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5:16

公平秤时间:2012-05-16 作者:小小Z 点击:298次   有一杆公平秤,主人对它很器重,它自己也渐渐骄傲起来,吹嘘世间一切东西它都可以知道重量。起初没人愿意与它争辩,突然有一天,一只被它称过的土豆实在忍不住了,问它:“你知道自己的重量吗?”秤答不上来,哑口无言。

  有时,我们总是衡量别人的重量与优劣,却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重量与好坏。我们只有更清楚地认识了自身,才能做到以公平的眼光去看待其它事物,从而赢得人们的认同与支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5:34

琴师时间:2012-05-16 作者:小小Z 点击:293次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阵我对学拉二胡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放学从教音乐的沈老师窗前经过时,从里面飘出来的那悠扬或凄婉的琴声总是让我挪不动脚步。多次登门恳求后,沈老师终于答应收我为徒。

  在沈老师的悉心辅导下,我的演奏技艺突飞猛进。进了中学宣传队后,我成了各种舞曲的“首席演奏员”,所拉的《赛马》、《二泉映月》等独奏曲成了校宣传队对外演出的“压轴戏”。

  有一次,省歌舞团来校招收小演奏员。当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兴奋不已。大家羡慕地说,“沈老师那么喜欢你,队里就你能上台演奏,这次进省歌肯定没问题。”

  我满以为沈老师会把我推荐上去。过了一周,直到其他几个演技平平的同学欢天喜地地登上去省城长途客车的那一天,我躲在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落下了泪水。事后,沈老师对我要么闪烁其辞,要么欲言又止。我百思不得其解。从此,我心里对这位“恩师”产生了一股悠悠的积怨。

  直到我上了高中。那天,沈老师专门去我家表示“道歉”,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尽管我心里对他已全无好感,但还是忍着性子听他讲了起来:“孩子,我知道你很好学,也有音乐的天赋。要怪就怪你跟错了我这个‘师傅’。你看,从一开始我的指法和运弓的方法都是错的。搞音乐的人要看先天的条件,从小要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当时去省歌的几位同学虽然技不如你,但经过目测,他们左手五指长而圆润,右手运弓松弛自如。从长远看,他们更有培养前途,就好像一张白纸。而我拉琴的套路就等于在你的这张原本洁白的纸上染了一大块墨汁,积重难返。凑巧把你给招上去,那也是耽误了你一生啊!”

  听完沈老师所讲的“隐情”,我觉得心里在震颤,豆大的泪珠从我脸上滑落了下来,我紧握着老师的手半天不愿松开。刹那间,我觉得沈老师人格可贵,敢于在学生面前坦承自己的不足,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最好的“琴师”。

  从那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干任何事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学本事要审时度势,量体裁衣。就像一列火车,背离了方向,速度越快,只会离它要到达的目的地越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5:46

霍布森选择时间:2012-05-17 作者:小小Z 点击:327次   1631年,英国剑桥有一个做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他在卖马时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低廉的价格,可以随意选。但他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允许挑选能牵出圈门的那匹马。

  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在马圈上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出去的都是些小马、瘦马、懒马。

  显然,他的附加条件实际上就等于告诉顾客不能挑选。

  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其实选择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挑选,被人们讥讽为“霍布森选择”。


  一个企业家在挑选部门经理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局面,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

  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就无所谓择优,没有了择优,决策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霍布森选择”中,人们自以为做出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都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更是一个陷阱,让人们在进行伪选择的过程中自我陶醉而丧失了创新的时机和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曾指出,高科技产业中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来,企业必须在政府及企业自己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资金,开发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新方法和新模型。

  换句话说,要么创新,要么束手待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5:56

你一定要拒绝冰淇淋的美味时间:2012-05-17 作者:小小Z 点击:358次   在美国旧金山有一家知名的芭蕾舞团,一位记者曾去采访剧团的首席女芭蕾舞星,当记者问她“您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时,这位美丽动人的舞蹈家兴奋地回答:“冰淇淋圣代!”

