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3:10
学大雁,别做海鸥时间:2012-03-09 作者:小小Z 点击:380次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它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
但是在海鸥群里,它完全变了个样子,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还是那只海鸥,它像炸弹般冲入鸥群中,偷走一点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愤怒的尖叫。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种鸟儿作为人类社会的榜样,那么海鸥绝对不是个好选择。相反,我们应当学习大雁的行为。你曾想过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吗?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
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像是亿万孤独的海鸥组成的群体,人们为个人的利益争吵不休,代价是不得不孤独地承受自身的压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3:24
大佛的避雷针时间:2012-03-09 作者:小小Z 点击:210次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几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
我说:“因为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呀!”
孩子说:“佛为什么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孩子的话使我无法回答而陷入沉思,我们千里迢迢跑来礼拜的佛像,祈求能保佑我们平安的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哩!佛像既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危,又怎么能保佑我们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
我想到,苏东坡有一次和佛印禅师到一座寺庙,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上戴着念珠,苏东坡不禁起了疑情,问佛印禅师说:
“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
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呀!”
看着眼前大佛像头上的避雷针,大概也像观世音菩萨手里的念珠一样,是在启示我们:“求人不如求己呀!”
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很多人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
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
人需要避雷针,是由于自我与贪婪太巨大了。
我们把佛像盖得很巨大,那是源于我们渴望巨大、不屑于向渺小的事物礼敬。很少人知道渺小其实是好的,唯有自觉渺小的人,才能见及世界如此开阔而广大。
把佛像盖得很大很大,那是“出神”的境界。
知道佛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那是“入化”的境界。
权势、名位、财富很大很大,那是“出神”。掌大权、有名位、大富有的人还能自觉很渺小,那是“入化”。
佛像不必盖得太大,因为心中有佛,佛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如果心中无佛,巨大的佛像与摩天大楼又有什么不同呢?
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一旦心中有佛,胸怀无限宽广,心中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则尘世的权势名利又怎能成为他的欲,局限他的自由呢?
位高权重的公卿王侯一旦心中无佛,心怀狭小,欲望永无终极,名利权位正好成为围困他的砖墙,又何乐之有?
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的引诱击中。只要能自甘于平凡、安心于平淡的生活,在平常日子也有生的意趣,那避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3:36
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时间:2012-03-09 作者:小小Z 点击:229次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仍然还差一点点。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跳伞而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3:52
幻想也是财富时间:2012-03-09 作者:小小Z 点击:262次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喜欢幻想的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提出一些看上去不合逻辑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想法常常被当做笑料传播。不过,就在大家的笑声中,他们却获得了成功。
越战期间,美国好莱坞曾经举办过一场募捐晚会,由于当时的反战情绪比较强烈,募捐晚会以1美元的收获而收场。在这次晚会上,一个叫卡塞尔的小伙子一举成名,他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师,这惟一的1美元就是他募得的。在晚会现场,他让大家选出一位漂亮姑娘,然后由他来拍卖这位姑娘的吻,最后,他终于募到难得的1美元。当好莱坞把这1美元寄往越南前线的时候,美国的各家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这无疑是对战争的嘲讽,多数人也都把它当做一个笑料。然而德国的猎头公司却发现了这位天才,他们认为卡塞尔是棵摇钱树,谁能运用他的头脑,必将财源滚滚。于是建议日渐衰落的奥格斯堡啤酒厂重金聘请他为顾问。1972年,卡塞尔移民德国,受聘于奥格斯堡啤酒厂。在那里,他果然不断有奇思妙想,他甚至开发出美容啤酒和沐浴用啤酒,这使奥格斯堡一夜之间成了全球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而卡塞尔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1990年,他以德国政府顾问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墙。这一次,他让柏林墙的每一块砖都变成了收藏品,进入全世界200多万个家庭和公司,创造了城墙售价的世界记录。
所以,千万不要轻视和嘲笑你身边那些耽于幻想的人,说不定哪一天,他的异想天开会变成摇钱树,让我们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4:18
舍己树时间:2012-03-07 作者:小小Z 点击:174次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
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吊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树很喜欢那些时光。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
“来啊!让我们一起玩耍。”树有一次说。
但年轻人一心只想赚钱。
“拿我的果子去卖吧。”树说。
他果然那样做了,赚了很多钱,树很快乐。
年轻人很久没有回来。有一次他路过树下,树向他微笑说:“来啊!让我们玩耍!”但这个中年人已经失去朝气,只想远离身边的一切,去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
“把我砍下来,拿我的树干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远走高飞了。”树说。
那人果然这么做了,树很快乐。
许多季节过去了――冬去春来,多风的日子和孤寂的晚上,树在等待。最后,那人终于回来了,年老和疲惫使他不能再渴望玩耍、追逐财富或出海航行。
“朋友,我还有一个不错的树桩,你何不坐下来休息一会。”树说。
他果然那样做了,树很快乐。
在我们一生中,曾拥有多少舍己的树?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默默无闻,却成全了我们的抱负和梦想?在寂静的夜里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读读这篇《舍己树》,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应该不是总想着自己得到了多少,也要问问自己这一生中施与了多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4:31
可能你就是一只北极熊时间:2012-03-07 作者:小小Z 点击:237次 在北极圈里,北极熊是没有什么天敌的,但是聪明的爱斯基摩人,却可以轻易地逮到它。爱斯基摩人是怎么办到的?就是靠上帝给人的智慧吧!
