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7 20:22:18

但是我自己感觉我的文章题目似乎还有不足之处,还可以更新颖些!

ymykwjf 发表于 2015-1-18 08:44:03

回 20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题目直指主题,要说改动不如用老师文章中的一句话:“幸福取决于你的追求”,感到更响亮。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8 16:20:39

回 21楼(ymykwjf) 的帖子

别说还真挺贴切。本期话题就要出来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一下新的话题如果取材更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4 11:50:12

不知道大家对174期事评文章有没有想说的,或者哪篇文章有些疑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16 06:10:44

纠错季,大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1 08:10:20

人们常说,人生第一次撒谎从小学作文开始。写评论文章,也是如此。很多写手、博主的IT评论文章,大多是从“编”开始的,看看每篇最后一段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知道咋评论,那就瞎编吧,门户网站的编辑经常这么干,虽然经常被骂,但还乐此不疲。人家不怕,你怕什么?但要“编”的靠谱,能给大伙做出正确的判 断即可。
拐着弯说话,拐着弯说话有两大好处。第一:引起思考。第二:和谐。
写的“俗”点,你喜欢看新闻联播吗?如果不喜欢,就“俗”点吧。
少说废话,说真的,我的阅读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且新浪都说了:近一半网民只看标题不点内容。
说你想说的,即使你评论的观点不对,但你很想说,别介意,那就说吧,这是你的地盘。
当然,上面卢松松所说的都不够严谨,但很适合新手快速写出评论文章,如果真要写出有内涵的评论文章还需要以下几点:
第一:评论文章需要一定知识
这点很重要,评论文章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每天去关注你所喜欢的领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新闻你才有话题的评论,才能使你对某件事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光 看新闻还是不够,你应该还需要一点点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写作文要“总—分—总”
这是通过的文字表达方式,写一篇评论文章常用的思路和写作文一样,都是由(总—分—总)这样的套路来写作的。大体路子是,开篇的(总):引用或描述某一件 事。(分):对这件事进行拆分,用各种观点,尤其是自己的观点来进行描述、佐证。(总):也就是文章最后的总结,发表些个人感悟、总结、猜想等等。
第三:要有自己的观点
我看过很多博客直接引用了一段视频,放在博客里,没有说明。有些有说明的就直接说: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视频,大家来看看啊。除非你是老徐,不然没人会在意 你的喜好。这是我最忌讳的文章,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还不如看新闻联播。
第四:用心去写
关于第四点我没啥可说的,到底用没用心去写,读一遍就大伙就明白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1 08:11:14

一、如何认识网评文章
网评文章就是网络上大家对社会的发展所发生的做出自己的评论,没有规定的格式要求,

网络是一个互动平台,网民热衷“在场感”,对左右“决定”或决策非常感兴趣,“顶”的流行就是这个道理。把部分决策权交给网民,不仅让他们感觉到受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思考网络评论的本质和意义,对于理解评选者的工作也非常有好处。网络评论的评选,本身就是网络上的一种规则游戏,把握住了规则,大家一起来游戏,正好符合互联网的娱乐精神。因此,对网络评论文章,在一些重要的网站,开展网民投票,占一定的比重,可以引起互联网对网络评论更大的关注。
二、网评文章的特点
1、优秀的网评文章应有网络属性,从传统媒体的评论文章来说,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点突出,论证严谨,段落清晰。但是,达到这样的效果后,就变得有些“八股”,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有草根属性,就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由于网络的发展,一些类似于“火星文”的文字和符号,开始成为网络传播的标准,它必须突破传统媒体的风格与技巧,在用词上也不讲究,贴近网民用语,幽默诙谐,网民喜欢看,在看的过程中,慢慢接受作者的观点,这样文章就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2、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平民和个人属性,在互联网上,受关注的言论,往往带有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里面,写的文字不高高在上,观点也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带有个人观点。这样的往往能受到网民的关注和热捧
3、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影响力

