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高温下的人文关怀——本文作者:谷文生
高温下的人文关怀需要制度保障
【观察思考】
■ 谷文生
连日来,高温热浪席卷了全国10多个省份,在这种气温环境下,员工们的安全健康尤其值得关注。目前,各地政府、工会组织和企业相继开展了“送清凉”活动,但这种“送清凉”只能管一时,太短暂,企业员工们希望夏日的“清凉”能持续下去。
据报道,在有些地区,由于制度建立的滞后,造成高温补贴的发放没有依据,进而导致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无法保障。从一些企业的做法来看,无论是发放防暑降温用品,还是调整作息时间,都只是一种随意性很强的临时措施,真正能形成管理制度的却寥寥无几。另外,防暑降温的资金也是可多可少,没有专项资金来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工会组织和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把高温下“送清凉”进一步拓展为一种“人文关怀”,建立必要的长效保障制度。
首先,要把各项防暑降温措施白纸黑字固定下来,让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建立防暑降温基金,每年划拨专项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公布给员工,做到专款专用。第三,建立防暑降温应急预案。遇到高温后,特别是在抢修、野外施工等情况下,如何来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由谁来组织实施,怎么实施防暑工作以及物质保障等。第四,还要建立防暑问责制度。把防暑降温工作写进企业管理者的具体职责中,并把防中暑作为一项安全指标纳入到企业的安全目标管理和考核中,督促各级管理者做好此项工作。 祝贺谷老师。 祝贺并学习。 谢谢夏老师的精心修改! 谢谢胡老师、马老师的鼓励! 祝贺祝贺哦! 谷老师:又让学习啦! 祝贺并学习 祝贺! 祝贺。
页:
[1]