  记者对这个答案颇感讶异,因为这种甜食含有很多的热量,吃多了会刺激体重的增加,这对舞蹈演员可是致命的打击啊!

  这位记者又继续问道:“那你隔多久会让自己放纵一次呢?”

  女舞蹈家的回答是:“我至少有15年没有尝过那种美妙的滋味了!”


  在职场里,像冰淇淋的美味,诱惑也是无处不在。

  比如一家公司开出更高的薪水,让你离开已经服务近十年的公司,或者是一份唾手可得的私利,只是需要损失一点团体的利益―――有时,这些诱惑会非常让人心动!

  但是,所有伟大的成功人士都知道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自己要舍弃的,就像冰淇淋一样,再美味,也必须作出拒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6:06

阳光是药时间:2012-05-18 作者:小小Z 点击:304次   上世纪20年代,德国医学家埃米尔发现,北欧四国的人很容易患上一种抑郁综合征,症状为失眠、头疼、体重增加、易怒、压抑、焦虑、疲劳等。进一步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这一综合症与日照有关。日照能够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血清素能够调节人体大脑各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活动,并让我们觉得精神振奋。如果十天得不到阳光的照耀,人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曾经,仙人掌都会被我养死,因为我给了它太多的水,而没有让它见到阳光。现在我家阳台上养着各种各样的仙人掌,它们是我承接阳光的绿色使者。在见不到阳光的春日,我的仙人掌就是我的阳光收藏。其实阳光不可能永远照着我们,因为阳光不会跟随我们的脚步。

  我们可以记住专家的几条建议:多在阳光下步行;在办公室尽量坐得离窗户近一些;独处时尽量避免阴暗环境;对着镜子刷牙,看到自己的笑。对,微笑是心里发出的阳光。

  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接近所有与阳光相关的生命或者思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6:16

穿透声音的微笑时间:2012-05-18 作者:小小Z 点击:652次   微笑是人面部的一种表情。但是,你信不?有时,它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

  奇宾・当斯是美国底特律最受欢迎的电台节目主持人之一。他的节目收听率极高,他的知音不仅遍布底特律地区,而且遍及全美国。当问到人们为何喜欢收听他的节目时,有的听众说,他的声音带着微笑;也有听众说,我们透过他的声音看到了他的微笑。曾有听众要求见见当斯,想目睹他的微笑。结果,这位听众如愿以偿了。当他看到声音、面部微笑如一的当斯时,兴奋地说:“当斯,你的微笑和我们听到你的广播时所想象的一模一样。”当斯称,这份发自内心的、穿透声音的微笑让他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珍妮是个普通的美国女孩,既无背景,也无技术专长。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招聘员工,珍妮带着她的微笑走进了面试间。面试开始了,主考官却是背对着珍妮说话的。珍妮有几分不解,但她还是自信、愉快地回答了所有提问。最后,主考官转过身来,对她解释道,因为她的工作将是通过电话来完成有关预约、取消、更换或确定飞机航班的事宜,他背对着她,并非无视她的存在,而是在体会、感觉她的声音里是否加进了微笑。答案是肯定的,珍妮被录取了。这以后,通过电话,顾客们感到珍妮的微笑一直伴随着他们。在这浸润着微笑的声音中,他们开始了愉快的旅程。

  通过声音传达微笑是艺术的。但是,穿透声音的微笑并不是艺术,它是美好心灵的天然反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6:29

别忘了停下来时间:2012-05-18 作者:小小Z 点击:409次   我的同桌是一个学习很刻苦的女孩,可是,她跟许多女孩都不一样。

  一天早上,她蓬头垢面地在铃声结束的最后一秒冲进来,一定又是开夜车到很晚,所以早上又起不来。

  “喂,照照镜子吧。”我把镜子推给她。

  “不用。”她还没喘过气来。

  “你怎么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至少应该像个女孩子吧。”