在互联网上,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有几个因素来衡量,一是点击率,二是转载率,三是观点得到大部分网民认同。只有达到以上三点,网络评论文章才能彰显其价值,因为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上,信息的传播决定了受众群,有了受众群才会影响这些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一篇网络评论写得再好,没有传播,没有网站推荐,没有人点击,文章的力度必然大打折扣。从某种层面来说,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并不期待得到物质上的报酬,而是得到一种身份和观点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既包括网民,也包括官方。

5、优秀的网评文章应有事实来支撑,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信息,真假难辨。对于网络评论而言,当权威的调查结果没有出现时,言论写得再漂亮,再受人欢迎,传播再广,只会起着负面作用,因为引用的事实不存在。对网民的辨别能力提出要求,规范一些“意见领袖”慎重发表意见,以免误导他人。

6、优秀的网评文章应及时主动

评论不同于散文,不同于杂文和学术论文,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此时就应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说,把握主动权,往往效果事半功倍。这样,也可以培训作者的敏锐感,把握网络舆论的走势和变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一些过时的,或者过气的人或事进行评论,也很难再起激发网民的阅读兴趣,因为互联网上,网民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寻求新的评论热点,一般热点事件很难超过三天,写得再好恐怕也无人问津。
三、如何写出优秀的网评文章
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一个好标题,对于网络而言,你有一个好标题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互联网就是一个“眼球”场,没有一个好的标题,一方面很难引起网络编辑的注意,也很难引发网民的点击欲望。
优秀的网评文章应可以参与舆论坚督,网络的舆论场的热度,更容易在一些司法案件、官场现象上引发热议,而这些话题是最难以管理和引导的,在某种程度上,此时各种猜测和分析会满天飞,并且上升到攻击体制上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1 08:12:53

如何写好网评文章
推动网宣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的时评文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网上那些好的时评文章作者,都是有较强的写作功底的。我认为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网评文章,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观点要正确。就是说要讲政治。我们都是组工干部,有的还是领导干部。平时,讲话、办事情、写文章都得讲政治。因此,我们写的时评文章也要讲政治,必须与党中央的精神高度保持一致,可以针贬时弊,但绝对不能“反动”。
二是反应要迅速。时评文章也要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唯有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论,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过时的评论很难激发网民的兴趣。撰写时评文章,谁出手快、质量高,谁的采用率就高。《宣扬“换妻”的癫狂“灵修”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三是题目要吸引眼球。题目是时评文章的眼睛。好的时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好题目。各大主流网站的上传文章非常多,网民们很多时候都是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人,才回点击看内容。网站的编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时评稿件,不可能每篇都去细看内容,往往是先看“题目”,题目好了再看内容。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好题目,内容写得很好,也很难引起编辑的关注。《18万元一斤的龙井茶有多少腐败的味道》、《从官场“霸王硬上弓”看“无茅台不成席”》等。
四是语言要网络化。语言反映上要凸现历史典故、成语,特别是坊间喜闻乐见的俗语、歇后语和现代成语等,有个《别让废弃手机沦为“地沟机”》这个标题中的“地沟机”一词是来自“地沟油”的衍生。
五是主题要集中。一篇千字文章,主题不集中不好,集中一点谈出深刻的、别人心中想说的但是还没有说的东西很重要。要对领导讲话、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不为人注意地方,抓住一个方面、一个点集中力量、集中笔墨、写深写透、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出自己的特点特色。一篇短小时评,说清楚一小点道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什么都想包含进来。主题选择的技巧,关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近期聚焦,想想中央关注的东西,自己身边有些什么真实情况,用我们想说的话,身边人想说的话表述出来。
六是要由此及彼。时评文章要抓住一点写,但是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或者一个方面,而是进一步的挖掘提炼,思考其在更大范围上意义,小角度但要大视角,在最后用最精炼语言表述出来。
对于我们从事网评写作的新手来说,第一步:学习精品文章,学会模仿。多看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上的好时评文章非常重要。看看人家是如何构思的、如何行文的、如何起大小标题的。把那些非常优秀的复制保存下来,经常看看。第二步:有事没事“瞎琢磨”,收集信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浏览各大网站和报刊的新闻,看看什么是最新的热点、什么是最热的话题。结合头脑中储存的话题和新闻,进行“琢磨”。琢磨的时间久了,就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有的新闻点是一看就有,比如人家说郭明义傻,比如河南老郑的挖地下标间,都是让人一看就想说。 第三步:结合组织工作实际,善于思考。结合当前组织工作的重难点、热点问题,想一想如何宣传我们的组织工作和身边优秀的组工干部。如今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人民网《人民论坛》在三月份登发了仲祖文的《集中力量抓支部》、《破解几个基层党建难题》、《到基层去抓基层》等评论文章。第四步:厚积薄发,勤写。有时候看到自己的观点和声音被众多的网民看到和听到,也会有一种满足感。通过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1 08:14:09