他们杀死一只海豹,把它的血倒进一个水桶里,用一把双刃的匕首插在血液中央,因为气温太低,海豹血液很快凝固,匕首就结在血中间,像一个超大型的棒冰。做完这些之后,把棒冰倒出来,丢在雪原上就可以了。
北极熊有一个特性:
嗜血如命。这就足以害死它了。它的鼻子特灵,可以在好几公里之外就嗅到血腥味。当它闻到爱斯基摩人丢在雪地上的血棒冰的气味时,就会迅速赶到,并开始舔起美味的血棒冰。舔着舔着,它的舌头渐渐麻木,但是无论如何,它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美食。忽然,血的味道变得更好――那是更新鲜的血,温热的血。于是它越舔越起劲――原来,那正是它自己的鲜血――当它舔到棒冰的中央部分,匕首扎破了它的舌头,血冒出来。这时,它的舌头早已麻木,没有了感觉,而鼻子却很敏感,知道新鲜的血来了。这样不断舔食的结果是:舌头伤得更深,血流得更多,通通吞进自己的喉咙里。最后,北极熊因为失血过多,休克昏厥过去,爱斯基摩人就走过去,几乎不必花力气,就可以轻松捕获它。
在我们的生命中,在追求幸福的过程里,我们也很可能是一头北极熊,如果我们所抱的是一种错误观念的话。美国有一家周刊,曾做过一个调查,请世界500强企业的退休CEO们填一份问卷。其中前十大企业的老板,对其中一个问题都有相同的答复,这个问题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你会希望什么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这十个人都说了同一件事――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们一定不放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不必急着回答,先想想,你会是那只北极熊吗?
你会一边吸着自己的血,一边享受幸福的感觉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4:41
最棒的玉米时间:2012-03-07 作者:小小Z 点击:367次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老婆婆依然没有来。
一天又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杆一起烂在地里了。
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4:52
为自己减刑时间:2012-03-07 作者:小小Z 点击:268次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
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受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银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5:03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时间:2012-03-07 作者:小小Z 点击:650次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郎,堆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沙砾和土块,然而,它推的速度并不慢。
在路正前方的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长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
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正着推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它又倒着往前顶,还是不见效。它还推走了周边的土块,试图从侧面使劲-----该想的办法它都想到了。但粪球依旧深深地扎在那根刺上,没有任何出来的迹象。
我不禁为它的锲而不舍好笑,因为对于这样一只卑小而智力低微的动物来说,实在是不能解决好这么大的一个“难题”的。就在我暗自嘲笑它,并等着看它失败之后如何沮丧离去时,它突然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咕噜-----顽固的粪球便从那根刺里“脱身”出来。
它赢了。
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呼,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推着粪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只留下我这样的观众,在这个场景面前痴痴发呆。
也许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也许它活着,根本不需要像人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智慧”;也许在它的生命概念中,根本就不懂得赢输。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一样的生活。
由此想来,也许生活原本就没有痛苦。人比动物多的,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9 10:55:44
百万英镑的忠告时间:2012-03-06 作者:小小Z 点击:256次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主要任务是陪七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每年的收入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40倍。不过,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剑桥读书的那天,有二百多名记者云集在圣凯瑟琳学院门口打探内幕,鉴于有协议在先,她回避了所有的提问。
一位陪同小公主阅读童话的人到底出了什么差错?人们有很多猜测。法国的一家报纸说,是因为弗兰西斯和某位王子产生了恋情,在王宫里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德国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是被美国安全局买通的一名特工,在传递情报时露了马脚;阿拉伯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小姐合同期满,她的离开属正常解聘……总之,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哪一条是弗兰西斯被解聘的真正原因。
圣诞节,一封来自沙特公主的电子邮件透露了实情。这封邮件是向弗兰西斯问候圣诞快乐的。在邮件中,小公主回忆了和弗兰西斯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说,你还记得我们一起读《安徒生童话》时问你的问题吗?我们傻乎乎的,真是愚蠢至极,以至于造成今天的离别。
原来公主们在读童话时,问了弗兰西斯这么一个问题:“谁的妻子最快乐?”当时弗兰西斯反问了她们:“你们认为呢?”七位小公主齐声回答:“农夫的妻子最快乐!”“难道国王的妻子、百万富翁的妻子、政治家的妻子、诗人的妻子不快乐吗?”弗兰西斯问。“不快乐。”七个小公主回答。“为什么?”弗兰西斯接着问。七个小公主答不上来,她们只知道,在童话故事里,没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是快乐的,也没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妻子是快乐的。
后来,弗兰西斯给她们讲了其中的原因,并告诉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谁知这句话被人告蜜,第二天她就接到了解除聘约的通知。
2001年末,美国《纽约时报》财经版评选“十大金句”,弗兰西斯的那句话破天荒地被选了进去。因为她因那句话,失去了一百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