  “哎呀,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以后考上好的大学,工作了,再来打扮自己也不迟。”她总是这样,除了学习什么也不顾。

  有一次我推荐一本写得很好的小说给她,她却毫无兴趣。

  “以后考上大学了,再来看这些也不迟。”

  晕死!又是这套论调。

  我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买衣服总喜欢买大一号的,她说:“你总是要长高的嘛。”于是我总是穿着不合身的新衣服,等我长大长高以后,那些曾经漂亮的衣服已经破了、旧了。

  错过了便是错过,失去的无法弥补。
  成长不在于最后的结果如何,而在于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走得精彩。
  等到多年以后再想时尚一回,自己已经落伍了。
  学习不是我们成长的全部,在我们的青春向着目标极速飞驰时,别忘了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6:39

给领导道歉时间:2012-05-19 作者:小小Z 点击:264次   快到年底了,我们电力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电费清查工作。凡是拖欠电费的用户,先通知缴费,过期不缴的,一律采取停电措施。这天晚上,我正在局里加班。局长气冲冲地走进来,说:“你们怎么把罗县长家的电停了?"

  我一听,说:“没有呀!没停他家的电。”

  局长说:“刚刚罗县长打电话给我,说他家的电被我们停了。现在你马上随我去给罗县长道歉,然后把他家的电送上。”

  我懵懂地点点头,带上工具就跟着局长坐车来到了罗县长家。

  一进门,只见罗县长正坐在客厅里点着一根蜡烛看报纸。见了我们,吭都不吭一声。局长赶紧走过去,赔着笑脸小心说:“罗县长,我们送电来了。”

  “噢,那就谢了。”罗县长不冷不热地说了声。

  这时罗县长夫人走出来,说:“你们电力局可真行,居然通知都不下就把我们家的电停了。我们是欠了点钱,是有半年没缴电费了,可也不至于停电吧!你们一停电,我们家老罗晚上就只有点蜡烛办公了……”

  局长一个劲赔不是,便连连挥手让我去送电。

  我走到电表前,仔细一检查,原来是保险丝烧断了。我把保险丝重新接好,罗县长家立刻灯火通明了。局长过来问情况,我指指保险丝,说:“是保险丝烧断了,不关我们的事。”

  局长回到客厅,满脸歉意地说:“罗县长,电给您送上了。由于我们工作上的疏忽,给您的工作和家庭带来极大不便,这是我的失误。为此,我代表电力局郑重向您以及您全家致歉……”

  回来的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局长,罗县长家是保险丝烧断了,又不是我们停他家的电,你干吗要给他道歉?"

  局长白了我一眼,说:“这你就不懂了,我是给领导台阶下。你想想,你能说领导这么点电力常识都不懂,保险丝烧断了都不知道?那我这个局长明年还干不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6:50

不是一条鱼的问题时间:2012-05-19 作者:小小Z 点击:254次   春节渐近,在职工的一再要求下,局里决定提前发放部分作为福利的实物年货。

  今年局长一高兴,专门派工会的吴主席到海边拉了满满一车鳕鱼,每人二十斤,人人有份儿,剩余部分将作为慰问品送到马路对面的养老院去。

  下午三时许,随着福田轻卡的汽笛声,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纷纷从楼里走出来,说说笑笑地围住了鱼车。

  “哇,好大的鱼!”几个小伙子正忙着从车上往下卸货时,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果然,在车厢的底部,一条大鳕鱼赫然入目。看样子足有二三十斤,在众多大都只有三五斤重的鱼群中简直是鹤立鸡群。

  听到喊声,人们纷纷围了过来。

  “哦,这鱼可真不小。”正站在秤前看大伙分鱼的肖副局长探过头啧啧地称赞道,眼里的惊羡清晰可见。

  “小刘儿,你这是怎么搞的?早晨在海边装鱼时我一再叫你瞅好了瞅好了,结果还是让人家偷着装了一条大的来。你不知道超过十斤重的鳕鱼肉就跟榆木似的煮不烂吗?”一见那条大鱼,吴主席的火儿一下子就上来了。