如何撰写优秀的网评文章

一、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影响力。
在互联网上,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有几个因素来衡量,一是点击率,二是转载率,三是观点得到大部分网民认同。只有达到以上三点,网络评论文章才能彰显其价值,因为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上,信息的传播决定了受众群,有了受众群才会影响这些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一篇网络评论写得再好,没有传播,没有网站推荐,没有人点击,文章的力度必然大打折扣。东湖社区上有一篇《湖北是如何落伍的》网络评论,至今还在广为流传,被转载达到数十万次。不止于网上,深圳一位网民写的《深圳,你被谁抛弃?》,由于影响深远和广泛,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并面对面进行沟通。从某种层面来说,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并不期待得到物质上的报酬,而是得到一种身份和观点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既包括网民,也包括官方。如广东的“孙志刚事件”,网络舆论导致了一部法规的废弃,这也是网民津津乐道的例子。
二、优秀的网评文章应有事实来支撑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信息,真假难辨。如“史上最恶毒的后妈”事件,本身是一个虚假事实,因此,对于网络评论而言,当权威的调查结果没有出现时,发表对 “最恶毒后妈”声讨的言论,写得再漂亮,再受人欢迎,传播再广,只会起着负面作用,因为引用的事实不存在。比如还有“北京纸包馅肉包子”、“ 新郑市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等。因此,这也对网民的辨别能力提出要求,在此基础上,也能规范一些“意见领袖”慎重发表意见,以免误导他人。
三、优秀的网评文章应及时主动
评论不同于散文,不同于杂文和学术论文,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此时就应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说,把握主动权,往往效果事半功倍。这样,也可以培训作者的敏锐感,把握网络舆论的走势和变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一些过时的,或者过气的人或事进行评论(除非这件事热度不断,每天都有相关的进展,如华南虎照事件),也很难再起激发网民的阅读兴趣,因为互联网上,网民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寻求新的评论热点,一般热点事件很难超过三天,写得再好恐怕也无人问津。
四、优秀的网评文章应有网络属性
从传统媒体的评论文章来说,结构合理,论据充分,论点突出,论证严谨,段落清晰。但是,达到这样的效果后,就变得有些“八股”,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有草根属性,就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由于网络的发展,一些类似于“火星文”的文字和符号,开始成为网络传播的标准,它必须突破传统媒体的风格与技巧,在用词上也不讲究,贴近网民用语,幽默诙谐,网民喜欢看,在看的过程中,慢慢接受作者的观点,这样文章就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前不久,国新办发言人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到中国的互联网“很好很强大”,就受到网民的关注,让网民倍感亲切。
五、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平民和个人属性
在互联网上,受关注的言论,往往带有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里面,写的文字不高高在上,观点也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带有个人观点。这样的往往能受到网民的关注和热捧。例如,在一二季度上获奖的一篇《湖北媒体,你何时发出最强音》,作品是从个人的体验出发的,点击接近一万,回复达到160多条,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样一个主题评论获奖,则表明了评委们的大气和宽容。
六、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一个好标题
对于网络而言,你有一个好标题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互联网就是一个“眼球”场,没有一个好的标题,一方面很难引起网络编辑的注意,也很难引发网民的点击欲望,。在网络评论中,经常发现一些文章就是《有感于……》《从……说开去》《从……想到的》等等,这样没有观点的评论标题,在网上的生命力就不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标题带有事件和观点,实践表明,更会激起网民阅读的欲望。如获奖作品《不妨理性的看待80后》、《“状元”炒作满天飞,谁来执行禁令?》等等。
七、优秀的网评文章应可以参与舆论坚督
网络的舆论场的热度,更容易在一些司法案件、官场现象上引发热议,而这些话题是最难以管理和引导的,在某种程度上,此时各种猜测和分析会满天飞,并且上升到攻击政府和体制上来。像那篇《“市长热线”欠费停机背后的反思》网络评论,直指现象背后的要害,引导网民思考的方向和恢复网民理性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网评文章,发挥正当和适当的舆论坚督,在网络上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如获奖评论《不能让国家赔偿为违法官员买单》、《下文红头文件强迫抽烟岂可听之任之》等。
八、优秀的网评文章要受网民的认同
网络是一个互动平台,网民热衷“在场感”,对左右“决定”或决策非常感兴趣,“顶”的流行就是这个道理。把部分决策权交给网民,不仅让他们感觉到受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思考网络评论的本质和意义,对于理解评选者的工作也非常有好处。网络评论的评选,本身就是网络上的一种规则游戏,把握住了规则,大家一起来游戏,正好符合互联网的娱乐精神。因此,对网络评论文章,在一些重要的网站,开展网民投票,占一定的比重,可以引起互联网对网络评论更大的关注。
此外,优秀的网络评论,还应该多关注民生,多关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战略措施等,严禁假大空式的宣言,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当然也与其他媒体评论一样,必须语法规范,用词准确,标点没有明显的错误。这些,也是一篇文章基本的要素,但在互联网上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网络上网民对语文的使用,都比较随意,受到网民关注的文章,一篇错字连篇的文章还有可能对青少年的语文带来负面作用,这就不用细细说明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1 08:14:57

