年并非一定是令人厌恶或衰败枯朽的。”周有光是最好的榜样。正如罗素所说:人生像条河,最后“雄浑的河水流得愈发宁静、深沉,极目远眺,注入海洋”。这就是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