  “算了,老吴,小刘儿年轻,谁还没个犯错误的时候?依我看一会儿把这条大鱼送养老院去得了,反正咱也是白给他们的!”一听大鳕鱼吃不得,又见吴主席发了这么大火气,肖副局长赶忙打着圆场儿,分鱼的职工也随声附和着。

  吴主席瞪了小刘儿一眼,不再说话,只闷闷地靠到车门边去抽烟。

  人群继续分鱼,说来也怪,刚才那几个一个劲儿地吵着嫌分给自己鱼小的职工这会儿突然不说话了,倒是分到了大鱼的人们脸上有了失落之情。

  不一会儿,鱼分完了,吴主席瞅了瞅车厢里,剩下了二十来条都是七八斤的大鱼,他大声喊着小刘随自己去养老院送鱼,一副余怒未消的样子。

  车开出单位大门,小刘见吴主席的脸色有所好转,悄悄地问道:“主席,你听谁说的鳕鱼超过十斤就不好吃了?"

  吴主席得意地瞅了一眼小刘儿,笑着说:“我说的,不行吗?"

  “您说的?您凭什么这么说?”小刘疑惑地望着吴主席。

  “凭的是咱单位的实际情况,”吴主席一脸诡秘地说,“小刘儿,你刚来,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儿啊,咱单位每年分东西都有嚼舌头的,你没见大家争先恐后的样子吗?别说是分鱼了,就是分桶油,要是你一不小心给了某人撕破了商标的,那人都会怀疑你对他有意见,其实人们在乎的是那点东西吗?不是,他们在乎的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位置。”

  吴主席顿了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眼下就这么一条大鱼,几十双眼睛都瞅着,给了谁都是欢喜一个得罪一群,刚才肖副局长的眼神你也看到了,可这鱼能给他吗?天知道咱局可是四个副局长啊!”

  “嗯,有道理,”小刘使劲点了点头,喃喃地说:“这确实不只是一条鱼的问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7 12:17:00

心灵的收据时间:2012-05-19 作者:小小Z 点击:388次   朋友大李是个文学爱好者。当年,他写了大量的稿件,但无一发表,十分惆怅。眼看着身边熟悉的朋友不断有“豆腐块”发表,他既羡慕又嫉妒。

  为体验一下文章发表的乐趣,也为满足虚荣心,他开始实施一个“罪恶”计划。经过精挑细选,大李的目光停留在一本杂志中的一篇文章上,他细心地把文章誊写在稿纸上,只是把原作者的名字改为自己的名字,然后投进了邮筒。

  等待的结果并没让他失望,两个多月后,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寄到大李的手中,正如他所想像的,自己的名字终于变成了铅字,他无比惊喜但又有一丝恐慌。

  不久,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文章的原作者伞他写来一封义正词严的长信,对他的抄袭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大李这才知道,原作者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

  大李经过再三思索,终于给作家回了一封信,承认了自己的抄袭行为,并向作家道歉。不久,作家回信说可以原谅的抄袭行为,但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作家要他支付500元赔偿金,否则,便把他的抄袭行为公布于大李所在的单位。大李害怕了,悔恨自己的一时糊涂。

  思量再三,大李终于凑够了500元钱,寄给了作家,握着邮局给他的收据,心疼了一下。

  以后的日子风平浪静。

  一日,投递员忽然给他送来一张汇款单,他接过一看,居然是500元钱,落款是那位作家。作家在留言栏里写下了这些字;款退回,我只保留一张收据就可以了,望努力。

  大李的眼睛潮湿了。

  此后的大李,开始了认真阅读和努力写作,其正属于自己的文章也开始见诸报端。多年后,大李才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

  我很感动,感动于作家的豁达和高明。

  500元钱去了又回,却不是简单的循环,因为它在此地和彼地留下了两张收据,一张上面写着耻辱,而另一张上写着宽容。
页: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