1.不能拿“种种原因”当借口
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慢”、“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劲头不太足”……“种种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头禅,却倒不出个所以然,在会议讲话中、每一次工作检查中并不鲜见。同时,这似又不似推卸责任的“推脱词”,听起来让人费解也懵懂,有时候碍于某些原因就草草了结,这是何的大会与检查啊?如此,“种种原因”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万磨油”帮他们磨掉缺点、磨掉不足,最后自成方圆。
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的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不小,伤害颇深。一伤工作原则,出了问题都拿“种种原因”当托辞而不点名、不批评、不问责,原则便成了圆滑,揭短便成了护短。二伤群众利益,“种种原因”实质是对认识问题的不深刻、不重视、“冷”处理,如此一来,解决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的“维权会”便成了走形式、做样子的“过家家”。三伤工作作风,拿“种种原因”当万磨油,对问题原因不细查、不深究、不思考,共产党人“讲认真、务实效”的工作作风便成了一纸空谈。那那些《落实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问责办法》、党旗下的承诺与宣言都在何处落脚啊?人民的利益又都被你们这些“种种原因”归宿到哪去了啊?
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种种原因”,紧随其后的将是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的积压。“种种原因”流行,正是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体现,才会有不断的”雅贿”、“内部交易”等损害人民利益与不公现象的出现,才会有不经检查与总结的“工作美丽大糖包”出现,才会有接二连三的贪官不断下马。要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敢于拿掉万磨油,敢于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那么隐藏于“种种原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将挖掘出来、公布出来,果断地一件件解决,就杜绝因“种种原因”而出问题的发生。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事评——纠错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